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中哪三部你覺得最好?

全浩浩


楊德昌的2部電影經常被影迷奉為華語影史最佳,一部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另一部就是《一一》。 《一一》豆瓣評分8.9分,IMDB評分8.1分。

2016年BBC邀請了全球177名影評人評出了2000年以來全球最偉大的100部電影,在這份榜單中,《一一》排在第八位。



《一一》是一部文藝片,三個多小時,一般影迷看的時候根本堅持不下來,但如果你有毅力,你會慢慢被劇情所吸引,當看完整部電影,彷彿過完了一生。

《一一》的奇妙之處在於,每隔一段時間,你都想把這部電影拿出來重溫一下。



這次被洋洋在婆婆排位前的真情又有些幼稚的告白所打動;下次可能會為婷婷短暫的愛情而神傷;工作累了會為NJ人到中年的無奈感同身受;事情多讓人焦慮了,你會發現敏敏的不容易;朋友少了,你會明白大田這樣的人有多可貴……

而且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你會發現每次看這部電影都會有跟以往不同的理解,有時候甚至會完全顛覆。

個人對喜歡的電影就是《一一》,看過很多次,上週還發朋友圈說自己自認為看懂了《一一》,但再次拾起,感覺又一點不懂。

《一一》是可以讓你看清生活本質,並學會接受的電影。生活的本質是什麼,是不如意和無奈。當NJ想再過一遍年輕時的生活時,卻發現再來一遍並不會有什麼不同。



當敏敏滿心以為自己會跟昏迷的母親有很多話講時,卻發現講來講去就是那麼幾句。

人人生而孤獨,生活總是不如意,悲觀的人感到絕望,樂觀的人學會接受。

《一一》就像你的一個知心朋友,知道你的所思所想,瞭解你的快樂與憂愁,感覺生活不順的時候看看《一一》,雖然汲取不了力量,但至少有了一個宣洩的出口。


迷影生活


1、《霸王別姬》

燈光暗淡,戲衣蹁躚。“大王快快將寶劍賜予我……”虞姬就此逝世,灑落一世剛烈。程蝶衣釋虞姬出神入化,戲裡戲外難辨。戲劇精髓流露,戲劇之魂閃現。

戲科班的孩子為成為角兒的夢想捱打受苦,戲劇並非他人信手拈來之物。段小樓為蝶衣踢去壓腿的磚塊而受罰,此時霸王與虞姬的感情已經流露。小癩子不堪忍受戲班辛苦上吊去世,此事在蝶衣心中留下傷痛。小癩子心心念唸的糖葫蘆成為蝶衣傷口的觸點,以至於蝶衣成角出演路上聽及賣糖葫蘆的叫聲不由得駐足凝固,任由思緒縈繞。

為一句“我本是女嬌兒,又不是男兒郎。”蝶衣被師父懲罰暴打。而在關鍵時刻再次出錯,段小樓拿煙口燙蝶衣嘴,他方含淚咽血改正。殊不知,電影中程蝶衣一生都在“女嬌兒”與“男兒郎”之間分辨不清,到底是真虞姬,假蝶衣。

2.《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一個小女孩用清澈的眼眸看世界,不得不讓心沉浸在她心靈的童年裡,也一直沉浸在自己心靈中的童年中……喚醒了那五光十色、朦朧而又耀眼的斑斕。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看了第一句詞相信很多人就可以哼出那熟悉的旋律,《城南舊事》的開頭就是抱笙加豎琴的《驪歌》……音樂是有穿透力的,一段插曲把“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點染開去,翻開一張發舊、珍貴而無法重拍的老照片。

3、《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就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沒有什麼新意,無非就是一個講述婚外戀的愛情故事;就影片的情節來說,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絃,可以說簡單而又平淡。那麼,為什麼這樣一部故事普通、情節簡單的影片能被人們稱之為經典?關鍵就在於導演王家衛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別緻的表現手法,通過這些藝術手法為這個普通的故事賦予了一個內蘊深廣、新穎脫俗的主題,使這部電影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把絕大部分畫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採用這樣的色調,暗示了故事中的時代氣氛、生活真實和情感主題,造成一種陰暗、低沉、壓抑、傷感的氛圍。暗調在《花樣年華》中的使用給人造成一種懷舊、傷感的思緒。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樓梯、走廊、陰暗的房間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畫面效果為影片蒙上了一層時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會狀況和影片中兩個主人公的感情遺憾。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不可能擊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們終究不可能越過內心中道德的束縛。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調為背景,使主題顯得厚重、深沉、壓抑,把觀眾的思緒帶入了一種“悲”的 狀態,使人預感到了影片“悲”的結果,讓人感受到了一個發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愛情故事的真實。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影視口碑榜


影視口碑榜


1,《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臺灣,1991,楊德昌

到目前還沒有哪一部華語電影可以超越我對這部電影的熱愛!看似一部臺灣島上特定歷史時期之下的殘酷青春物語,其實是一部那段歷史中,華人各個階層的工筆寫真,手法獨特,視角犀利,沒有絲竹配樂,只有鏗鏘人聲!

2,《鬼子來了》中國,2000,姜文

經常看見有人納悶:你們看電影是遭罪嗎?俺可是純粹為了找樂子看的。其實這樣的納悶也無可厚非,只是不是我的觀影原則而已,這麼說也不是表明我就喜歡遭罪,而是樂子也有深淺之別,官樣文字說就是我的笑點也許有點高吧,呵呵,姜文的這部電影不僅僅是電影技術上的成功,而且還肩負起了一定的歷史責任,因為這部電影可以讓中國人更清晰的認清歷史,這個認清不是說更加仇視日本這個鄰居,而是讓國人明白和避免有可能的、對那段歷史的歪曲和模糊,譬如,日本對屠殺中國老百姓的藉口之一就是認為當年中國是全民皆兵,日本是在戰爭中殺傷敵人的士兵,而不是屠殺老百姓,看完《鬼子來了》,這樣的說法就直接可以定義為:狗屁!

3,《親愛的》中國、香港,2014,陳可辛

這部電影當時看完就被我捧為少見的國產佳作,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完全可以進入我的華語十佳,而且是前三甲!不是說拐賣兒童的題材討巧,而是在這部電影中可以難得一見國產片對人性的深度挖掘和立體再現,這個精彩表現即使是與歐美那些這方面的經典之作相比都不遜色!


老KK影


小編我喜歡的華語電影,可能調調都比較奇怪。
並不是說越文藝的電影就越有內涵,也不是說你喜歡它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電影品位多高端(或者拿些臺詞金句去跟朋友裝X)。
而是說看完這部電影,你感受到了它的精神力量,學習到了它讓你更好地存活於世的方法,讓你在上班下班、上學放學的路上,想起它的某個畫面、某句臺詞就覺得很溫暖很開心,足矣。
1.《頤和園》---婁燁
是我認為國內最好的一部青春片。
婁燁導演用它特別的視角,遊走在郝蕾與在她青春中最重要的男人們之間,冷靜地觀察,解剖她的情感和肉體。
看完之後我的最大感受是:原來那個年代的大學生活這麼開放哈哈,男生可以隨便到女生宿舍去哈哈...開玩笑的啦,是郝蕾精準而細緻的演出,把青春的不安分、浮躁、焦慮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愛情中的反反覆覆、纏綿糾結,可能是每個年輕人都有過深刻體會的。
“在戰爭中你流盡鮮血,在和平中你寸步難行。”
2.《臥虎藏龍》---李安
李安鏡頭下的人物永遠是內斂可信而又深刻,臺詞永遠是自然簡潔又一語雙關。
舒服,是真的太舒服了。
那一場竹林打鬥的戲份,章子怡和周潤發的眼神一交匯,就把戲給演足了,場面調度十分精彩,讓人感慨這就是江湖吧!還有最後玉嬌龍那縱身一躍,是對愛與恨、得到與失去的最好詮釋。by the way,為什麼你也不愛張震。
“江湖裡臥虎藏龍,人心何嘗不是?刀劍裡藏兇,人情又何嘗不是?"
3.《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
本片榮獲第56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張藝謀把鏡頭對準了山區的孩子,對準了中國的教育。這部片子樸素、平實,卻在人物質樸的情感中挖掘出驚人的力量,無人不為之動容。魏敏芝老師的一根筋是一種執念,也是一種不能言說的發自內心的愛與責任。在浮躁的當今社會,你還有這麼“一根筋”麼。
“一定要把娃看住,一個都不能少!少!”

巴塞電影


好事成雙,那我就說六部!

《可可西里》是一部華語影片,講述了記者尕玉和巡山隊員為了保護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態環境,與藏羚羊盜獵分子頑強抗爭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故事。

《剃頭匠》是一部華語影片,講述了一個老人恬淡而平凡的生活故事。

《盲井》是一部華語影片,講述了兩個生活在礦區的閒人靠害人賺錢的故事。

《無間道》是一部華語影片,講述的是兩個身份混亂的男人分別為警方和黑社會的臥底,經過一場激烈的角鬥,他們決心要尋回自己的故事。

《東邪西毒》是一部華語影片,講述了西毒歐陽鋒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和黃藥師、大嫂、劍客洪七等人的故事。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一部華語影片,講述了一群生活在部隊大院裡匿的孩子,在耀眼的陽光與遍地的紅旗中間,渡過自己的青春。意識流的故事裡,有愛情和性的衝動,有幼稚和失敗的革命精神,也有成長的故事。


武漢壹周


1、《笑傲江湖》許冠傑,1990年拍攝,許扮演令狐沖,將令狐沖的瀟灑、不羈表現的淋漓盡致,當時許也在職業生涯最高峰。主演還有葉童、張敏、張學友。



2、《雷洛傳》劉德華,揭示了60年代香港的腐敗政府,雷洛一步一步向上爬,爬到了華人總探長。“你為什麼當警察?”“為了吃飯。”




3、《大話西遊》經典,不再贅述。



還有很多經典華語電影,如逃學威龍、審死官、霸王別姬、陽光燦爛的日子、孤男寡女、黃飛鴻之獅王爭霸,名額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