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渡,连接秦晋2600余年的古渡口

不知道去过多少次吴王渡,每次去,面对眼前宽阔的河面和往来的船只,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吴王渡,连接秦晋2600余年的古渡口

吴王渡

从山西西南部的临猗县城西行四十里,经古镇临晋,朝黄河岸边走,四周的景色一点点变得苍凉起来,天空显得格外寥远空阔,地面上出现了纵横的沟壑,拐过几道弯,那座高大的寨门突兀地出现在面前,像一位身披铠甲的古代武士拦住去路,让人心里一惊,以为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驻足观望,不由得感叹这里的形势险要,寨门两旁是被洪水冲刷而成的荒沟,深宽都在数十米,寨墙厚实高大,与沟畔相连,经风雨剥蚀,沟与墙浑然一体,壁立陡峭,高不可攀。让人弄不清那到底是土崖,还是寨墙。看上去,那沟有多深,寨墙就有多高。几株酸枣刺,几茎蒿草在墙上迎风抖动,似在着意渲染这里的荒凉。两面的沟本来相通,解放后为方便通行才填出一条宽仅容车的土路。更早以前,则是一座吊桥高悬在寨门之上,连接村寨与外面的世界,遇到敌情时,吊桥吱吱呀呀升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凶猛的敌人也难以进入寨内。

吴王渡,连接秦晋2600余年的古渡口

吴王古渡寨门

更引人注目的还是寨门本身,高耸巍峨的寨门看上去更像一座敌楼,门洞半圆形,高丈余,门扇上钉有密密麻麻的铁钉,厚重结实。门洞上方是一块长方形的匾额,蓝底金字,端端正正写着“吴王古渡”四个字。

有了这座寨门和险峻的寨墙,吴王村看上去更像一座军事堡垒。从寨门走过,似乎能听到金戈铁马的杂沓声,看到烟尘滚滚的古战场。事实上,地处秦晋交通咽喉的吴王古渡确曾发生过无数次惨烈的战争。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汉朝大将韩信木罂渡河击魏豹的那场战争。

黄河跃出龙门后,河面豁然开朗,河谷显得异常辽阔,窄的地方有十多里,宽的地方有二十多里,往上,逼仄的晋陕峡谷中不可能有这么宽的河谷,往下,浮在地面上的悬河也不可能有这么宽的河谷,有谚语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指的就是这一段黄河。河水在恣意地流淌,将到吴王寨前,迎面遇上一个叫鸡心滩的沙洲,潇洒地扭动身躯,趸出个大弯来,河面如同一个大写意,贴着东岸苍凉的高崖缓缓南下。这样,就有了吴王渡。

吴王渡所在的山西南部,古代叫河东郡。从秦代起,即被视为京畿拱卫,这里西连关中,东接河南,汉文帝曾对季布说:“河东,吾股肱郡也。”逶迤在河东与关中之间的黄河是一道天然屏障,从容流淌的河水便于舟楫往来,因而,点缀在大河两岸的渡口战略意义十分重要。从禹门渡往下,大小渡口星罗棋布,吴王渡因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

吴王渡地形险要,背靠耸立在高崖之上的吴王寨,通过宽阔的河面,登上对面的夏阳渡,往南可威胁临晋关、潼关,往西可直逼京畿关中。若从战略意义上说,突破吴王渡,河西的临晋关、潼关的则无险可守。河东所谓山河形胜,主要是指被黄河从西、南、东三面环绕,渡过黄河则一路坦途。通过吴王渡,往东可直取河东重镇安邑,往南,蒲津渡、凤陵渡既使固若金汤也毫无意义。

汉将韩信正是看到了吴王渡特殊的地理位置,才避实就虚,从吴王渡过河击败魏军的。因为发生过这场著名的战事,吴王寨又被后人称为魏王寨,吴王渡也被称为木罂渡。

吴王渡,连接秦晋2600余年的古渡口

韩信

在吴王村里,谈起韩信木罂渡河,热情的老乡会给你指点哪里是上岸处,哪里是点将台,时间过去了两千多年,崖上沟下村头巷尾似乎还到处飘荡着那场战役的气息。多年前,村里在村西临近黄河的高崖之上,塑了韩信像。崖上的韩信面对黄河高举长剑,威风凛凛,一副叱咤风云的大将风范。看容貌,却眉粗目矩,除了身上的铠甲和手里的长剑外,分明是河汉模样,俨然就是自己村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