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科技發布國家人工智慧平台 但並非一路坦途

10月12日,在雲從科技"國家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發佈會"上,雲從科技不僅發佈了新的平臺化戰略,還帶來了國家發改委的平臺建設成果——"國家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國家人工智能平臺")。儘管 "國家人工智能平臺"只是平臺化戰略中的一部分,卻在整個行業都掀起了熱議浪潮,更是一度上了熱搜榜。

雲從科技發佈國家人工智能平臺 但並非一路坦途

關於"國家人工智能平臺"

早在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就發佈通知,明確了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內容:

雲從科技發佈國家人工智能平臺 但並非一路坦途

搭建新型超大規模計算機集群,面向語音、圖像、地理等信息,集成音頻、視頻、圖片、三維模型、地理信息等格式數據,建設面向全行業應用的人工智能基礎資源數據庫,為人工智能生態體系開發與建設提供基礎性、公共性服務。

其中規定:平臺數據容量不低於 5PB,圖像識別率超過 95%,文字識別率超過 93%,語音識別率超過 97%,形成不少於 500 萬條的標準化數據資源,日均調用次數超過 1 億次等數據技術要求。

雲從科技發佈國家人工智能平臺 但並非一路坦途

歷經1年半時間的建設,雲從科技建成該平臺,正式開放面向全行業的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應用。

雲從科技高級副總裁張立介紹,雲從國家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已正式投入運營:

雲從科技發佈國家人工智能平臺 但並非一路坦途

1、銀行層面,為包括農行、建行、中行、招行總行等400+銀行提供了平臺服務,日均調用2.16億次,同時為14.7萬家社會網點提供服務。當然在我們銀行整個行業應用裡,有53種解決方案和應用場景。

2、公安領域,有5個部級平臺的在建。

3、29個省市機構上線了雲從的平臺,公安行業的產品解決方案達到了27種。

4、機場領域,每天吞吐量達到6千萬,目前在整個國內民用樞紐機場有60家以上都是用雲從的生物識別技術。機場整個技術准入PK中,雲從排名第一,機場整個應用場景達到了22種。

數據、智力以及算力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落地時必不可缺的基礎資源,但這些資源通常又很稀缺,國家人工智能平臺的發佈就是為了解決這種基礎資源稀缺的問題。

雲從科技發佈國家人工智能平臺 但並非一路坦途

雲從科技在芯片、超算能力、以及雲平臺等方面著手解決算力稀缺的問題:與英特爾、英偉達、寒武紀、海思等國內外頭部芯片公司達成了合作;與浪潮、曙光等超算公司合作;同時也與金山雲等雲計算平臺合作。

智力資源的本質是人才,雲從自己有三層人才架構,還與海內外頂尖高校與科研機構進行產學研一體化合作,如中國科學院、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UIUC等,以實現實驗室技術的商業化。在承接國家人工智能平臺之後的十八個月裡,雲從已經有了智力資源上的典型成果"跨境追蹤"。

數據的開發向來棘手:一方面行業數據的價值巨大,各個行業都希望最大限度地挖掘數據的潛力;另一方面,數據孤島以及行業數據的敏感性使得數據難以打通,同時數據隱私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各個科技公司不得不直面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雲從科技的高級副總裁張立在介紹國家人工智能平臺時表示,雲從科技通過與行業標杆企業合作,聯合挖掘數據價值,開發數據應用。

雲從科技在整合算力、智力、數據等資源的基礎上,在上層搭建技術平臺,促進AI在金融、安防、交通、零售、教育等行業的落地。

關於"雲從科技大腦"

隨著"國家人工智能平臺"的發佈,雲從科技的"智能大腦計劃"也浮出水面。不同於其他AI企業的"智能大腦計劃",雲從科技大腦基於雲從現有的優勢行業,通過人臉識別為行業入口,把多種AI能力接入各個行業。

雲從科技發佈國家人工智能平臺 但並非一路坦途

據悉,該項目由周曦直接負責,不僅涉及雲從自研雲端 AI 芯片,而且基於"國家人工智能平臺"直接打造出一套適用於多個行業、多種AI 應用的,從設備到雲端的超級AI系統。據報道,這是雲從成立以來在人力物力上投入規模最大的一個新項目。

雲從人工智能生態的前景並非一片坦途


雲從科技目前發佈的"國家人工智能平臺"強調在應用方面已大幅超越同業,這是值得可喜可賀的事情,不過這僅僅是起始的第一步,它要在AI行業與國際巨頭競爭還需要經過許多努力才能獲得行業的認可。


雲從科技首先需要建立模塊完整的人工智能開發平臺,讓用戶可以更容易的基於它的平臺開發多場景應用,這與它在行業市場面臨的問題是相似的。雲從科技的人工智能平臺在性能方面已達到一流水平,不過在整合度方面與谷歌、Facebook還有差距,尚未形成自己的一套完善生態,這就導致它需要建立一個開發者部門,專門為它採用"國家人工智能平臺"的AI應用服務;相比之下谷歌和Facebook都有自己的開發者生態,其他企業拿到它們的方案之後可以說只要開發一個程序就可以使用AI服務。


雲從科技的"國家人工智能平臺"剛剛推出,它要形成自己的生態同樣需要一番努力,當前由於谷歌已打造了自己的完整生態,全球數十萬開發者為它開發相應的AI應用,雲從科技從零起步顯然面臨著許多困難。這與雲從科技一直宣稱自己正在開發AI操作系統,但是由於缺乏自己的生態卻一直在猶豫是否要推出自己的AI操作系統一樣的問題。


對於單純的AI技術供應商來說,雲從科技則與之形成了同業競爭。雲從科技希望自己在AI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建立了自己的平臺業務,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人臉識別設備市場佔有率第一是雲從科技,而諸多競爭對手則有全球範圍的NEC、Aurora、浙大網新等等,在同業競爭的影響之下這些競爭對手要採用雲從科技的人工智能平臺自然要掂量掂量,而這些競爭對手同樣有投資開發自己的人工智能平臺,因此雲從科技的人工智能平臺最終會不會如終端業務一樣最終只能依靠自己的雲服務業務支持發展而難以獲得行業的認可呢?


當然對於雲從科技來說它也有其他業務可以支持人工智能平臺的發展,除了自家的雲服務業務之外,它也是全球知名的解決方案供應商,去年更已躋身全球第一大人臉識別供應商,這倒是有利於它推廣自己的人工智能平臺的,不過最終結果會如何就得看市場的發展了,但很明顯前路並非一片坦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