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中國銀行家論壇暨2017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報告發佈會”於2017年9月21日在北京海淀福朋喜來登酒店舉行。本次論壇由《銀行家》雜誌社主辦,有氧金融、亨元金融協辦。《銀行家》研究中心,中國金融科技50人論壇為此次活動的學術支持單位。騰訊財經、搜狐財經、和訊銀行、新浪財經為本次活動的聯合發佈媒體。“2017中國銀行家論壇”分為上、下兩場,上午的論壇以“維護金融安全 助力實體經濟”為主題,下午的論壇分為“影響金融業未來的新技術前瞻”和“金融科技助力銀行轉型”兩個議題。

研究新興科技對金融的影響,是非常前沿和熱門的領域,ICO項目的叫停,比特幣交易的全面禁止,央行數字貨幣的規劃,P2P的未來,保險科技的全方位推進等等都是時下人們熱議的話題。新技術正在引發金融變革的風暴,大力推進技術發展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危害金融穩定和安全的因素。因此正確看待科技金融這把雙刃劍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本篇主要介紹下午的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先生擔任住持人。

議題一:影響金融業未來的新技術前瞻

楊東:探索金融科技,引領時代潮流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楊東系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新技術對於金融業的變革有巨大的影響力,金融機構如何更好利用當前的技術,發揮長處,彌補短板,值得認真探討。傳統金融機構完全擁抱金融科技,各種新技術充分湧流。那麼新技術對於金融行業哪一個具體領域的衝擊最大?哪一具體領域最有可能進行新一輪創新?哪些技術可以深入應用在銀行業?在銀行中應用區塊鏈技術,是下一步探討的方向。科技只是手段和方式,技術跟金融融合,更多還是金融問題。相信未來銀行在創新方面的速度可能會超出想象。我們需要進一步去探索,引領金融科技廣泛應用的偉大時代的到來。

邵山:金融科技前景光明,機遇與挑戰並存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邵山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電子化雜誌社副總編輯)

第一,金融科技的前景很好,有機遇有挑戰,技術在金融行業,無論是銀行、證券還是保險,都有極大的應用前景。區塊鏈和大數據是金融科技的兩個最有代表的分支,分佈式技術(包括語音和區塊鏈)是雲構架的基礎,而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是相通的,人工智能的有效性是靠數據支撐的。無論是銀行支付、轉賬,證券的時時交易,還是保險的現場辦理業務都應用了移動金融技術。第二,金融科技前途光明,大數據得到廣泛應用,雲計算已經應用在某些銀行內部。科技應迴歸它的初心,技術要為金融業務服務。第三,現在缺乏一個在社會上引起廣泛效應的契機,比如引入餘額寶之後支付寶用戶增多,引入紅包之後微信支付用戶增多。隨著技術的發展,更安全穩定運行之後,會出現“爆紅”場景,迅速擴張金融科技的受眾範圍。

楊雷:逐步推進金融創新,注重風險防範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楊雷系中國工商銀行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

針對第一個問題,首先,新技術促進了金融創新;其次,金融創新主要促進了金融服務模式的變化,例如金融服務平臺化的場景化;最後,在金融創新過程當中也要注意對金融安全的衝擊,實現金融創新和風險管控的有效平衡。工商銀行分三個階段推進金融創新,第一個階段廣泛使用創新技術,比如大數據移動互聯移動金融;第二個階段試點和逐步推廣新技術,主要是雲計算;第三階段是研究和探索,比如分佈式架構,包括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物聯網。這些領域的技術創新對業務的創新發展,對銀行效率的提升,對經營管控能力的提升都有巨大作用。在這三個階段當中可以看出不同技術對銀行業的提升有不同作用。傳統觀念認為大銀行面對新應用時會束手束腳,但是工商銀行積極探索新技術,去年專門成立了七大創新實驗室,覆蓋金融科技的主流新技術。未來,工行預計將有300到500人專門從事新技術研究,工行重視和推進新技術的速度在業界是領先的。然而,新技術的應用有一些阻力,穩健性是我們必然要考慮的,要控制應用範圍,確保金融安全。工行在人工智能反欺詐方面已經進行了一些試點,得到了應有的效果,我們會進行推廣。先探索試點,再全面推開,可以有效避免方向錯誤問題。

金磐石:金融科技在建行得到廣泛應用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金磐石系中國建設銀行信息技術管理部總經理)

建設銀行一貫重視金融科技的開發工作,今年6月24號,歷時六年半、舉全行之力集中9500多人進行研發的金融科技系統全面竣工,並且達到了國內最佳、國際一流的水平。依靠這套系統,上半年建行利潤增長率達到3.81%。六年前建行制定策略,要跟隨新一代科技發展不斷新的銀行架構系統。在這個過程中,建行新一代架構也是在不斷進步和完善的,比如雲計算已成熟應用,沒人爭論,但區塊鏈技術卻有很多爭論。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一旦成熟將會對整個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建行在區塊鏈方面正在研發,有三四個場景在研發,但是進展困難。因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需要多方機構加入,這會導致進展緩慢。2013年建行就推出了大數據人工智能客服,準確率已經達到99%,累計服務23億次,產生重大的經濟效益。建行原來有13個客服中心大概三萬多人,現在就剩三個中心,客服人員大幅度減少,人工智能客服可提供相當於一萬個人工坐席人員的工作量,而且還可以擴大,節省了大量人力資源。大數據分析在營銷方面也有重大應用,前不久建設銀行推出了快貸,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通過手機即可獲得貸款。金融科技的發展顛覆了傳統模式,在積極面對金融科技衝擊的同時,要不忘初心。金融科技,本質還是金融,是穿著科技外衣的金融。所以仍要做好風險防範工作,增強客戶體驗,服務社會大眾和實體經濟。

陶 嶸:金融與科技應完美結合,趨利避害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陶嶸系浙商銀行個人銀行部總經理)

浙商銀行在區塊鏈上有一些具體實踐,包括今年年初上線的移動數字彙票,今年6月1日上線的基於區塊鏈應收款鏈的一個應用。從業務角度,金融科技該如何落地呢?要從客戶需求出發,把握金融本質,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技術服務終端客戶。從細節上講,目前缺少將科技和金融完美融合的橋樑,缺少這種人才,要把技術翻譯成金融。金融科技在金融領域中對銀行業的衝擊最大,那麼作為銀行人怎麼應對這種衝擊呢?可能是更加需要善用金融科技的應用,趨利避害,各方合作,把金融科技推向更深的領域。

黃正建:金融科技對銀行影響深遠,應妥善利用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黃正建系興業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

金融科技之前叫做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對銀行的影響是深遠的,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引入,對銀行未來的經營模式變化是有影響的。大數據的引入會使未來銀行業無論在經營過程中還是在風險控制中,變得更加智能化。同時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也有缺點,它需要培訓,需要一個過程,不是立刻就能用的。這個過程往往又跟客戶是結合的,客戶的個性化會影響銀行的服務,越能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越能獲得成功。興業銀行金融科技的實際應用,比如互聯網風控平臺。目前其模型不斷優化,數據不斷積累,我們的消費金融公司,信託,可能控股的券商都會接入這個系統。風險和體驗是相關的,風控做的越好,客戶的體驗就會越好,這跟過去傳統想法是不一樣的,過去通常認為把風控做好了客戶的體驗就下降了。我們在數據運營方面做得比較好一點,興業的數字金融公司現在提供的金融雲服務項目叫做雲託管,目前服務的銀行和聯網機構很多,是國內最大的,這塊做的比較有特色。

李偉:金融背後需要強大的科技支撐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李偉系杭州趣鏈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

金融科技的浪潮是一個趨勢,科技力量成為了決定金融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整個金融活動越來越複雜,不像三十年前那樣的簡單借貸,經濟模式越來越複雜,金融活動範圍越來越廣,這些背後都需要科技的強大支撐。區塊鏈其實是一條路,這條路是金融機構的企業與企業之間達成金融互信而形成的一個標準化軌道。各個機構之間原來沒有統一的交易系統,彼此缺乏信任,我們通過區塊鏈技術把機構及資產高效率地連通起來。區塊鏈本身有各式各樣的特點,可以對資產進行拆分,打包,使金融資產的流動性更好。由於區塊鏈技術本身的透明性,可以減少某些環節的費用,提升金融業的業績水平。如果底層信息透明化,這對於金融的安全是很有益的。從金融的本質出發,結合區塊鏈技術,將是革命性的變革力量。

鄧 柯:區塊鏈降低成本,引領金融變革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鄧柯系質數鏈網科技成都有限公司CEO)

第一,引入區塊鏈技術是金融行業最近200年來最深刻的一個變革。金融的本質功能有兩個,一個是交易,另外一個是記賬,金融的業務環節無非就是交易環節和記賬環節。交易環節改變較多,從交易現貨變為交易期貨、期權等多種衍生品,交易的內容從商品到了風險。而記賬環節的重大發展在於記賬維度變得更豐富、記賬信息量變大。區塊鏈的分佈式數據存儲功能,可以提供分佈式賬本,這對於金融行業產生的影響是非常底層的,它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以前金融交換模型的基本架構。第二,既然區塊鏈技術帶來的變革是最底層的,底層的變革會帶來上層建築的改變,中國的ICO亂象來源於這種最底層的變革,進而引發了上層金融監管的變化。區塊鏈和金融行業結合時,一定在市場金融監管的紅線之內,不能越界。

區塊鏈本質上來講是一種記賬方式的變革,對於金融行業最主要的應用是通過全新的記賬方式降低當前金融行業的信任成本和交易成本。在金融行業裡持有金融牌照,可以方便監管,提高信用等級。區塊鏈可以降低對監管和信用的要求。為了實現區塊鏈對金融行業的應用,區塊鏈技術要克服自身的三個問題。第一是性能問題,區塊鏈的性能很差時,由於特性所限,將難以和當前的金融業務場景相結合。第二是區塊鏈以全網廣播的形式服務金融,每筆交易記錄都可以看到,而這不符合金融行業的原則。第三是區塊鏈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還未達到金融系統的要求,比如核心數據庫方面還有很長的路程要走。

議題二:金融科技助力銀行轉型

楊東:科技在銀行轉型過程中是一把雙刃劍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楊東系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銀行轉型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哪些銀行業務短板可以通過金融技術創新進行改變呢?在新技術影響之下,銀行最有可能消失或者被改變業務有哪些?技術是一柄雙刃劍,金融科技對我們來講,既是挑戰又是機遇,銀行要用好它。

楊彬:中小銀行利用金融科技,做到“小而美”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楊彬系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業務三部主任)

成為“小而美”的銀行可能會成為將來中小銀行的選擇,小就是規模小、體量小,但小絕不意味著弱小,小而美,指小銀行在細分領域發展很好,成為領軍者。怎麼樣才能小而美呢?主要有四點,第一是要找到自己的優勢,讓優勢更突出。我認為,小銀行最大的優勢是在於體制和機制優勢,決策鏈條比較短,效率比較高,成本低,船小好掉頭。第二要更加了解客戶。互聯網金融企業從線上獲得客戶資源,而小銀行因為紮根在本地,對於的客戶瞭解還是有優勢的。第三,要借力金融科技順勢而為。對於小銀行來說,金融科技其實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能夠實現彎道超車,讓自己比較快的發展壯大起來;用不好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影響本原業務的發展。科技只是一個手段,只有跟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才能夠發揮更大的力量,推進業務發展。第四,要服務好本地的實體經濟,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中小微企業是本地經濟的毛細血管,只有這些毛細血管通暢,經濟才能良性發展。中小銀行和中小企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

王衛東:利用金融科技,發展信用卡業務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王衛東系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

信用卡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中金融科技應用最廣泛、最深入的業務。金融卡業務面臨的挑戰是怎樣在提升客戶體驗的基礎上控制風險,怎樣在服務更多客戶的基礎上控制成本。金融科技在這兩個挑戰中發揮了不少作用,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交通銀行上半年推出手機信用卡,客戶資料輸入後,最快兩秒就可以短信告訴客戶信用卡是否開通,額度是多少,登陸APP後這張卡就可以用,實體卡片雖然沒有到手,但虛擬賬戶已經建立了。對於面籤的監管要求,我們已經準備好人臉遠程識別技術,OCI技術等,一旦監管部門允許,就可應用。交通銀行髮卡13年,積累了大量金融數據,這是我們的核心資源,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極大提高了我們控制風險的能力。大數據的數據分析我們已經應用了十幾年,成本的壓降也有幾年了,因此,信用卡部門可能所受衝擊不大,受衝擊最大的可能是互聯網支付業務,未來幾年銀行的互聯網支付業務市場份額可能會大量減少。

麼向華:依靠科技,實現彎道超車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麼向華系唐山銀行行長)

唐山銀行這兩年的華麗蛻變主要依靠科技,提高效率和客戶滿意度。現在中小銀行面對的最大問題是生存的問題,具體是風險識別能力、盈利能力、和盈利模式確立的問題。利率管制一放鬆我們就開始產品創新,實現產品的階梯化,之後我們把手機銀行、機器設備和人工渠道進行整合,把客戶分成了八級56檔,進行精細化管理。我們與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共同研發前端設備,積極運用雲技術。基於這些,我們的對公業務、風險管理等業務都在實現標準化。把所有流程標準化,之後才能在管道業務之間實現自動化。

黃紀法:科技對銀行的兩大沖擊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黃紀法系浙江稠州商業銀行副行長)

第一,金融科技對銀行的衝擊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對小型商業銀行。衝擊最大的是存款業務,因為客戶中年輕人基本選擇把錢放餘額寶中,年紀大一點的也買理財了,基礎存款業務越來越難。我們現在的做法是往農村去,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相對來說農村的金融競爭和客戶的金融消費意識和城市不同,仍有發展空間。金融科技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一些業務機會,比如線上貸款業務,以及與微利貸的合作。

第二,由於金融科技的發展,傳統小微業務的信貸審查人員會減少,櫃員會減少,客服人員也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變化主要在人員方面,基本業務與風險管理制度不會有大的變化。

明立松:先明確定位,再結合科技發展自己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明立松系北京銀行信息科技管理部副總經理)

中小銀行受到大型銀行和互聯網銀行的兩頭夾擊,轉型壓力大,在轉型過程中要先找準自己的價值點,之後再到市場上尋找金融工具。

第一,如果核心繫統、大數據平臺、數據倉庫的架構還未形成,還未大量應用基於新型技術的渠道,後續發展的持續性可能就會面臨很大問題。第二,數據組合要用到信息化建設裡去,併發揮其最大應用價值。第三,問題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技術和業務的結合與產品的推廣。第四,銀行未來的小額信貸,包括信用貸款、消費貸款,要以大數據為信貸基礎。

關於應用金融科技後於銀行有哪些業務會消失和轉型,有人認為線下實體網點會消失。但我認為物理網點還是重要的,這是傳統銀行信用的一種表現,實體網點是人與人面對面的社交,和網絡社交是有差異的。

徐啟昌:全心全意做好金融科技服務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徐啟昌系京東金融集團金融科技事業部副總經理)

金融行業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麼?用戶變了,場景變了,原來銀行靠場所經營,現在靠場景化經營。互聯網技術改變了我們工作、生活、社交的方式,改變了用戶行為,倒逼銀行改變服務方式,這是最大的一個挑戰。因為金融的變革是由技術創新引起的,所以我們的應對方式也應從技術角度開始。從京東金融來講,我們在本質上做了變化,不打算再發展自營業務,而是全心全意為金融機構做好金融科技服務,比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相結合,雲計算發現網絡欺詐行為,為傳統金融行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

劉韜: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對金融發展的影響

聚焦科技前沿,助推銀行轉型

(劉韜系亨元金融CEO)

支付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帶動了金融的發展。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是目前最核心的部分。對大數據來講,它的應用方式和信用卡的應用方式不同,比如外賣數據,我們會統計到每一份外賣平均花多少錢,得到動態數據。而這些客戶行為數據在信用卡中心無法獲得。人工智能方面我們有一個風控系統,作用在反欺詐、機器學習以及精準營銷方面。在金融科技的影響之下,最大的改變是什麼?審批人員數量迅速下降,我們的自動批核率達到80%;客服人員數量在下降,人工智能的應用是立竿見影的。反過來電話銷售人員的數量是在迅速增長的,而客戶精準營銷需要藉助人來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