鮮為人知的李少春身世:父母、兄、姐、弟

鮮為人知的李少春身世:父母、兄、姐、弟

鮮為人知的李少春身世:父母、兄、姐、弟

李少春的父親李桂春,是河北省。藝名小達子,梆子班出身,工老生。他又學皮黃,宗黃派武生。

使他成名大紅的,而且賺了不少包銀的戲,就是《狸貓換太子》。他先飾陳琳,後飾包公,再連上七俠五義故事,排了二十多本,在上海連演了不少年。

小達子以《狸貓換太子》致富以後,便在天津特二區(舊奧租界)置豪華居所。樓高五層,美輪美奐,院中亭臺樓閣,小山流水,那分排場,雖達官貴人的寓邸,能與他相比擬的都不多。

他有兩位太太,“大皇娘”生二女二子,長女名字未詳,許配劉奎童之子劉五立,也是唱武生的,但劉五立後來卻染上不良嗜好,每況愈下。這位李大小姐性高氣傲,見她妹婿李萬春少年英俊,奮發有為,妹妹婚姻美滿,自己卻遇人不淑,但在那個時代,又無法反抗改變,於是竟在劉家迎娶以前,自尋短見而亡了。

次女名紉秋,自幼許配李萬春。

“大皇娘”所生長子,名寶琛,乳名大田,對戲不感興趣,一直讀書,後來入了北平私立的中國大學。幼子幼春,乳名三田,又名胖三兒。

幼春是幼子,備受父母寵愛,自幼嬌生慣養,就喜歡吃,所以特別胖。從小也練過武功,後來給少春配戲。文戲則從郝壽臣學花臉,郝與李桂春是盟兄弟,礙於情面,不好意思不教。一出《草橋關》,他學了快有一年,在北平還不敢唱,在李少春組班後跑外碼頭時,他才敢在開場露一下子。有人說笑話,李幼春最拿手的好戲,是“吃炒蝦仁”,他能一口氣吃兩大盤,講究氣不湧出、面不改色。

李少春是二皇娘所生獨子,民國八年(1919)生,乳名二田。自幼聰穎過人,且對戲有興趣,李桂春認為這是跨灶之子,唱戲的材料,就專心一意的,要好好造就這個二兒子。

於是自少春幼年就給他請陳秀華說老生戲,丁永利給他說武生戲,教他打把子。這兩位都是北方教師名宿,而且是餘(叔巖)楊(小樓)一派,路子當然非常正宗。一般演員的用功習慣,是先吊嗓子,後打把子。李桂春卻一反常規,命少春每天用功時,先打把子,再吊嗓子,這才奠定了少春後來不但文武兼擅,而且能先武后文的唱法,為一般人所不能,這就是李桂春的早有用心了。

鮮為人知的李少春身世:父母、兄、姐、弟

民國二十七年(1938),李桂春在上海輟演,北返津沽以後,便全心全意,要把兒子李少春捧成京朝大角了。第一步是到北平挑班演出,由經勵科陳椿齡為之組班。旦角先用陳麗芳,後改沈鬘華(坤伶老生筱蘭芬的丈夫),花臉袁世海、慈永勝,以後又加入了王泉奎。小生高維廉,裡子老生李寶奎,小花臉慈瑞泉,二旦於連仙、任志秋,武花陳富康、張連廷,武旦閻世善,武丑賈松齡。

十月七日,在西長安街新新戲院打炮,貼出《兩將軍》、《群臣宴》雙出;而且先演《戰馬超》,演完了休息十分鐘,不墊戲,接著就演《擊鼓罵曹》。這種演法,在北平尚屬初見,於是頗為轟動,上座很好。

鮮為人知的李少春身世:父母、兄、姐、弟

《兩將軍》裡李少春飾馬超,扮相英俊,身上邊式,配以張連廷的張飛,兩個人打得緊湊火熾。那時李少春二十二歲,氣力充沛,身手矯健,臺下看得過癮已極。《擊鼓罵曹》裡他的禰衡,扮相儒雅,嘴裡乾淨,唱腔唸白,都是餘家路數,打鼓也頗有深度,看出腕子的功夫來,堪稱上乘之作。一個人藝兼文武,都有這種高水準,而且先演武戲後唱文戲,嗓音毫不受前邊武打的影響,更屬難能可貴了,於是一炮而紅。

以次,李少春的《打金磚》、《三岔口》等戲也逐漸出籠。《打金磚》是他從父親學來的家傳好戲,他的唱與摔,又比他父親當年精彩多了,配以袁世海的馬武,後來又加入了王泉奎的姚期,陣容也非常齊整,每演必滿。

不過,李少春對這一齣戲,卻儘量少唱,視為畏途。他曾對筆者說:“我不怕《安天會》,也不怕《戰太平》,就怕這出《打金磚》。摔完了唱,唱完了摔,您可不知道那滋味有多難受啦!我就怕我像我們老爺子一樣,在這出戏上歸了位。”

但是,他以後到外埠演唱的時候,前臺老闆所要求的打炮戲,卻必包含有這出《打金磚》,因為難能可貴,別人沒有。人之被盛名所累者,往往如此。

鮮為人知的李少春身世:父母、兄、姐、弟

拜入餘氏門牆 李桂春造就少春的第一步挑班計劃,已經有了良好開始,就進行第二步的拜師計劃了。他的用心良苦、眼光遠大,使少春藝兼文武,自以楊餘為尚,請丁永利、陳秀華教戲那是啟蒙,他的目的是要使少春拜在楊餘門下,以得真傳的。可惜楊小樓在二十七年(1938)春天逝世,拜楊無法實現,只有拜餘叔巖了。

李桂春的朋友很多,社會關係很好,而且也善於利用,就請竇公穎、桂月汀、張璧這些人出頭,向餘叔巖關說,收少春為徒。這幾位都是叔巖好友,何況張璧是少春義父,又是當時北平市的公安局長,餘也不好不買賬。就在民國二十七年十月十九日,也就是戊寅年八月二十六,餘在泰豐樓收李少春為徒,梨園界名人紛紛到場致賀,大擺筵席,頗極一時之盛。這是餘叔巖正式開山門,公開收的徒弟(以前的楊寶忠、陳少霖,不過在家中非正式問藝,加以指點而已)。這時卻急煞了孟小冬,她私淑餘氏多年,造詣極為精湛,久懷拜師之心,只以叔巖較為保守,對小冬藝術深加激賞,卻不願為一女徒開山門,現在已然收了李少春,何況孟小冬早已託人殷切關說,餘叔巖自亦不便再拒。於是,隔了一天,在十月二十一日(八月二十八日),又收了孟小冬。在三天以內,收了兩位得意高足,餘叔巖自然欣喜,也傳為梨園佳話。

李少春進了餘門以後,叔巖見他有武功好根底,頭一出給他說了《戰太平》。這出《華雲帶箭》,有兩種唱法。如果處處“將就”呢,便是一出開場戲,在北平各大班裡,李洪福、札金奎、錢少卿,在前兩出裡常唱。如果處處“講究”呢,那可就是一出很難唱的大軸戲了。因為有些固定唱“腔兒”,有好幾個尖子,每場持槍下場的身段都不同。他如被擒後扯四門,將手銬上的鏈子往上扔,要扔出“朝天一炷香”來,唱!那考究可太多啦,一時也說不完。餘叔巖這出很拿手,論才施教,覺得少春演這一出很合適。而李少春呢,領悟力強,又拳拳服膺,用功學習,所以,沒有兩個月,就學好,經老師驗收合格,認為可以出臺了,在二十七年十二月三日,初演於西長安街新新戲院。

鮮為人知的李少春身世:父母、兄、姐、弟

葉盛章與李少春的《三岔口》

那天晚上,前邊的戲不用說了。大軸《戰太平》,李少春飾華雲、沈鬘華飾二夫人孫氏、袁世海的陳友諒、慈瑞泉的華安、高維廉的小王朱文信、陳富康的陳友傑。餘叔巖把他自己用的槍交給愛徒使用,槍桿上的金漆都有些脫落了;而且親臨把場,遇到少春表演精彩,觀眾熱烈鼓掌,叔巖顧盼自得,極為欣悅。至於上座呢,不用說是少長鹹集,衣香鬢影,滿坑滿谷,而一般唱老生的內行,幾乎也全到了。少春那晚的表現,一切循規蹈矩,恪遵師承,嗓子、唱法、武功把子,全臻上乘,都不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