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資修路報桑梓 義舉感動衆鄉鄰

—記宣漢縣峰城鎮外出創業人士瞿剛宏

“他離家好多年了,還想著父老鄉親,為村裡捐款修路,真是好樣的!”一位企業老闆慷慨解囊,為宣漢縣峰城鎮仁義村社道公路建設捐款25萬餘元,扶持家鄉村民致富,在當地幹部群眾中傳為美談。

那位企業老闆名叫瞿剛宏,是宣漢縣峰城鎮仁義村的村民。30多年前,他在困難時受到了鄉親們的幫助,如今在外打拼當上了大老闆,為了回報鄉親們的恩澤,捐資25萬餘元修建了一條長1.5公里的社道公路,惠及仁義、牙石村2個村的群眾400餘人。

一斤桔子換三斤穀子

稚嫩雙肩苦撐一個家

童年的瞿剛宏,一家有5口人,和其他孩子一樣,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3歲時,瞿剛宏的母親和姐姐因病去世,在同一天離開了他,父親又在外漂泊杳無音信,家裡只剩下孤苦伶仃的他和妹妹相依為命。

窮苦孩子早當家。瞿剛宏用稚嫩的雙肩苦苦撐起一個家,很快在苦難中學會了堅強,除了堅持上學,還要尋求掙生活費的門路,養活兄妹倆。

在鄉親們的幫助下,瞿剛宏熟練地掌握了稻穀、玉米、菸葉等傳統農作物的種植技術,成為村裡種植的“行家裡手”。據他的童年夥伴李龍晉回憶,瞿剛宏不但把家裡的莊稼種得很好,還很會做生意。每到週末,瞿剛宏凌晨4時起床,徒步到鄰近的南壩鎮背瓜子、桔子等商品到峰城走村串戶販賣,給錢買的就收現金,用糧食換的就收糧食,1斤桔子換3斤穀子……由於人小力薄,一趟往返要用一天,需要24小時才能順利完成。

一包榨菜吃一個星期

捐資修路報桑梓 義舉感動眾鄉鄰

外出打拼當上大老闆

15歲時,初中尚未畢業的瞿剛宏為了忙於一家生計,把幼小的妹妹託付給親戚撫養,懷揣家裡僅有的積蓄120元,跟著鄉親們踏上了南下的火車,加入打工潮。

據瞿剛宏回憶,通過一路艱辛,他好不容易來到了廣州,懷揣的120元居然被“扒老二”偷走了50元,其餘的錢沒過一兩天就被花光。剛開始,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廣州,由於他身無分文,睡過屋角、香蕉地,艱難地過著“一包榨菜吃一週”的苦難日子。

一個10多歲的孩子剛出來打工,瞿剛宏自身沒有什麼技術,只好在建築工地當搬運工,幹著體力活,儘管很累卻沒有怨言。後來,他曾進入電子廠、塑膠廠等工廠打過工,一直等他進入一家塗料廠才算穩定,從最初的打雜工一直幹到了主管。

瞿剛宏在塗料廠裡學到了技術,十幾年後就自己辦起了塗料廠,建立了佛山市廣宏鋁幕裝飾材料有效公司。該公司佔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擁有一支專業的噴塗團隊,塗料生產能力年產量達300萬平方米,有員工400多名,其中解決就業的大部分職工都是家鄉人,他也成為了身家超億的大老闆。

捐資修路報桑梓 義舉感動眾鄉鄰

一份善舉促兩村發展

捐資25萬餘元修公路

“多虧瞿剛宏捐資修建了這條公路,大家出行方便多了,我們都很感謝他!”10月10日,見到採訪的記者,牙石村的村民王騰秀豎起大拇指誇讚,以前出行全走泥巴路,遇到下雨天鄉親們更是在爛泥路上跳“迪斯科”,十分不便。

盼望修公路,是村民們多年的夙願。但村裡沒有修路資金,仁義村支部書記熊邦明很著急,他們村發展桃花米500畝,年產量達200萬餘公斤。每年桃花米等農產品成熟時,村民們都要繞行幾公里才能運到場鎮去賣。

春節期間,瞿剛宏回家過年,看到村裡鄉親們的這種情況,他除了用8萬元從鄉親家裡購走桃花米5000公斤外,還毅然決定捐資修建一條連接仁義村和牙石村兩村之間的“便民路”“致富路”。

“雖然在外闖蕩這麼多年,我仍然是村裡的一分子。我有責任、有義務為父老鄉親做點貢獻、辦點實事。”遠在廣州忙碌的瞿剛宏,話語裡總是充滿感激,“故鄉的山山水水及淳樸善良的鄉鄰,常讓人魂繞夢牽。”

2018年,在峰城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仁義村支部書記熊邦明和牙石村四組組長李龍晉帶領全村黨員幹部群眾,開山劈路、鏟沙挖土,搶晴天、戰雨天,順利完成全長1.5公里的土柸公路建設,來年將實施硬化。同時,為大力推動“2+8”城鎮體系建設,完善場鎮功能,助力脫貧攻堅,瞿剛宏還將捐資近20萬元,支持家鄉場鎮建設。

一份善舉惠及眾鄉鄰,瞿剛宏用愛心、熱心提升了家鄉父老鄉親的幸福指數。“他是我們全鎮的驕傲,也是我們全鎮人民的學習榜樣。希望我們身邊的困難群眾,要自覺向他學習那種自力更生的精神,不等不靠,艱苦奮鬥,勤勞致富,早日脫貧“摘帽”,昂首闊步奔小康!”仁義村支部書記熊幫明如是說。

(特約記者 張平 漆楚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