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设计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从进大学学习园林设计到成为一名园林设计工程师,我一直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人们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设计是神秘而偏主观的行业。过分强调设计师个人对于一项设计任务的影响力。审美,灵感,天分,这些因素都相对主观。

设计需要灵感与天分。

那么灵感与天分,在设计中占据了什么样的地位?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还是充分必要条件?

我们先看一张照片,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标志性建筑之一。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悉尼歌剧院

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4块巍峨的大壳顶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像贝壳,又像船帆……据设计师约恩.乌松说, 创意其实来源于剥开的橙子。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没有橙子引发的灵感,就无法产生歌剧院的建筑形态。剥开的橙子何其常见,但唯有约恩.乌松将其变成伟大建筑。

我们常说,一个伟大作品的诞生,是天时地利人和……

灵感是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我们再聊聊天分。

先欣赏两幅名画:梵高的《星空》,与毕加索的《梦》。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梵高《星空》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毕加索《梦》

两位天才画家作品。

梵高,十九世纪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从早期的灰暗色系到后期的明亮色系,他的画作有一种莫名的感染力。

尤其他的《向日葵》系列。

我记得我的一位朋友讲述在梵高美术馆欣赏那幅向日葵的情景:画稿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金黄色如同燃烧的火……那一刻的感动无以言表。

他早先并未接受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学画经历亦是坎坷,却在短暂的人生中留下了一系列优秀作品。

毕加索,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天才,不仅在于他的高产(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亦在于他开创性的立体主义画风,实现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不同于梵高,毕加索接受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从“蓝色时期”到“玫瑰红时期”,立体主义,再到超现实主义,他融汇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等艺术手法,形成其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毕加索早期的画作可以看出,其绘画训练的系统与严谨。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毕加索早期与晚期作品对照——画风的转变

天分就像一棵种子,只有在合适的土壤中,才能生根发芽,并且长成参天大树。

艺术总是相通的,设计亦是如此。

设计,其实是在限制性条件下一个客观而理性的逻辑分析过程。是判断、深化和论证想法的思维传递。

那么,如何开始一项设计工作?

古人这么干:相地,立意,布局,理微。

也就是说,首先要了解项目区位、原始地貌,有什么不利因素?项目定位是什么?目标客户是哪类人群?建筑是什么风格?景观成本预留多少……

用一张图表示意: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甲方VS乙方

设计伊始,甲乙方需要做些什么……

把上面这些问题想清楚,这个项目设计就有了一个大概的框架。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是一种工作习惯和思考方式。从前期的抽象思维到后期的图面成果,整个工作过程融汇主观与客观,兼具理性与感性。

在设计过程中,概念设计必不可少。

概念设计是项目的灵魂,具有极高的原创性。

在前端,是对现状条件的解读,了解场地的环境、历史、文化等。是客观分析,在场地特质与客户需求之间建立起一架桥梁。

过程思考,寻找切入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亦是专业积累的呈现:匹配度(相关成功案例,大师对于同类项目的处理方式,风格取向上的一致性);设计者自身的审美与直觉(对项目基地的初级想法,特定时期的设计喜好,个人情感表达,心理完型);找出关键矛盾(亦或待解决问题的焦点所在),比如地块本身的限制性条件与营销对客群定位之间的偏差,从而提出场地思考的切入角度或解决方法。

当然,这里我们所说的原创性,指的并不是开创某种风格,某种独特造型。这是建立在以往积累之上的原创。比如说,巴拉甘的水景,在许多项目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但是,在经历一系列理性分析与重组之后借鉴,亦是经过思考的原创。

……

这一过程,便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概念设计。

概念形成的过程,呈现思考的全面、严谨、理性。

此时,景观设计师承担类似导演的角色,推导空间,引导情绪,创造记忆点……初期的概念设计往往有几个方向,多角度论证和推演,找到最适合项目的方向,并完善它。

一个合适的概念正是这个项目区别其他同类的关键所在。

最后,选择恰当的表现方式呈现设计成果。图纸表现、材质、色调、尺度关系等,背后是其代表的质感、性格和情感意味。

优秀的产品背后,设计者一定会从满足用户情感需求的角度出发。好的设计必然是强调用户体验,以人为本的设计。

好的作品是磨出来的,需要持续的互动过程。

以刚刚完成的杭州未来悦项目为例,来还原这个设计的逻辑思维过程。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未来悦示范区平面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未来悦,雪后实景

关于风格:

项目位于余杭未来科技城版块。呼应区位名,我们将其定位为未来风格。但是,什么是未来风格,其实我们并不清楚。

色调,形式是主导风格的重要元素。

这里有个误区,景观作为建筑的后端专业,很多时候,往往是建筑决定了景观的风格取向。

其实不然。未来悦项目中,从立面色调到示范区建筑形式表现,景观一直与建筑保持密切的互动影响。

形式方面

接手这个项目时,建筑已经完成了公寓的外立面设计。于是我们从建筑本身去寻找元素、逻辑与设计母题。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建筑方案立面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建筑立面细部:弧形线条

建筑立面的弧形线条,被景观演化成为设计母题,运用在园区廊架、地面铺装以及商业街坐凳样式上。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未来悦大区景观廊架草模——全生命周期活动带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商业街效果图:飘带母题在铺装上的运用

示范区建筑的形态,早先是在连续的商业街立面上开口,做一处公共大堂。但受制于经营指标,在定位会后做调整——将售楼处落位社区中央(方便后期公共服务半径辐射全区),形式为覆土建筑。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建筑师手稿:覆土建筑平立面意向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景观同步工作草模推敲

受制于内部建筑日照、功能需求(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展示面积等因素,同时考虑整体风格的统一性,最后呈现的是两个带弧度三角形的玻璃盒子。

建筑形式的确定,反过来影响景观形式,保证二者在设计逻辑上的一致性。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01方案鸟瞰:曲形风雨廊形式,略显“肉”感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02方案鸟瞰:廊架调整为带弧度的折线,呼应建筑形态

色调方面

景观的色调确定,反过来影响建筑的立面分色。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色调演变

色调有其隐喻的风格取向与情感意味。

未来风格的色调直觉是金属色,银白,具有科技感。却不亲和,冷冰冰。故在景观色调上,选取相对柔和一些的灰白色(纯白太容易脏,脏了的效果惨不忍睹)。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建筑方案细部:立面材质及色

建筑在后期深化阶段,将原方案立面增加一些灰度:灰白色的铝板,与深灰色的涂料。缓和了冲突。莫兰迪色系的高级感。

景观铺装,依旧灰色调,采用了深(中国黑烧洗面)、中(芝麻黑烧洗面)、浅(芝麻灰荔枝面)的灰色花岗岩组合。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景观材料封样:深、中、浅灰色花岗岩组合

在形式上,则是呼应设计母题的“飘带”状。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商业街铺装实景:灰色调。形式上呼应了“飘带”母题。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示范区主入口铺装效果图:深色和渐变,是考虑到车子下地库坡道,轮胎反复碾压,可能会对铺装产生污染。中心地雕的形式调整,最终采用了项目Logo形式。亦是保证整套VI设计逻辑的一致。

场地特质与矛盾焦点:

①冗长的参观动线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未来悦:非典型参观动线分析

这个项目售楼处藏的很深,从市政道路经内部临时道路(长约300米),折到商业街(长约150米),最后到达示范区入口。如何缓解过长的参观路径可能引发的客户焦虑感?

车行动线,通过在临绿汀路市政开口设保安形象岗、市政绿地设项目案名Logo,形成第一进入口。提醒客户到达。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售楼处临绿汀路临时入口

内部临时道路,沿线设广告围挡,通过规律变化,相对缓减过长路径的枯燥。

转到商业街,车辆隔离墩,是管控道具,亦是空间转换的提醒。转角处的保安引导,也给客户“马上就到目的地”的心理暗示。

商业街是参观动线的一部分,亦是示范区的对外展示界面。混合了人行与车行双重的可能。

长达150米的商业街橱窗全部做商包,结合局部外摆,是未来社区生活的展示。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商业街效果图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商业街实景

从示范区入口,经接待处到达售楼处,以风雨连廊为载体,整条动线控制在80米。

前场把等待和期待拉得很长,是场地本身的矛盾,却也暗合了中国古典设计手法中的“欲扬先抑”。

风雨廊的处理,关键点在于“视线设计”。无序装饰柱散点,是对建筑元素的延续和运用。结合连廊两侧的绿化处理,空间或开或合,影影绰绰,可望却不可即刻到达的售楼处,延续着访客的好奇……是景观设计的小心机。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风雨廊沿途实景

②不形象的“形象入口”

示范区入口,在大区交付使用之后将作为园区的形象入口继续沿用。

受制于经济指标要求,此处的建筑形式做了调整。由之前连续的两层商业裙房,调整为地上一层4米多高的玻璃盒子(作为示范区接待处)。

对比两侧建筑,接待处体量略显尴尬。其南侧汽车坡道开口,深至园区,将此处口子的体量进一步弱化。

连续的两层商业裙房关系被打断。

接待处通透的玻璃盒子,面向商业街公共界面,私密性亦不能保证。后期建筑在玻璃盒子外围增加无序的装饰柱,形成半虚半透的表皮。解决了以上私密性的问题。

如此不形象的“形象入口”,如何解决?

建筑玻璃盒子体量对比关系,可以通过绿植缓和。汽车坡道的豁口,可以考虑顶部做封板,将接待处与汽车坡道构架共同视作形象入口构筑,来延续建筑的序列。

此时,景观对建筑装饰柱的沿用,成为建筑与景观之间最好的调和剂。装饰柱,是景墙、是格栅,是整个形象入口的一层表皮。

是景观、建筑逻辑与形式的统一。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景观方案SU

汽车坡道顶棚落位,导致整条商业街立面序列被打破,如同一处豁口。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景观方案立面

对示范区汽车坡道封板处理。接待处建筑与汽车坡道构筑共同形成示范区入口建筑。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示范区入口实景

示范区入口实景:汽车坡道顶棚封板处理,将其拉到水景边缘。接待处建筑与汽车坡道构筑共同形成示范区入口建筑。景观沿用建筑白色装饰柱,是景墙、是格栅,是融合建筑与景观关系的一层表皮。是逻辑与形式的统一。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景观格栅细部实景

③“尴尬”的下沉庭院

人们总是偏好采光、通风条件良好的环境。

那么,此处设下沉庭院的功能意义是什么?尺度如何控制?这是在建筑布局落定之前,我与建筑师反复讨论的问题。

售楼处交付后将作为园区的公共服务空间使用,妈咪厨房、泳池区和健身房都被设置在负一层。下沉庭院会大大改善负一层空间的采光与通风条件。

尺度问题,则是室内斟酌取舍,将主功能空间在平面落定后,几轮微调的结果。最终确定整个下沉庭院为长边直径25米,短边直径18米的椭圆空间。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建筑负一层功能的深化、优化

功能需求确定了空间要求,继而产生的是形式美观问题。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未来悦下沉庭院平面

如果售楼处是客户到达的终点,沙盘和洽谈区都在一楼,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引导客户去地下一层,停留并感受空间?

数显水幕,是吸引客户视线至下沉庭院的方式之一。同时,亦体现了高科技与未来感。

但下沉庭院本身,必然是一个安静的空间。

一棵姿态优美的树。一片草坪。水幕之前,可以有一小块铺装,让人停留,也可以作为室内望向室外空间的端景……

因为庭院足够安静,它与室内的互动关系主要依靠视线,那么它还需要一个装置,形成视觉焦点。于是有了那片羽毛。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庭院主景树与羽毛装置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羽毛装置

从概念的形成到最后的图面成果,汇合着主观与客观。有场地本身的矛盾,有头脑风暴点燃的火花,有经年积累的设计语汇……比如,售楼处后场坡道与下沉庭院院墙直接的关系,最后形成一组无序的窗洞,你说似曾相识,在王澍的作品和我的风华里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它的出现,也许是偶然的,在一次次细节的推敲和比较中,它成为我惯用的设计语言,最终呈现出来……

下沉庭院的设计,反过来又影响风雨连廊的设计。几处对望的空间,将视线引至下沉庭院。引导客户进入售楼部,最终到达这个宁静的庭院。

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

淡路梦舞台vs未来悦下沉庭院——相似的空间结构

在方案基本成形的某一天,看到安腾的淡路梦舞台,相似的空间结构与设计语言。有一种欣喜,如同翻越千山万水之后,邂逅仰慕已久的前辈。不需要语言,因为这个思考的过程本身就已经足够。

最后:

所谓景观设计的逻辑思维,其实就是剥离表面的繁复,从场地本身限制性条件出发;其实就是追溯起源,寻求设计伊始的出发点;其实就是一层一层剥离,追问与推演这个细节与这个细节的差异……它是抽丝剥茧,直面曾经逃避和忽略的某个阶段。看似简单平淡的表现效果背后,一路追根溯源,它是经得起拷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