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健康跑”,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冬天“健康跑”,是不少人養生生活的一大堅守。人們只有邁開腿就可以跑步,而如何才是健康、科學的跑步,卻是一般人不為熟知,或是不容易做到的。

冬季“健康跑”,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據運動養生專家介紹,跑步落地時由於重力的關係,會給地面一個垂直向下的衝擊力,而地面會給跑步者一個向上的反作用力,同時這個反作用力會通過肌肉和關節的緩衝而消失。但是,如果衝擊力過大或緩衝不當,就可能給腳踝、腳跟、膝關節、髖關節等部位帶來損傷。所以,“健康跑”必須知道以下五件事。

掌握好跑步的速度

冬季“健康跑”,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步行時的地面反作用力大約是1.3倍的體重,慢跑時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約為2.1倍的體重,快跑時達到2.7倍體重。也就是說,隨著跑步速度的增加,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也在增加。運動養生專家建議,體重過大或下肢有傷病的人群,要儘量控制在一個相對較慢的速度。

其實,跑步的方法應該是較慢速度的掌中著地,同時逐漸加量,而且跑更長的距離比跑更快的速度重要,而跑的時間比跑更長的距離更重要,年齡在40歲以上、熬夜和肥胖者、患有高血壓、高血糖、心臟病等人群,最好能夠配一個手環來監測心率。總之,比較舒服的跑步,結束之後應該是有汗出,身體發熱,精神狀態佳。

安排好跑步的時間

冬季“健康跑”,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一般來說,普通步行1公里需要12至14分鐘,走5公里大約需要60分鐘,快步走的速度約為每公里10分鐘。跑步的速度更快一點,通常跑1公里在10分鐘以內完成。運動養生專家認為,大眾鍛鍊身體,健康跑肯定要比快步走消耗的能量多,鍛鍊的效能更大,所以能跑就不要走。

在“健康跑”的過程中,剛剛開始時跑步的“起步價”最好定為3公里,40分鐘內完成,這樣才能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等身體適應一段時間後,再逐漸延長跑步時間,讓速度更快一點。

控制好跑步的頻率

一年365天中,如果屬於平常缺乏鍛鍊的人,一旦決心冬季開始跑步後,建議每天跑40分鐘,每星期至少跑3天,才能達到鍛鍊的目的。

同時,跑步者如果想感受跑步帶來的更明顯的身體變化,至少需要每週跑4天,每次跑45至60分鐘,從最初的3公里開始,採取“跑”“走”結合的方式,直到自己能夠完全跑下來,之後就可進階到5公里。

學練好跑步的姿勢

冬季“健康跑”,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跑步的姿勢不對,很容易讓膝蓋受傷。正確的跑步姿勢應該身體稍微前傾,步幅不宜過大,腳掌中部著地,步子輕盈,全身放鬆,雙臂自然擺動。其關鍵是跑步應當動用臀部肌群來送胯,而通常跑步者因為找不到臀部發力感覺,簡單隻運用膝關節踝關節來跑步,會導致膝蓋痛苦,也更容易受傷。

運動養生專家建議,如果條件許可的話,最好到專業的健身機構學習、練習正確的跑步的姿勢,讓“健康跑”不至於得不償失。

準備好跑步的裝備

冬季“健康跑”,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一雙合適的跑鞋,不僅會讓你跑起來更加舒適,還會減緩腳部的壓力,降低出現運動損傷的概率。運動養生專家說,在商店選購鞋子時,營業員常常會建議鞋的前端要預留一個橫指的空隙,而對於選擇跑步鞋來說,就不應該預留這一個橫指的空隙了,否則容易導致腳起水泡或產生黑指甲,這是因為運動鞋原本就是以腳跟為基準所製作的,是用於固定腳跟不會亂動。而穿上真正合腳的鞋子,才能把腳跟固定好,維持住足弓。

運動養生專家指出,大部分慢跑者和專業跑者訓練時最好選用訓練用鞋,其穩定、耐用,並且控制性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