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識大全爲什麼咖啡都叫美式、拿鐵、卡布奇諾?

你喜歡喝什麼咖啡?

絕大多數人的回答,會在美式、拿鐵、卡布奇諾、摩卡、瑪奇朵中任選其一。愛喝咖啡的你或許早已知道,這些名稱全部來自意大利。

星巴克、Costa、麥咖啡等外來連鎖咖啡店,全都以它們為主打產品。國內其他咖啡館裡,這些意式咖啡也佔據著咖啡單的大半。

▍星巴克產品單

它們的流行也不僅限於中國,在世界各地的中產階級生活中,意式咖啡都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美國作為星巴克的祖國,情況自不必說,在英國,拿鐵咖啡也從 2003 年起取代英國人民愛戴了三個世紀的啤酒,成了計算國民消費品價格指數的依據。在德國,主打上述產品的麥咖啡,也牢牢佔據著咖啡零售業的第一。

▍英國國民消費品指數此前是按照 Newcastle Brown Ale 來算的

不過,從出身上講,意式咖啡其實是最不白領的咖啡:在最終逆襲之前,它長期是意大利外地進城務工人員的最愛。

咖啡知識大全為什麼咖啡都叫美式、拿鐵、卡布奇諾?

漫貓咖啡店

什麼是意式咖啡

咖啡愛好者想必都知道,意式咖啡全部都以 Espresso(通常譯作「意式濃縮咖啡」)為基底。

所謂美式咖啡,事實上就是濃縮咖啡兌水;拿鐵即意大利語「牛奶」,意為濃縮咖啡加牛奶;卡布奇諾是濃縮咖啡加牛奶和奶沫;摩卡是牛奶咖啡加巧克力;瑪奇朵則是濃縮咖啡加奶沫,若稱焦糖瑪奇朵,則往往是牛奶咖啡加入焦糖糖漿,再蓋以奶沫。

在意大利,Espresso 是最流行的基本款咖啡。幾乎每個意大利人,日常工作之餘都會在街邊咖啡店叫上一杯 Espresso,作為生活調劑。

在很多人眼裡,意式咖啡之所以流行,是因為意大利人文藝、慵懶、熱愛生活,意式咖啡自然品味最高,理應占據咖啡歧視鏈的頂端。

主打意式咖啡的各大型連鎖咖啡店,也樂於宣傳這種說法。如星巴克公司,就宣稱他們開始經營意式咖啡,是因為總裁霍華德·舒爾茨在 1983 年遊歷米蘭時,發現了意大利咖啡的魅力。

然而,這種說法並不能解釋,英國和德國各有本地的咖啡文化,為何卻也像美國的暴發戶商人一樣,跪倒在古典、高貴、精緻的意大利咖啡文化面前。

▍英國咖啡品牌 Caffè Nero

事實上,今天所謂的意式咖啡與這些高大上的形容詞扯不上關係,完全是 20 世紀工業時代才出現的產品。

歷史可確證的咖啡飲料,最早出現在 15 世紀的阿拉伯半島,雖然文藝復興時代已隨意大利商人傳入歐洲,但其被歐洲人接受要晚到 17 世紀。

這時,威尼斯主導的地中海貿易已然衰落,歐洲人喝的咖啡多由荷蘭或英國的東印度公司進口。

在 19 世紀之前,包括意大利在內的歐美人民,喝的都是最傳統的、由土耳其人傳入歐洲的煮咖啡。19 世紀開始,通行全歐洲的則是從巴黎咖啡館發明出的衝濾咖啡。

直到 20 世紀初,隨著一系列技術發明,歐洲各地的咖啡才出現地域差異。

咖啡知識大全為什麼咖啡都叫美式、拿鐵、卡布奇諾?

咖啡

1908 年,德國人 Melitta Bentz 發明了咖啡濾紙;1933 年,意大利 Bialetti 公司研發了利用蒸汽衝煮濃咖啡的摩卡壺;1938 年,瑞士雀巢公司研發了速溶咖啡;同一時期,法國 Melior 公司發明了用擠壓浸泡法制作咖啡的 cafetière。

▍德國人 Melitta Bentz 發明的咖啡濾紙

▍Bialetti 公司至今仍在銷售摩卡壺

▍法式 cafetière,用熱水長時間浸泡咖啡粉,獲得獨特風味

與此同時,隨著工業化生產的發展,咖啡豆的烘焙和供應逐漸由零散的分銷,轉為集中於少數大公司之手。

為了建立區域壟斷,這些公司開始基於不同的咖啡製法,提出地域咖啡的概念,逐步馴服消費者,如在德國和北歐售賣輕度烘焙的阿拉比卡咖啡,在法國意大利銷售重度烘焙的羅布斯塔咖啡。

▍一些壟斷型的咖啡豆供應商

意式咖啡的概念,也正是在 20 世紀前期,在一系列技術、經濟、政治的影響下逐步成型。

低端意大利人的選擇

今日意式咖啡的主要產品和基底 Espresso,其誕生要晚至 1905 年。

這一年,La Pavoni 公司正式開始生產銷售一種機器,能利用高壓蒸汽在 45 秒內製作一杯咖啡,這種咖啡因而被命名為 Espresso,兼具壓力與快速之意。

▍最早的商用 Espresso 咖啡機

Espresso 咖啡機的誕生,緣於意大利北部在 19 世紀末的高速工業化。迅速擴大的市民階級,紛紛湧入剛剛傳進意大利的美式酒吧消遣快活。此前通行的煮咖啡和衝濾咖啡無法適應吧檯的快節奏製售,Espresso 應運而生。

最初,Espresso 咖啡機均在高檔酒吧使用,其巨大的噪音和快速的製作流程,在看新鮮的人們眼中頗有現代主義的儀式感。

▍在米蘭開業的第一家 Espresso 酒吧

但是,由於 Espresso 咖啡機生產快捷高效,且極度節省人力,實現商業化生產後很快在街頭巷尾的小酒館普及開來。

就在這時,一道法令決定了意式咖啡的命運。

1911 年,在左翼運動影響下,意大利議會通過《貿易規則》(Disciplina del commercio),授權各市議會制定基本消費品最高價格,鮮咖啡作為意大利人民的日常飲料被列入其中。

起初,最高價格僅對地方商會成員具有參考性,但 1920 年代法西斯黨上臺後,試圖通過商會來控制全國商業,不僅要求所有經營者加入商會,還大幅擴張商會權限。

法西斯政府垮臺後,商會制度仍得以保留,且隨著國家管控的消失,其實際權力反而進一步擴張。

咖啡知識大全為什麼咖啡都叫美式、拿鐵、卡布奇諾?

針對鮮咖啡的最高限價規定因此日趨強化,並延續至今。

▍因星巴克而流行起來的咖啡師(barista)一詞,是法西斯 1938 年的發明,用於取代被認為過於美國化、不夠意大利的 Barman

最初制定鮮咖啡最高價格時,高效便捷的 Espresso 咖啡機已經普及,生產一杯咖啡的成本變得極低,結果鮮咖啡的定價也大受影響。

同時,作為商會成員參與制定價格的酒館老闆,絕大多數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經營者,他們一致決定壓低價格,進而壓低利潤率,讓整個行當對外來商業資本缺乏吸引力,他們便可以安心經營自家小店。

▍一家典型的意大利家庭咖啡館,店主、咖啡師、調酒師、採購員全是一家人,人力成本極低,因此在低定價下仍能穩定獲取利潤

由於利潤極低,高檔酒吧和連鎖餐飲企業都不再投資於咖啡製售。製售鮮咖啡的業務,從此成為零散分佈於全國各地的個體戶小酒館的專利。

意大利咖啡業由此形成了「低價格、低利潤、低服務」的經營模式,從而更加仰仗簡便快捷,能將人力投入降至最低程度的 Espresso 咖啡機。

▍1948 年,由米蘭咖啡師 Achille Gaggia 發明的新式 Espresso 咖啡機開始投產並迅速推廣,這種咖啡機通過活塞將水蒸汽壓入咖啡粉,僅需扳動手柄,15 秒就能製成一杯 Espresso,至今仍在流行

Espresso 因此成為意大利最為普及的基本款咖啡,並與牛奶等普通原料組合,演化出拿鐵、卡布奇諾、摩卡、瑪奇朵等多種花式口味,各具風味且同樣成本不高,由此形成了意式咖啡的基本體系。

二戰後,意式咖啡的發展方向更加上不得檯面:隨著意大利經濟再次迎來高速增長,中南部地區高速城市化,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兼營咖啡、酒類、小吃的小酒館,成了這些低端意大利人的共同選擇,Espresso 也迎來了新一輪的增長和普及。

一方面,低消費的小酒館,成了新興城市工人階級最理想的休閒和社交場所。價格不高、味道濃烈且富含咖啡因的 Espresso,以及其他物美價廉的花式咖啡,正合勞動人民的胃口。

▍strange to meet you (Roberto Benigni & Steven Wright)

另一方面,街頭小酒館服務工薪階層,無需任何技能就能開辦。尤其是製作 Espresso 咖啡的師傅,幾乎不需要任何專業技能,廣大農村勞動力經過簡單培訓即可勝任。

從 1956 年到 1971 年,意大利的此類小酒館,由 84,250 家增長到 118,029 家,增長了百分之四十。

一直到 1980 年代,作為不折不扣的低端產業,完全與高雅、文化絕緣的意式咖啡,才在偶然機遇下得到美國商業模式的加持,從此衝出街頭,征服世界。

咖啡知識大全為什麼咖啡都叫美式、拿鐵、卡布奇諾?

意式咖啡的逆襲

早在 1950 年代,Espresso 咖啡機就已經傳入意大利周邊的法國、瑞士、奧地利。但和意大利本土一樣,這些國家的意式咖啡也主要存在於小型低端酒吧,主要服務於城市工人階級。

意式咖啡征服世界的旅程,事實上始於 1987 年。

在這一年,原本主營烘焙咖啡豆的星巴克公司,轉向經營品牌連鎖咖啡店,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高速擴張。幾乎同一時期,由意大利移民創立的、最初同樣只賣烘焙咖啡豆的 Costa,也在英國開出了第一家門店。

以 Espresso 為核心的意式咖啡,從此徹底背叛了自己的階級,成為全世界中產階級、商務人士的至愛。

這番逆襲的成功,首先要多虧英美意大利僑民在餐飲業長期的艱苦奮鬥。

從 19 世紀末開始,由於糟糕的民族整合與極端落後的經濟狀態,大量意大利南部居民選擇背井離鄉,去其他國家謀生,尤其是美國。

1890 年至 1910 年間,約有 270 萬南意大利人進入美國。1920 年代,居住在紐約的意大利人口,甚至高於佛羅倫薩,威尼斯和熱那亞之總和。

據瞭解,在中國餐飲行業有專業的物流服務公司,目前中國這一領域尚屬發展階段。為長遠計,漫貓咖啡將藉助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同同時,漫貓咖啡(MAANCATCOFFEE)已經在開始著手建立獨立的物流體系,目前已圍繞北上廣建立了物流中心,未來還將再增加兩個物流基地。逐漸成型的獨立物流,大幅降低加盟店的運營成本。

與此同時,隨著咖啡市場的不斷變化,開發多元化服務已經成為行業趨勢。據悉,漫貓咖啡(MAANCATCOFFEE)將把店鋪打造成多元空間,除了提供優質咖啡產品和獨特的貓文化,二次元文化的同時,還會引進意大利、法國、英國等歐美高端飲品。此外,“咖啡媒體”將是漫貓咖啡今年獨立開發的重要項目之一。所謂“咖啡媒體”,就是依靠店鋪端新媒體,開發廣告增值業務。程春透露,“咖啡媒體”將投放商業廣告和公益廣告,商業廣告收入由加盟店與公司共贏。目前已經和一些汽車企業及化妝品企業和傳媒公司及慈善機構達成了合作意向。此外,漫貓咖啡也將開發線上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外送和提前下單等服務。

謀求“多元化”道路

或迎市場轉機

目前中國市場上的咖啡品牌不僅有星巴克等歐美大咖,本土咖啡也蓬勃發展,漫貓咖啡(MAANCAT COFFEE)可能是行業唯一比肩的翹楚。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漫貓咖啡2018年謀求“多元化”的品牌戰略將為企業發展迎來空前的機會。程春表示,咖啡這個行業不應該被“標籤化”,漫貓咖啡以貓元素和二次元為品牌受力點,本身就是為了給顧客打造無疆域的愜意和充滿想象力的空間。

拿鐵、卡布奇諾、摩卡、瑪奇朵等咖啡飲品,從此一改在意大利本土的樸素形象,成為全球白領階層生活方式的中流砥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