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記抑鬱症只是一種病,並不是絕症

其實在擬上面這個標題的時候,我很想說抑鬱症不是病。但很遺憾,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抑鬱症列入精神疾病的一種,並且在1992年發起,將每年的10月10日定作世界衛生精神日。

2003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正好是:抑鬱影響每個人。

切記抑鬱症只是一種病,並不是絕症

我想你能夠堅持看下去,因為我也是過來人

如果此刻的你正被抑鬱所籠罩,我非常希望你能夠注意到這個主題,並正確認識到——抑鬱真的影響到每個人——其實你並不孤獨

作為一個曾經的抑鬱症患者,我想說的是,得了抑鬱症真的像面對世界末日,甚至比世界末日還要來得沉重。因為那時我的認知,覺得世界末日還是全球性的事件,但患上抑鬱症只是我一個人的事。

Why it is me?

現在想想還真是那麼一回事,至少在主觀世界裡,感受到痛苦的只有我。儘管後來瞭解到國外抑鬱症患有率接近10%,而國內抑鬱患者門診量每年增加20%,但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讓別人百分百理解你的感受那是不可能的事,就算可能那也是害人的想法。

注意了!我這裡強調的是放棄讓別人百分百理解你的想法,並不是讓你放棄傾訴。我們可以在思考如何傾訴的過程中深挖自己,真正瞭解自己內心的那隻邪惡的小綿羊(前英國首相丘吉爾把其內心的抑鬱稱作為黑狗),從而學會獨立思考自身的處境,以及如何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大多數的抑鬱症患者,都習慣於過分站在他人角度思考。

什麼是我?我為什麼要抑鬱?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究竟是因為什麼導致我放棄了追求?

切記抑鬱症只是一種病,並不是絕症

痛苦的吶喊並不過分,我們需要解決問題的辦法,而非逃避

在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曾經因為情緒低落和思維遲緩而反覆走入死衚衕,譬如我是為別人活著,什麼自由都沒有;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過上想過的生活了,哪裡還有什麼追求……

誠然,在精神極度痛苦的情況下,上述的想法,十分符合自身的處境。就像烏龜把頭縮進了殼,鴕鳥把頭伸入地下的洞。

是人都需要同情,需要理解,需要退一步讓自己感覺安全,從而放鬆下來。

別忘記了!在抑鬱症發作的情況下,我們是不可能通過下意識調節得到放鬆——或者正在閱讀的你,處於一個相對理智的狀態,會覺得烏龜和鴕鳥的行為十分可笑——但在病發的過程中,我們就如烏龜和鴕鳥一樣,只會躲在自己的世界裡,思考著與改變現實無關的消極思想。

佛洛依德的理論體系有提到,生的慾望越大,死的慾望越大。

切記抑鬱症只是一種病,並不是絕症

當你處於十分消極的狀態,對一些想法十分惶恐的時候,就必須正確認識到——其實你極端不想去迎合那些消極的、恐怖的想法,相反你是極度渴望生——重視和珍惜那些可能會被破壞和毀滅的一切,只是在眼前求不得完美。

當你面對消極思想的時候,能夠自主意識到這一點,就等於在你的思維里加上一個手動開關,然後開始理性分析——我必須要有所行動!

洗刷、搞清潔、散步、跑步等等都是我們目前可以做,並且是對改變我們生活和身體有幫助的。不能因為我這一輩子成為不了馬雲,而否定了自己這一輩子的作為;不能因為身邊的環境導致自己的不適,從而放棄了改變環境的想法;不能因為一些既成現實的遺憾,然後沉浸在其中做無價值的內疚和悔恨。

你需要擺脫的不是抑鬱症,而是原來幾十年養成的思維習慣!

與你們分享三句話:

  1. 人生不是豪賭,非輸則贏,面對人生要學種樹,耐得下心,修枝剪葉;
  2. 不要因為改變不了環境,而去改變自己,要抱著改變環境的態度,而去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哪怕只能改變一點點,都是無與倫比的成功;
  3. 我們最大的退步不是消極地走向死亡,做一個凡人,為微不足道的驚喜而快樂,其實想想,還真覺得很不錯。

患上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面對這種思維上的不完美存在。

其實當我們哭過,鬧過,驚過,厭過之後,然後冷靜去想一想,人生根本就不完美——這個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轉移。而值得我們去追求的,是如何讓自己再接近完美一點點,又為這接近的一點點而去感受、感恩和欣喜。

安下心吧!天塌下來,有高個子抗——你說這消極嗎?是消極,但在消極中找到積極,觸底反彈的積極才是最難能可貴!

另外,按照現在社會的發展趨勢,面對與己無關的資訊轟炸、日漸沉重的生活壓力、不切實際的精神追求。抑鬱症這個病狀絕對會越發廣泛,並且會越發引起社會的重視和理解。

就像古時候一個風寒能收拾人的性命一樣,現在的傷風感冒不就是幾顆藥丸就可以解決了嗎?凡事都有過程,欲速則不達。

謹記:冷靜下來,放寬心,堅持下來,有希望!

切記抑鬱症只是一種病,並不是絕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