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中了趙匡胤的反奸計,自毀長城,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

導語:李煜中了趙匡胤的反奸計,自毀長城,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

喜歡歷史的朋友們,大家好。小編之前為大家講了李煜因為登基時的“怪鳥”風波,他膽戰心驚地給宋太祖趙匡胤寫了一份報告,並附帶了一份厚禮。那麼這份厚禮是怎樣的厚法呢?今天小編繼續為大家講南唐後主李煜在位時的一些事情。這個大禮是:兩千兩金器,兩萬兩銀器、三萬匹綾羅綢緞,這可厚禮啊。我們不妨做個比較,據宋史記載,趙匡胤登基的時候,李煜的父親李璟送的賀禮是什麼呢?絹兩萬匹,銀一萬兩,古代一兩黃金相當於十兩白銀,那就是說李煜送出去的這個紅包的分量,足足是她父親的三倍還要多,這還不算,李煜還把這種進貢由臨時性的變成了經常性,他幾乎是時時貢。

李煜中了趙匡胤的反奸計,自毀長城,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

宋史上說:“李煜只要聽到宋朝打得勝仗或者有別的什麼大慶的事情,他一定會派代表去送禮慰勞,如果碰到大的節日他還會給錢幫忙辦酒席,另外再送上許多珍貴好玩的東西,至於其他的紅白喜事啊,都是額外再打紅包的。”自然每次出手都不會是小數目,這樣一來南唐就算是有些家底,到後來也吃不消。後來李煜就聽從大臣的建議,用比較便宜的鐵錢代替銅錢流通,結果造成南唐物價飛漲,他又不得不巧立名目,來擴大稅收,據說當時連鵝生一個雙黃蛋,樹開花都得交稅。

李煜中了趙匡胤的反奸計,自毀長城,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

南唐後主李煜是一個多愁善感的風流才子,他雖然在文藝方面才華絕代,但在處理國家軍政大事時往往有心無力,昏招迭出。在南唐內外交困的危急關頭,李煜卻中了趙匡胤的反奸計,自毀長城,殺了對他忠心耿耿的將領,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走到這一步,一直對李煜的城池虎視眈眈的趙匡胤,認為吞併南唐的時刻終於到了。那趙匡胤兼併行動是如何開始的?面對趙匡胤的軟硬兼施、又咄咄逼人的趙匡胤,李煜又將怎樣應對呢?

李煜中了趙匡胤的反奸計,自毀長城,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

李煜從一繼位就定下對宋朝恪守臣道,以求偏安於江南的國策。在李煜只醉心於詩詞的皇帝的心目中,雖然從父親手中接過這個南唐將山,他決不能拱手送人,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以武力來擺脫屈辱,國家獨立與否,對他來說從來就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他要的只是保住他的祖業,而不是奮起反抗,爭取天下,所以面對大宋王朝的威逼,李煜能做的就是一再的卑躬屈漆,奉表修貢,希望能以此息事寧人、苟且偷生。但量欲圖霸業的宋太祖趙匡胤找會就此罷手嗎?而末代君主李煜對此還會有怎樣的舉動呢?

李煜中了趙匡胤的反奸計,自毀長城,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

為了讓趙匡胤徹底放心,除了在經濟上採用不斷的送錢送物,花錢買平安的金錢攻關策略之外,在自身的政治待遇上他也接受了比他父親再低一級的標準,李璟雖然是削去皇帝的封號,但是他在各種政治禮儀方面的,還是保持了一個皇帝的禮議。到李煜就不同了,趙匡胤給李璟的詣意是以書信的形式給的,而給李煜的卻是以昭書的形式,這就有大區別了,書信的話說明兩人基本還算平等地位,而昭書的形式呢,就是命令式的,就是皇帝對臣下的指令,是必需要執行的。這就是說在表面上都已經明確了上下級的關係,不過趙匡胤還是給了李煜一塊遮羞布,就是不名,在詔書上不直接稱呼李煜的名字。

李煜中了趙匡胤的反奸計,自毀長城,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

這是古代皇帝,對下屬大臣表示尊重的一種做法,據說在南北朝時的梁朝皇帝,好像是梁武帝吧,他再一次這個招待酒會上就和他的這個人事部長,就是另一部尚書蔡村打招呼,叫了蔡村多聲他都聽不見,梁武帝就喊了一聲蔡部長,然後蔡村就答應了一聲,還回梁武帝說:“我是有職位的人,不應該對我直呼其名。”搞得皇帝是很不好意思。現在趙匡胤給李煜這個詔書不名的待遇,就等於是叫他規矩點,別忘了宋朝的領導地位,然後又給他一顆糖安慰一下,表示我還是很給力的,你就乖乖做我的大臣,做你的小主子吧。林煜是個聰明人,對於詔書不明的含義他自然是清楚的很,可是憑南塘日益衰弱的國力他怎麼敢跟趙匡胤講條件呢,不但不敢爭他還得積極配合趙匡胤給他的這個定位,每次會見宋朝派的代表,他事先都要脫掉天子才能穿的皇袍改穿紫袍。

李煜中了趙匡胤的反奸計,自毀長城,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

古時候在皇宮正中央的兩頭都裝有一個叫“鴟吻”的東西,是用陶瓷做成的,樣子有點像往上翹的魚尾巴,“鴟吻”據說是古時的一種生物,能夠降雨,因為漢代的宮殿常常遭火災,有人就跟漢武帝吹風說:“如果在宮殿的屋脊兩頭都裝上鴟吻的話,那就可以防火免災,保證社稷的安寧。”

李煜中了趙匡胤的反奸計,自毀長城,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

漢武帝就信以為真,就照辦了,雖然效果怎麼樣很難說,但是漢武帝在歷史上的名氣太大,後世的皇帝大約都有些偶像崇拜心理,於是看樣學樣就把這套神神叨叨的東西都繼承下來了,到後來竟然就成了表示帝王威嚴派頭的一種象徵。南唐的宮殿上面也裝有這樣的鴟吻,不過李煜因為剛登基時鬧出了一個“怪鳥”風波,他早就成了驚弓之鳥,所以現在看到這個東西他也覺得礙眼,生怕宋朝的使者回去對趙匡胤一說,又刺激趙匡胤的神經,認為他仍然想跟大宋天子平起平坐,麻煩就大了。

李煜中了趙匡胤的反奸計,自毀長城,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

於是每次宋朝代表來之前,他就叫人把那個拆下來,等宋朝使者走了之後,他再叫人把它給裝上去。李煜的服軟認輸,並沒有打消掉趙匡胤想要吞併南唐的意圖,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社會動盪和五代十國間的優勝劣汰,統一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和定勢。歷史選擇了大宋作為統一大任的執行者,而即不能整軍精明又不能預陳治國的李煜,不可能扭轉這一歷史大事,不過李煜畢竟是一國之君,面對咄咄逼人的趙匡胤,難道他就真的連一點抗爭的心思都沒有動過嗎?小編認為後主李煜肯定也是有過想法的,你覺得呢?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南唐後主李煜的事故請關注小編。(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