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的手工行业(柳编匠)

点击“蓝色”关注

香河方志

旧时的手工行业(柳编匠)

香河县内四水环流,生长喜水的杞柳(当地称水柳)资源丰富,因此旧时柳编业很发达。特别是杨簸箕庄,多数人家以编笸箩、簸箕为生,故有此村名。北五百户村则是有名生产柳罐头的村。柳编用的原料都是水柳条,特别柔软,可以编出笸箩、簸箕、提斗、柳罐头、饭篮、土筐、背筐、粪箕等。旧时,柳编匠与扎柳匠互不往来。因为扎柳匠是要修理笸箩、簸箕,往往会贬低活儿编得不好,不结实,非得经过他们修理一番不可,这自然引起柳编匠的不满。过去在集上出摊,编柳匠和扎柳匠都离得远远的。

旧时的手工行业(柳编匠)
旧时的手工行业(柳编匠)旧时的手工行业(柳编匠)
旧时的手工行业(柳编匠)

扎柳匠上集出摊儿、串乡做活时,一般是挑两个圆形柜子。前头的柜子叫卧虎,里面放锥子、小镰刀、榔头、竹夹子、挣子等专用工具;后头的柜子叫盘龙,里面放着被卷及麻经、铁丝、竹篾子等原料。

旧时的手工行业(柳编匠)

扎柳匠以修理笸箩、簸箕和扎扫帚等为业。下乡串巷时,他们手持唤铁,又叫七星板,每个铁片上有两个眼,用皮条相连,一端有个木把,一抡,呱嗒嗒作响,不用吆喝。扎柳匠做活时,坐的是用绵柳制作的板凳,板凳的四条腿是用火煨成的条木板,上面有木框相连。扎柳匠的活儿非常规矩,扎炕笤帚必须扎五绺,地笤帚扎四绺,扎九道经。修理笸箩、簸箕时,活更要讲究,每根条都要麻经接紧勒实,不能有空隙,穿笸箩和簸箕帮上用的竹篾更要选好扎牢靠,不能有半点含糊。

旧时的手工行业(柳编匠)

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