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襞紙爲鎧,勁矢不能透」的中國古代紙甲

“襞紙為鎧,勁矢不能透”的中國古代紙甲

紙甲,又稱紙製甲冑,在中國古代紙甲是一種簡易的護身甲,以硬布裱骨,再用紙筋搪塞而成。宋代的士卒﹑民間武裝曾用之。清代有前胸安鐵葉絮紙布甲。主要用於中國南方步兵,因體輕,又為戰船水兵多用。

“襞紙為鎧,勁矢不能透”的中國古代紙甲

一千九百年前,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使紙張變得更加柔韌輕薄而易於書寫。可是他定不會料想到,千年之後,紙張除了與筆墨成趣,竟也與刀槍為伍,被製作成了抵禦強弓勁弩的盔甲。

《南史·齊紀下·東昏侯》提到"紙鎧",不過,在《新唐書》就記載了在唐宣宗時,河中節度使徐商發明紙甲。唐代甲有鎖子甲、馬甲等13種,其中明光、光要、細鱗、山文、烏縋、鎖子等是鐵甲甲。其餘各種甲都以布絹木等物製造。唐代泱泱大國,士兵的盔甲除了堅固輕便外,還講究華麗美觀,甲的外表一般塗以金漆和各式花紋,光彩耀目,用以裝備軍隊,顯得陣容嚴整,威武雄壯。

“襞紙為鎧,勁矢不能透”的中國古代紙甲

紙甲在唐宋開始規模的運用,甚至成為了宋明軍隊的標準甲式之一,一口氣定製過三萬套。歷史上曾有地方官申請一百套鐵甲換五十套優質紙甲的記載,《新唐書》記載說"襞紙為鎧,勁矢不能透",看得出紙甲優點是堅固且輕便。

古代紙甲是用紙和布為原料製造的,根據古籍記載,紙甲的製造先將紙疊厚,然後捶輪,捶成三寸厚,然後在一些特殊位置釘上釘子,最後裁製成鎧甲,這種鎧甲經過水的浸泡不僅可以抵擋弓箭的射擊,甚至能擋住火銃。

“襞紙為鎧,勁矢不能透”的中國古代紙甲

明代戚繼光抗倭,倭寇多用火銃等先進武器,明軍將士若穿皮甲則無法防禦火銃,若穿鐵甲則南方天氣潮溼容易毀壞,明軍沒有適合南方作戰的鎧甲。後來,戚繼光用紙甲解決了這個問題,經過特殊處理的紙甲完全可以抵擋火銃的射擊,紙甲為明軍擊敗倭寇立下了大功。

“襞紙為鎧,勁矢不能透”的中國古代紙甲

中國古人用紙甲防禦南北敵患,既看出來古人的智慧,也看出來面對北方騎射民族和南方倭寇的窘境。

紙甲在火器尚且不發達的時代還能佔有一席之地,而一旦步入近代,紙甲也就徹底喪失了它的作用,退出了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