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育:在線教育的內容需要用產品的思維去重構

大約在一兩年前就有關於在線教育形態的大論證,業界反反覆覆強調“在線教育不是把線下的授課內容搬到線上”、“在線教育不等同於視頻教育”,說了很多在線教育不是什麼,卻沒有人說清楚在線教育應該是什麼。

現在也沒有人能說得清在線教育究竟是什麼,因為沒有一種在線教育的形態被公認是“就應該這麼做”,或者被市場認可獲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雖然如此,仍然有一些從業者在不斷嘗試,有的成果還不錯。


同步教育:在線教育的內容需要用產品的思維去重構


在線教育中國同步教育網的課程完成率達到了75%。這是什麼概念呢?業內平均的課程完成率大概只有20%-30%左右,也就是學生報了10節課,最終只上了兩三節。75%已經是一個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數字,中國同步教育網一定是做對了什麼。

沒有最好的老師,只有最合適的老師。哪怕是一個名師,他的課程也並不是普遍適用於所有水平的學生;哪怕是一個不那麼有名的老師,他也有自己最擅長的教學部分。

作高中英語培訓的張老師表示:“我自己大概和1400個學生、200個學生家長接觸,在做英語輔導培訓的過程中,慢慢得出一些數據:報了課外培訓機構的學生,轉退班率大概超過了30%;很多學生在寒暑假,會對某一門課程同時報四五個培訓班,從中去碰運氣,找一個最適合的,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同步教育:在線教育的內容需要用產品的思維去重構


一般的在線教育,課程是通用的,語文、英語、數學等,都是一個系統完整的課程。但其實很多學生只是需要學習某些方面的知識而不需要系統教學,比如他需要學習不等式、數列、解三角形等,甚至細分到點線面位置關係。如果上通用課程,需要忍受大量時間的無效教學——在一個沒有課堂、沒有人監督的環境下,很少有人有這樣的耐心去聽完所有的東西。很多人半途而廢,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基於這樣的調研結果,中國同步教育網校採用一種新的方式:根據學生的需求去組織老師生產內容。於是我們在網校課程上看到除了系統課程之外,還有各種幾分鐘十分鐘的“微課程”,曲線運動、萬有引力、磁場、電路、電場等,學生想學什麼,就可以繞過其他不必要的內容直接去學。這種微課程一般在幾塊錢左右,也有一些免費試聽的。這種課程結構,學生可以定製一套由不同老師教學的課程組合包,而不像多數培訓課程一樣,聽一個老師講授全套課程——這種課程機制會帶來馬太效應。

中國同步教育網整校輸出,系統+內容一鍵分發,既可配合傳統教育培訓現有的資源,還充分利用考生碎片化時間,開展創新的線上線下結合教學模式,為考生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從而為培訓機構的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同步教育:在線教育的內容需要用產品的思維去重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