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業逾期成攻關難題,如何破?

近期,P2P行業的都發現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出現兌付困難的平臺除了假標、自融等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大額標的出現逾期或者說多個標的出現逾期的情況。首先,筆者認為因為標的出現逾期出問題的平臺需要與做假標揮霍、自融的這類平臺區分來看的,前者是真正意義上的P2P,後者是違法或違規的。

今天討論P2P平臺標的逾期的話題。借款出現逾期是在所難免的事,只是各個平臺的逾期率數據不一樣。從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個人信用標,還是企業借款標,抑或是電商貸,出現逾期的原因無非就這幾種:

第一種:借款人想還錢,但是暫時沒有還款能力

這種情況佔得比重是很大的,或者可以說是最常見的情況,因為從人性的角度分析,大部分人的想法是通過借款去緩解壓力、進行週轉,等有錢了就馬上還掉,但是由於各種原因臨時出了變故,事情並未按照借款人之前的設想發展,使得暫時沒有能力償還。

P2P行業逾期成攻關難題,如何破?

第二種:借款人確實暫時沒有還款能力,加上近期P2P平臺頻繁出問題的情況,有的借款人懷著“僥倖”的心理,認為可以不還了,或者一拖到底

用這種方式去思考問題的人也有,這跟近幾年行業的現狀有關係,尤其是近期P2P平臺頻繁出現問題,一部分人心存“僥倖”,認為這種情況也許自己的錢就不用還了,剛好自己此時也沒錢,就失去了繼續賺錢並履約還錢的信心。筆者朋友身邊就有幾個這樣想法的人,基於行業的現實情況就產生了這種想法。

P2P行業逾期成攻關難題,如何破?

第三種:有償還能力,就是不還的

這種人極少,但也是存在的,口袋裡有錢,但是不想還的。

第四種:“破缸子破摔”的,借完一次錢就不打算再借,也沒想還的

這也是極小數的情況,就打算在平臺借一次錢,知道再借的話平臺也不會再給他“機會”,但這一次對他來說就夠了,他也沒想過要還這筆錢。

那麼,是哪些原因使得這些情況發生呢?

在上面其實已經提到了一部分原因,第一種情況逾期的就很簡單了,就是由於一些客觀原因,使得暫時沒有能力償還,一旦有能力了就會還上。還有一部分是部分人的心理想法在“作怪”,包括上面說的“僥倖”心理、惡意進行逃債的。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行業自律公約和國家禁止暴力催收,從催收的難度上來說也增加了。

P2P行業逾期成攻關難題,如何破?

這些情況怎麼破?

這是一個難題,也似乎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目前比較普遍的有兩種做法:

第一種:平臺提供借款人的資信情況,出借人根據情況出借,風險自擔

這種是目前一些超一線平臺的典型玩法,採用這種方法的典型平臺有拍拍貸、人人貸。以人人貸為例,我們在其首頁就能看到一份風險提示書,下圖是風險提示書的部分內容:

P2P行業逾期成攻關難題,如何破?

這種玩法以後可能還會繼續升級,比如在平臺上上傳借款人的徵信情況,出借人根據徵信情況進行判斷,確定是否借款。

第二種:平臺引入保險公司,承保借款人違約風險

採用這種方法的平臺有宜人貸。平臺為每個標的購買保險,當出現意外情況時由保險公司先行賠付。

第三種:平臺引入第三方擔保人(不含保險公司)

這裡說的第三方擔保人主要指引入第三方擔保公司,既然說了是第三方,當然不含自擔保的情況,自擔保的風險是很大的,尤其是當這家P2P平臺資金實力比較弱的情況。

有專家也表示:未來,這些方法將在應對借款標的逾期方面更大範圍地進行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