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浮圖|劉青林:秋收(小小說)

世情浮圖|劉青林:秋收(小小說)


秋收是我師範剛畢業在村小學教書時,鄰近班級的一個學生。秋收爹死的早,娘在爹死後跟一個補鞋匠跑了,家中只剩他和一個80多歲的爺爺。鄰居常說秋收有人生,沒人養。

上課時,秋收黑乎乎的小臉上兩隻眼睛永遠眯著,總是一副沒睡醒的模樣。早上太陽昇到樹梢高,秋收才不緊不慢地趿拉著鞋走進教室。摸到座位,他放下書包就趴在課桌上睡覺,睡醒了,就擺弄些小玩意,搞些小動作。因此老師沒少訓秋收,每次挨訓他都是耷拉個腦袋,一副木訥狀,過後依然故我。老師拿他實在沒辦法,只得勸他:“睡吧,好好睡吧。”

秋收趴在課桌上睡覺的姿勢挺標準:頭上頂著一本展開的書,兩隻手平攤桌面上,臉卡在兩手中間。他睡覺常流口水,每次醒來桌子上都溼乎乎的一片。時間久了,秋收對睡覺有了條件反射,只要彎著腰兩手不論隨便往哪一放,就馬上哈欠連天。

一次,秋收去村衛生室打防疫針,秋收暈針,怕疼。護士說:“你捂好臉趴在桌子上,看不到針管,就感覺不到疼了。”秋收照護士的要求做,臉貼著桌面,兩隻手緊緊的捂著眼睛,屁股撅得老高。打針時,護士怕秋收疼,藥水推得慢。拔針時,秋收竟一動不動。這可把護士嚇壞了,慌忙喊來醫生作檢查,二人忙活了老半天,才發現他竟然睡著了。

有人算過,秋收上了五年學,有四年趴在桌子上睡覺。唯獨暑假開學到種麥子這段時間,秋收精神好,像換了個人似的,課上課下都擺弄蛐蛐兒,惹得老師好煩。

秋收對蛐蛐兒挺有研究,什麼樣的蛐蛐兒會叫、什麼樣的蛐蛐兒好鬥,秋收一眼就能分辨得出。有人說,秋收隔著三丈的距離都能分辨出蛐蛐兒的公母。秋收不但會模仿蛐蛐兒叫,還是模仿蛐蛐兒叫的高手,能模仿出各種蛐蛐兒叫的聲音。秋收每次到莊稼地裡逮蛐蛐兒都是變著調子模仿蛐蛐兒叫,引得成群的蛐蛐兒爭著往他身邊跑。秋收的手也巧,他能用甘蔗皮編出六稜、八角等各種形狀的蟲籠子。大家都說,秋收真是個玩蛐蛐兒的奇才。

秋收擺弄蛐蛐兒,常鬧得教室裡亂哄哄的,上不成課。老師只得狠狠心停了秋收的學。

停學的秋收,肩上挎著好多籠蛐蛐兒沿街叫賣,蛐蛐兒的叫聲誘得人心裡癢癢的,秋收走到哪裡,哪裡就有成群的孩娃跟到哪裡,孩娃們的眼神都被蛐蛐兒拴住了,甚至喜好蛐蛐兒的大人也討秋收的好。孩娃們圍著秋收,黏黏地盯著,膽子大的,還用小手摸摸,惹得秋收學著大人腔不耐煩地撥著他們的手說:“去,去,叫你們大人來買去,帶籠兩毛五一隻,不帶籠子一毛五一隻,花五毛錢,讓你們玩個夠。”那時候鄉里窮,很少有人奢侈地買。大人不耐煩了,恨恨地罵孩娃說:“咱們莊稼地裡蛐蛐兒跑得滿地都是的,你咋是上輩子沒見過蛐蛐兒的城裡人託生的,你不玩,還過不去年嗎?”鄉人們懶得到莊稼地裡去捉蛐蛐兒,經不住纏的大人則開始破費,花上三毛、兩毛,買來孩娃一街的歡笑。

秋收走村串巷賣蛐蛐兒,碰巧了一天能賣個十籠、八籠的,賣的錢他全交給爺爺,說等錢攢夠了就到城裡的學校去上學。

麥子苗出來後,天氣就冷了,蛐蛐兒的叫聲也停了。秋收沒蛐蛐兒玩了,就想回到村小學去上學。可那年,村小學校長換成了村長的媳婦,村長媳婦堅決不讓秋收復學。她對人說,上級馬上要綜合檢查了,秋收會影響學校的形象。任憑秋收爺爺怎樣哀求,村長媳婦就是不同意。沒辦法,秋收只得輟學回家了。

失學的秋收在家昏睡三天後,跟大人們去了山西掏黑煤窯。臨放年假時,煤窯發生了瓦斯爆炸,秋收沒能跑出來。埋秋收時,秋收爺哭著對人說,孩子老懂事,為逮蛐兒賣錢,整天都不睡覺,掙了錢都交給我。他從口袋裡掏出出一沓爛乎乎的鈔票點燃了,說:“乖娃,這是你的錢,爺爺都給你存著呢,到了那裡你要找個好的學校,讓老師多管管你,你上課就不會再睡覺了呀。”

這已是許多年前的事情了,秋收的爺爺已經作古。村小學也早已廢棄,被村長改造成了養殖場。秋收逮蛐蛐兒的莊稼地蓋滿了高樓,許多人都回憶不起關於秋收的一些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