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五台山碧山寺,也名广济茅棚!

碧山寺在台怀镇以北100米处,也名广济茅棚,昔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

走进五台山碧山寺,也名广济茅棚!

碧山寺,只因其靠山碧绿而得名。该寺建于北魏,明成化年间重修。在1700多年的岁月中,几易其名,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再修,更名碧山寺,并御赐匾额:“人云天籁”。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乘参、恒修两位僧人为各地朝台的云游僧提供食宿,在北台南麓搭盖了几间茅棚,称为“广济茅棚”,这种模式广受欢迎,广济茅棚很快名传遐迩。再后来,广济茅棚与碧山寺合并,将子孙庙的碧山寺改为十方禅处,使其成为了五台山唯一的一座“十方丛林”。

走进五台山碧山寺,也名广济茅棚!

穿过题有“清凉震萃”“清凉圣境”的高大木牌楼,前面是一条20余米的青石甬道,山门殿与天王殿合二为一,气势宏大。门额上方悬有横匾块,上书“护国碧山十方普济禅寺”几个镏金大字。天王殿内弥勒佛居中,两侧为四大天王。

走进五台山碧山寺,也名广济茅棚!

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大殿为雷音殿。殿内主供毗卢遮那佛,故又称毗卢殿。该殿面宽五间,为单檐庑顶式建筑。殿门上悬挂“雷音宝殿”金字牌匾,佛教上讲,毗卢遮那开口说话,声若惊雷,故该殿也名雷音殿。殿内塑像庄严,金碧辉煌。这一殿堂塑像表明了它既是华严道场,又是禅宗丛林,还是该寺做早晚功课和法会的道场。值得注意的是该殿梁上还有乾隆皇帝御书“香林宝月”木厦一块,蓝底金字,字体圆润,当是珍贵文物。大殿左山墙外壁,嵌有一块明万历年间的石刻题诗,题为:五台北山寺观百岁老僧。有诗四首,第二首写道:“眼昏不辨天花落,口说前朝事可凭,铁棒五郎曾护驾,铜台大显五台僧。”

走进五台山碧山寺,也名广济茅棚!走进五台山碧山寺,也名广济茅棚!

民间传说五台山是杨家将活动过的地方,杨五郎出家时先投碧山寺,后又到离碧山寺不远的太平兴国寺。太平兴国寺为宋太宗时修建,因杨五郎是这个寺院的第二代当家和尚,老百姓就把它叫成“五郎庙”。庙外山上有一处高台,人们管它叫“五郎阅兵台”。

走进五台山碧山寺,也名广济茅棚!

碧山字塔,是一部《华严经》用楷体小字组成一个大佛塔,此字塔由于过去一直保存在碧山寺故称碧山字塔。上面的楷书小字砌成七级宝塔,字小如蚁,但字迹却十分清晰。

走进五台山碧山寺,也名广济茅棚!

过去每年六月庙会期间,此华严经字塔在碧山寺天王殿展出,是五台山的珍费文物。目前此华严经字塔已经珍藏于显通寺佛国藏珍楼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