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有搞頭!金融科技公司為啥盯上農業?且看看巨頭們的佈局

農業有搞頭?近一年來,金融科技公司紛紛盯上農業,開始下鄉。

11月8日,以“有溫度的金融”為標榜的金融科技企業凡普金科與楊陵區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依託楊淩示範區和楊凌自貿片區的體制機制優勢,探索建立符合實際發展的惠農金融科技服務體系。

實際上,金融科技企業關注農業,這並不是孤例,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都有佈局。

2016年3月18日,螞蟻金融服務集團農村金融事業群成立,佈局農村市場兩年後,這一業務條線逐漸走向中心區域。隨著互聯網金融升級版本到來,金融企業、互聯網企業採取跨界方式,在農村地區能夠形成互聯網金融覆蓋,以互聯網技術為依託,提升金融服務農村的水平和範圍。

凡普金科副總裁白柏介紹:“凡普金科一直致力於踐行普惠金融,落實國家科技興農、金融扶貧的政策。這次合作依託楊淩示範區和楊凌自貿片區的獨特優勢打造‘金融科技+農業’示範工程,也是探索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積極嘗試。”

農業有搞頭!金融科技公司為啥盯上農業?且看看巨頭們的佈局

農村金融供給不均衡

中國農村人口眾多、市場廣闊,但是卻存在著種種金融排斥現象。農村金融供給不均衡的現狀客觀存在,廣大中西部落後地區仍有近16萬個金融空白的村。小額繳費、轉賬支付、現金存取現等基本的基礎型金融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傳統線下金融服務模式推進緩慢主要原因在於收益較低,難以覆蓋交易成本。

在農村信息化發展的背景下,利用互聯網技術克服金融服務的物理空間障礙和成本束縛,開展移動普惠支付服務,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血管,對農村地區的供血明顯不足,服務層次有待提高。金融科技企業在農村的滲透將有助於這一問題的改善。

近年來,許多家互聯網電商公司加快了對於農村金融服務的佈局,為其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等環節提供資金保障,推動農業的再生產與投資進程。互聯網金融的基本優勢是成本低,輕營業部、輕網點,非現金業務可以通過手機完成,既降低了金融機構的成本,也提高了老百姓手機的功能附加,用戶和金融服務商的成本雙雙降低。

農村金融一直是我國金融體系的薄弱環節,隨著金融科技的出現,凡普金科看到了金融科技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實意義,加大服務“三農”力度,降低農村信貸門檻,彌補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短板。凡普金科與楊陵區“金融科技+農業”示範區項目的建設,將為這一戰略加入新的註解。

金融科技正在我國農村發力,這是有遠見也符合市場預期的事業。金融行業的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和互聯網行業的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這兩者之間的交融和貫通對發展農村實體經濟,推進普惠金融的建設大有裨益。在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的過程中,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立法,行業監管的跟進都是值得重視和注意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