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長沙合肥哪個城市潛力更大?

淡淡的憂傷666888


又有人在頭條拉仇恨了,我作為一個合肥人,當然要為自己家鄉打call。

先不提南昌。

我的大學是在湖南上的,我對這片土地也有著感情,長沙的優勢在於,離其它大城市都不算近,輻射能力強於合肥,是整個湖南省的經濟中心,合肥的優勢在於,離中國最強的經濟腹地近,容易被輻射,是承接產業轉移的橋頭堡,劣勢在於自身產生的輻射能力比不過周邊的南京,武漢,對皖南和皖北輻射都有限,不像長沙一樣能完全發揮一個省會的作用。

這在一些數據上能看出端倪,比如,湖南幾乎所有的大集團,上市企業都集中在長沙,而安徽就不是這樣,再比方,合肥機場的吞吐量就遠不如長沙機場,這也是因為南京,甚至上海的輻射效應所造成的,換一個方面講,合肥有許多來自上海的產業轉移,比如聯合利華,又比如京東方,這些都是長沙難以去爭取的,長沙只能靠自身的硬度去爭取資源,而合肥卻可以坐收漁翁之力,再比如,合肥可以建幾個來自浙江的銀泰,而長沙就很難做到,這也是離經濟發達地區近所帶來的好吃。

如今,安徽省大力發展合肥,原因就是,我們的人才,資金各種資源再也不想花在南京,武漢,杭州,上海這些城市的頭上的,我們不想繼續當一個人口流失大省,與其流失到外地,不如‘流失’到自己的省會。湖南也存在這樣的現象,但比安徽要輕的多,湖南人也喜歡去廣東,但是畢竟路途遙遠,湘北湘西的很多資源還是得以保留下來。

我說這些,是因為我想證明一個主題,那就是合肥的潛力。你很難去說一個7000萬人口的省的行政中心沒有潛力,更難去說一個國家級科學中心沒有潛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更更難去說一個長三角副中心城市沒有潛力,而長沙,如果國家不支持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那麼它的潛力就有限了,長沙已經成為一個大人,因為他已經是湖南人的集散地了,合肥才是一個孩子,很多安徽人還沒有放棄成見,去認真看一看自己的省會。

甚至我認為,合肥比一般的國家中心城市更有潛力,這一點我很容易跟你說明白,如果美國的東北部,加州,德州這三個大城市群分別相當於中國的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而芝加哥匹茲堡就相當於成渝,位於這些城市群以外的城市,或許你可以成為西雅圖,或者邁阿密,但是我城市群的副中心,可以成為的是達拉斯,波士頓,甚至舊金山!

再說一下你們看到的,合肥的GDP增速10年來位居全國第一,長沙是第二也很牛逼,高鐵規劃,合肥是商合杭,京福,沿江,合青,合安九,寧西九向350,長沙是京廣,滬昆,渝長廈(石長,長沙到南寧等是併線),只有六向350,差距也很顯而易見。

不過長沙有一點非常引人注目,就是它的縣域經濟水平,不過這點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是岌岌可危的,這也是為什麼蘇州經濟那麼厲害,我們卻不把它放在中國十大城市評選之列的原因,因為我們比的是城市,而不是農村。

最後我提一下南昌,南昌在中國城市發展浪潮中,是一個比較可悲的角色了,它不屬於長三角,也和中部和東部都只打一打擦邊球,兩邊不討好,可以說和十年前的合肥是那麼的相似,可是,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合肥抓住了機遇,而南昌,無奈只能吞下眼淚,默默的發展,等待下一次的機會。


踱客


這三個城市南昌先不說了

長沙,湖南省省會,面積118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4萬。合肥,安徽省省會,面積114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6萬。不論是面積和人口,行政地位,都完全是一個無差別級的城市。 2016年GDP: 長沙9323億元,合肥 6274億元。 合肥最近發展勢頭比較猛,特別是並了巢湖以後,一度成為全球GDP增速最快的城市,有些吹子認為長沙不是其一合之將,注水莎的各種鄙視,現在看看除了GDP,其它數據是不是長沙都不如合肥。 2016年規模工業增加值: 長沙市 3253億元,合肥 2269億元。規模工業都是大中型企業,數據比較容易核實,長沙2016年規工中部僅次於武漢,略高於鄭州。 2016年房屋峻工面積: 長沙7370萬平方米,合肥5466萬平方米。 商品房銷售: 長沙2593萬平方米,合肥 2098萬平方米。不過合肥房價好象高出長沙很多,也不知道這是好還是不好。 固投 長沙 6693億元,合肥 6501億元。 雖然朝中有人給肥肥帶來大量國家投資,但資逐利而行是擋不住的

社銷 長沙4117億元,合肥 2445 億元。這個是差距最大的指標之一。可見兩地的消費水平不是一個檔次。當然長沙和合肥都被珠三角和長三角吸去了很多消費。 郵電業務 長沙378億元,合肥 239億元,不論是電信還是郵政業務,長沙都遙遙領先。 進出口 長沙109億美元,合肥186億美元。 好吧,這項長沙輸了,合肥那個美的工廠應該出口量不小。 外商直接投資 長沙48億美元,合肥 28億美元。 外資投資的目的永遠是利益最大化,這項指標數值不大,但意義卻不小。 旅遊總收入 長沙1534億元, 合肥1180億元。 入境遊客 長沙121萬,合肥 41萬。 就旅遊而言,兩地的旅遊資源都不是太精彩,多是轉往省內其它旅遊景點的,但各種門戶網站長沙的旅遊熱度比合肥高出太多。 金融存款 長沙15488億元, 合肥13479億元。 住戶存款 長沙4872億元,合肥 3332億元。 人口差不多的情況下,合肥社消只比長沙的一半多點,存款只有長沙的3/4,人均住房面積長沙全國大城市排名第一,除了房價低點,長沙連年被評為全國幸福感最高的十強城市。國稅收入:合肥545.59億元。長沙1080.28億元。稅收可以主觀的看出當地的經濟狀況,合肥只有長沙一半。。
機場客流 長沙2129萬人, 合肥739萬人。 機場合肥就不要摻和了,以後中部機場註定是長沙、武漢、鄭州三雄爭霸。 下面來看科教文衛。 首先看科技吧,就科研這塊來說,可以說合肥是強於長沙的,國家實驗室,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機構等更多,這是合肥少數領先長沙的項目之一。 教育分兩塊: 高教:就算中科大小勝國防科大,其實勝負還是兩說;剩下的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就完勝合工大+安徽大學了,湖南師大都可以打醬油了,剩下的二流一本長沙的長理工、中南林、湖農也完全小佔上風。 基礎教育:這個就差距更大了,長沙高中四大名校常年霸佔國內五大奧賽金牌榜首,北京、上海、武漢這種教育大市都有所不及,合肥就基本看不到影子了。湖南籍的院士數量也只輸江浙,可見長沙祟文重武之風 說了科、教,再來說文化。 長沙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秦漢以後城址不變,馬王堆享譽國內外。 湖南衛視的文化影響力僅次於CCTV,第一個走出國門的省級衛視。安徽衛視也紅火過一陣,雖然沒落了,但還是修了棟漂亮的大廈。 長沙的現代酒吧文化,餐飲文化,娛樂文化都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同為八大菜系的湘菜全國熱度直逼川菜,徽菜的全國影響力真的很小。 城鎮居民收入 長沙43294元,合肥34852元 農村居民收入 長沙25448元, 合肥17059元 如果說長沙GDP注水,那合肥的水更多,合肥GDP有長沙的70%,很多指標還不到長沙的70%。
科教文衛還忘了說衛: 三甲醫院 長沙19所,合肥 7所。 湘雅系列醫院雖然不復北協和、南湘雅的風光,但湘雅一、二院也都能排全國12-15位,合肥最好的 安徽醫大附一院也就排名60位左右,跟長沙排名三、四的湘雅三、人醫差不多。 說到高鐵,合肥總是強調自己的米字型高鐵,嘲笑長沙的卡字型高鐵,自定義為全國最大的高鐵樞紐。 不說已經建成的長沙是京廣和滬昆的交匯點,就算合肥的米字建成了也未必贏得了長沙的卡字高鐵,合肥的米字型有一條是國家動脈級通道嗎,都是些聯絡線。中國可以稱得上主動脈的高鐵南北是京滬、京廣,京哈算半條,東西向是隴海、滬昆,那八條支線還真不一定比得過長沙的六向線。 現在長沙南跟合肥南的客流量差得不是一般的遠,還夠追呢。 比城建,建成區兩個城高差不多,但城建水平嘛,長沙老城區絕對比合肥老城區強,個人感官也不一樣,這邊節選幾張兩地老城區真實航拍圖,非網絡圖,分別是合肥大鐘樓附近和合肥新區天鵝湖附近航拍。











長沙五一廣場附近航拍





說到高樓,長沙可以直接秒殺。
再看看兩地高速網,合肥和長沙完全沒有可比性,長沙推行長株潭一體化城市群,協同發展

,目前幾乎已經無縫對接,像合肥合併了巢湖一樣長株潭也許有朝一日也會合並,所以一份權威排名未來可塑性合性長沙也是大大的排名於合肥前面



再來看未來發展,有些人會說合肥gdp年年增速高於長沙有朝一日會超過長沙,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從今年經濟可以看出,合肥增速雖然高於長沙,但是增量仍然被甩開了將近300億,對比16年合肥gdp差距長沙3049億,17年已經差距3322億。。合肥和長沙的差距相當於長沙和成都的差距。按照目前來看合肥追平長沙是天方夜譚,只會每年越甩越遠,假設長沙停止發展,以合肥目前速度追平長沙需要4年左右,,長沙每年哪怕保持8個點的增速,合肥依然保持現有速度,合肥2-3十年超越也是無希望,,合肥雖然現在有一箇中科大和眾多國家實驗室,但是長沙也有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等頭銜,還有國家級新區湘江新區,就憑一個學校就斷言未來超越長沙我覺得也是不現實的,,,現在再來看看各大回答都是說合肥,不知道哪裡得出來的結論,,,目前來看,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還是長沙強。


蕪芯芝蒔



1.2018年長沙GDP10535億元,合肥7213億元,南昌5003億元,從經濟總量上看長沙最高南昌最少,人均南昌合肥接近。10年前南昌GDP還高於合肥,如今被合肥超了2000多億。

2.科教資源。合肥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985頂尖大學),合肥工業大學(211)安徽大學(211),中科院物理所等,國家3大綜合科學中心(另外二個是北京上海)。長沙有國防科技大學(軍校第一),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南昌有南昌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總體實力合肥最強,南昌最弱。

3.優勢產業和大企業。合肥是中國家電之都,冰箱洗衣機空調彩電產量全國第一,擁有美菱長虹榮事達美的格力海爾TCL等一大批名牌家電企業生產基地。知名大企業有聯寶電子,江淮汽車,合力叉車,京東方,格力,海爾等。新興產業異軍突起,全球最高面板生產線合肥京東方10.5代線已經投產,還有投資70億美元的集成電路項目等。☜南昌有江西銅業(中國第一),中航洪都工業 ,江鈴汽車等。☜長沙有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工程機械巨頭),遠大空調等。長沙娛樂產業發達,洗腳房上萬,文化產業全國前列,更有全國衛視霸主湖南衛視。綜合來看,工業合肥優勢明顯,文化產業長沙最強。
4交通樞紐地位和區位優勢。合肥是長三角核心城市之一,京福京九(在建)滬渝等高鐵交匯,距離長江港口幾十公里。南昌有滬昆京九等高鐵經過,毗鄰浙江福建廣東省。長沙有京廣滬昆等高鐵交匯,毗鄰珠三角。

綜合對比,長沙優勢明顯,合肥潛力無限,南昌任重而道遠。


淡淡的憂傷666888


本人主要從事房地產工作,由於工作需要經常會對中部城市進行一些分析比較。本人認為三大城市潛力排行:武漢>長沙>南昌,虹吸效應下,正呈現強者愈強。

中部六省: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

2017年中部六省GDP總值河南居首,與湖北、湖南位於前三;從增速看江西最快、安徽次之,山西最慢。

2017中部六省省會城市GDP比較:武漢、長沙處於萬億俱樂部,鄭州接近準萬億城市,南昌、太原總靠後

2017年中部六省省會城市住宅供銷情況

由於4月起鄭州房管局統計範圍由市區擴大到全部行政區域(包括新密、登封、鞏義、新鄭等縣市),導致鄭州住宅供求數據被放大;總的看,各大省會城市普遍受到限購等政策的影響,武漢、南昌住宅成交量同比均出現25%左右的下滑,長沙同比下降約40%,合肥同比跌幅超70%!

2017年12月中部六省省會城市房價均價

根據房天下、安居客等房地產門戶網站統計,除了合肥房價出現連續下跌外(12月高價房集中上市導致價格偏高實際均價約14000元/㎡左右),其他城市均穩步上漲,中部各省會城市新房住宅均價基本都已突破萬元,價漲量跌態勢明顯。

江西與周邊湖南、湖北全面數據PK,各城發展前景如何?

無論GDP總量、城市建成區面積、人口規模、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南昌均在與周邊幾大省會城市的PK中全面落後,僅人均GDP上超過合肥以及房價上力壓長沙。

從GDP增長量看,十一年間,南昌GDP漲幅260%,福州260%,長沙漲幅381%,武漢漲幅418%,合肥漲幅552%,杭州(基點較高)206%,廣州(基點較高)201%。可見,南昌經濟發展與福州一樣速度偏慢,與周邊省會城市的差距在拉大。

三大城市潛力:武漢>長沙>南昌,虹吸效應下,強者愈強

眾所周知,我國三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的經濟能量已無需多言,這也證明當今省與省的競爭歸根結底將是城市群的競爭,如鄭州建立中原城市群,湖南集中力量發展長株潭,南昌打造環鄱陽湖經濟圈……

2015年4月5日,隨著《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覆實施,以武漢、長沙、南昌為中心城市,以武漢城市圈、環洞庭湖經濟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經濟圈等中部經濟發展地區,打造的國家規劃重點地區和全國區域發展新的增長極。長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城市群)包括:武漢城市圈(武漢、黃石、黃岡、鄂州、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環長株潭城市群(長沙、岳陽、常德、益陽、株洲、湘潭、衡陽、婁底);環鄱陽湖城市群(南昌、九江、景德鎮、鷹潭、新餘、撫州、宜春、上饒、吉安)。

長沙:不僅成為全國性的重要交通樞紐,而且上市公司數量中西部第二,中部第一個國家級新區,中國第三985大學數量,中部第一航空港,中國第五高鐵發班站,中國第一衛視,中國第一齣版中南傳媒,中國第一工程機械之都,互聯網和智能製造在中部獨領風騷……

武漢:中國中部地區唯一一座國家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高校教育發達,全省7個211大學,其中2個985大學;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工業基礎好,擁有的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藥等完整的工業體系;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交通便利,公路鐵路的交織點,長江貫穿其中,交通運輸業極為發達,未來還將加速構建以武漢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網……

反觀南昌,如部分網友吐槽“沒有形成什麼良好的經濟產業,要工業沒有,要高新產業沒有,好玩的地方少,沒啥有名的高校,最關鍵的是人才外流”,其中不乏一定的道理。與武漢、長沙對各自城市群強大輻射能力突出相比,南昌由於自身能量不足,在環鄱陽湖城市群中的輻射影響力遠不如前者,這也就決定環鄱陽湖城市群的崛起,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以上內容選自本人今日頭條文章,關注我可查看更多內容。


樓市觀察家


您好,看了樓下的回答,感覺有人在黑合肥啊!這三個城市,潛力最大的應該是長沙。真的說優勢,合肥可能再科教方面因中科大的原因略勝長沙,但是長沙有一個國防科大,其他方面,懸!這裡南昌,我就不多說了。

交通:

鐵路方面,長沙是京廣高鐵和滬昆高鐵的交匯點,京廣線的沿線點。合肥有啥?就算是米字型,有幾條線路可以和京廣、滬昆平起平坐。

機場方面,誰都有機場,看客流,不多說。

高速方面,直接看圖。長沙的高速密度比合肥的大多了吧。

城市規模和周邊城市距離也一目瞭然了吧,長沙更容易和其他城市(湘潭、株洲)組團發展,事實上,他們正在組團發展,湘潭和株洲兩個城市本身也不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進行合併,發展成一個特大城市不是沒有希望。

說了這麼多,看看湖南論壇裡的一張圖片。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企業方面

長沙的民營企業一有就是中國第一,比如工程機械的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創新型建築的遠大可建,三一住工中國第一,通用航空飛機生產山河科技中國第一家,中國目前唯一掌握了核心3D打印技術的華曙高科。。。

2016年有一篇報告說,除合肥因“三分巢湖”具不可比性因素外,在33個重點城市中,長沙以10年460%的GDP增幅位居榜首,與重慶、合肥、武漢同列為“四小虎”。

各位看官,看明白了,回答是合肥的,基本上都是黑合肥,自不量力啊............


小朋友OR大朋友


長沙、合肥和南昌,論目前各自的實力,長沙大於合肥,合肥大於南昌,論潛力,這三座城市都不可小覷。


未來,我國中西部,目前主要還是中部城市,發展比較快。因為,中部城市相對於西部城市,經濟體量除了合肥外本來都比較大。

長沙和南昌,各自的經濟體量曾經都是合肥難以企及的存在,但現在,南昌已經被合肥遠遠地甩在身後,未來,南昌反超合肥的可能性按照目前各自的發展速度來看,幾乎可以確定不存在。

潛力爭議比較大的,還是長沙和合肥。

這兩座城市的的歷史基礎相差很大,長沙解放後成為省會之初,就已經是大城市。而合肥論人口和城市面積當初也就是個小城市,事實上,連個小城市也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鎮的級別(外號“三五”城市:五平方公里,五萬人口,五盞路燈),卻偏偏擔當了省會的角色。從1953年到2017年經過64年的發展,愣是發展成國家I型大城市,經濟產出也從當初在全國都排不上名次,發展到2017年居全國百強城市第24名,省會城市第9名。

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家發展定位!

我們知道,美國之所以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並不是擁有多高的人均收入和龐大的經濟產值,而是強大的科技實力。這三個城市中,論基礎科研,合肥是我國三大基礎科研基地之一。論應用科研實力,合肥在我國目前排名第五,僅次於北京、上海、武漢和南京。而長沙和南昌連前十名都進不了。換一句話說,長沙和南昌的科研實力與合肥相比,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有人說,合肥科研實力既然這麼強大,為什麼直到最近十多年才發展起來?原因就在於合肥的歷史基礎太差,曾經的工業能力和配套設施跟不上,以至於很多科技成果都被外省市拿去轉化。經過幾十年的累積,目前合肥已經擁有今非昔比的工業能力和配套設施。


2017年,合肥成為我國第二個被確定為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的城市,目前是我國三大綜合性科學中心之一。這個只是基礎科研實力的體現,真正重要的是:世界科技產業化創新中心。如果科技成果不能就地轉化,對合肥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實質性意義,問題是,國家對合肥的定位:打造世界級科技產業化創新中心,屬於合肥的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就地轉化。

2018年7月,《經濟學人》評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城市:合肥。6月份,合肥被選入世界十大智慧建設試點城市,是我國唯一入選的城市——要知道,全球有兩百多近三百個城市參與了這次評選,僅我國就有幾十座城市參加,結果,合肥勝出成為我國的唯一。這是由國際標準組織經過世界上十多個科技發達的國家的專家學者通過綜合考察以後確定的。合肥能夠脫穎而出,就已經能充分地說明自身的實力。


合肥也是我國唯一由國家確定的科技創新示範試點城市,為什麼不是別的城市,而是合肥?這還是說明了合肥的科技實力。那麼,合肥為什麼能夠入選呢?北京、上海、武漢和南京的科研實力看起來都比合肥強大,為什麼不是他們當中的一員成為全國唯一的科技創新示範試點城市?這是因為,合肥的科研成果數量雖然不是全國最多的,但是,合肥的科研成果中,有很多都是原創的,而且是基礎性和前瞻性的!這也是為什麼《自然指數》和《科學》雜誌,評定合肥是未來世界硅谷的最主要的原因。


美國的強大就是因為基礎科技發達,實用改良型科技成果反而不如我國發達。但真正內行的人都知道,唯有基礎科技才能決定科技成果的質量!

這就是為什麼合肥擁有全國最多與科學、科教和科技有關的頭銜的原因!截止目前,合肥獲得的與這些有關的頭銜主要有:我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全國唯一的科技創新示範試點城市、APEC亞洲五大科技園區之一、世界科技聯盟會員城市之一、我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和全國唯一的科技產業化創新中心。合肥也是我國擁有數量最多的世界級科技成果的城市。

現在和未來,科技和創新才是王道!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在中西部並不是最大的,卻是中西部所有的高新技術開發區中科技含量最高,綜合效益最好,可持續性全國第一的高新技術開發區,是中部各省唯一進入全國十強排名第六的高新技術開發區。

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人才,2018年4月11日,完全由外國高端人才投票產生的結果顯示,合肥是我國對外籍人才吸引力僅次於上海和北京的城市,而長沙和南昌連前十都沒有排進去!


截止2017年底,合肥市擁有各類人才總數高達173.39萬人,其中專業型人才總數達到86萬,科研型人才59萬,外國科學家和科技專家共4565人,兩院院士10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852人,院士工作站37個,諾貝爾獎工作站2個,諾貝爾獎科學家3個。共有中科院系的科研機構總數為820個。截止2018年七月,我國高校C9聯盟,除了本來就在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其它各高校已經或開始在合肥設立分校,或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基地。其它985或211高校決定入駐合肥的也已經達到14所。不僅如此,還有俄羅斯、美國、日本、德國和奧地利等國以國家的名義也在合肥設立了科研基地。

2018年5月26日,首屆世界製造業大會在合肥召開;國家也組織了“國家集成電路重大專項走進合肥”。

由此,我們完全可以確認,合肥在這三座城市中,發展潛力最大——2017年,合肥以科技為主導的工業和由此形成的服務實體,對合肥的經濟貢獻高達87.39%,是全國百強城市這一比例最高的,其中高科技產業對合肥經濟的貢獻就高達63.1%!


鄭瑞文2015


這其中潛力最大的還是長沙,實力最強的也是長沙。

南昌幾乎是我國所有省會城市當中影響力最低的城市之一,雖說近些年來城市發展尚可,但是並沒有特別引人矚目的亮點。

合肥雖然也並非存在感很強的城市,但合肥前幾年有了長三角副中心城市的名頭,而且之後一年的房價漲幅雄踞全球第一,新聞曝光度猛增。加之合肥本身是我國著名的科教中心城市,又有中科大這樣的名校,影響力比南昌還是強一些的。

長沙看似也是比較低調的城市,既不是副省級城市,也不是國家中心城市,但是長沙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雙雙位居整個中西部的榜首,而且數據是遙遙領先。經濟總量雖說不及成都、重慶、武漢,這是因為長沙人口規模遠遠小於這三座城市,不過即便如此,長沙也已經是萬億俱樂部的成員。

合肥本身在成為長三角副中心之後應該有機會邁上新臺階,但是無奈鄰近省份發展勢頭更猛,尤其江浙滬的吸引力太強,導致安徽竟然成為了外出務工人口第一大省,省會合肥的競爭力在整個長三角地區要排在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無錫、寧波之後。

綜上所述,三座城市的起點本身差別較大,實力原本也不在一個等級,長沙綜合最強,加之區域中心地位最突出,潛力也就可想而知。在人才吸引力和投資吸引力方面,長沙比南昌合肥都要強一些,前景自然更加廣闊。


子夜的風


這個當然是長沙 長沙無論是總量還是人均都遠超他們 為世界三線城市 至於這兩個城市還比不上鄭州 鄭州都是準世界城市

長沙雖然經濟發達,房價卻出奇的低 而且本科學歷落戶有很多優惠 人才吸引力非常大 新增人口數僅次於上海

合肥起步比較晚 雖然現在進了長三角 但是卻在裡面是個打醬油的 裡面不管是南京還是杭州蘇州都遠遠強於合肥 合肥沒人才吸引力 房價增長比例全球第一 安徽的人更喜歡往南京去 所以南京又被稱為徽京

南昌是江西的省會 發展起點也比較低 據數據統計 江西的人大部分就入了武漢和長沙 南昌這些年的發展目標很不明確

所以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發展潛力都是長沙位居第一


玉樹凌風童公子


南昌,江西省省會,航空工業基地、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世界級的光伏產業基地,南昌常住人口537.14萬人,2017年南昌GDP生產總值5003.19億元,高速發展的南昌吸引著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朋友,年輕2017年南昌入選中國十大最年輕城市。

長沙是歷史文化古城,新一線城市,因為娛樂業發達,長沙也享有娛樂之都的美稱。長沙是湖湘文化的發源地,歷史上創造了璀璨的文化,是個人傑地靈的寶地。2017年長沙GDP總值超過萬億元,由此邁入萬億俱樂部,長沙居民財富、教育水平領先其他城市,2016年長沙開通中國首條中低速磁懸浮線路。

合肥是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名勝古蹟眾多,人傑地靈。歷史上湧現出無數英才,周瑜、包拯、李鴻章等都是合肥人,合肥人口數量796.5萬人,2017年GDP總值7213.45億元。

2017中國城市大學競爭力排行榜20強


邵陽


經濟增速

2017年長沙GDP10535億元,同比增速9.2%;合肥GDP7213億元,同比增速8.8%;南昌GDP5003億元,同比增速9%

所以在經濟體量和經濟增速上,長沙領先

人才吸引

2017年長沙新增戶籍人口27.6萬人,僅次於成都的31萬人,武漢的29萬人,排在中西部第三位,合肥2017年新增戶籍人口9.9萬人,南昌最低,只有7.5萬人。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長沙的高校資源比合肥南昌要多。

高新技術產業

2017年長沙高新技術產值破萬億,達到10023億元,合肥高新技術產值7596億元,南昌為5596億元。


不言而喻:長沙潛力超過了合肥與南昌,中部僅次於武漢


答題人 蔣昊脫口秀(新動態、新經濟、新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