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回歸到生命最初的狀態——樸實無華,那個就是道

南懷瑾:迴歸到生命最初的狀態——樸實無華,那個就是道


講到樸實無華,那是最為重要的,不管是心理、生理,或者是行為上,都要修養到“樸實”。不加妄念是基本的修養。人性本來就很樸實,所以不樸實的人,是被後天環境汙染的結果。能夠把這些汙染去掉,迴歸到本來的樸實,那就是“道”。因此,老子的結論是:“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樸”是一塊原始的木頭,沒有經過雕鑿,沒有經過人的加工;人性也是這樣,原始的社會也是這樣。我們上古的祖宗們,就生長在“道”的世界,所以不需要修道,因為個個有道。那個時候也不需要有宗教,因為個個都在道中。

人類社會,在精神文明上講,越到後來越是退化;在物質文明上講,後來則是天天有進步。我常說,大家講進步,要劃一個界限,就物質文明而言,後來的社會的確是有進步的;但是道德的文明,不但沒有進步,而且是在退化中。所以,在東方文化史上,認為人文文化是退步的。

“樸實無華”散解了以後,就變成物質文明的興起,“樸散則為器”,這個“器”不是指物質。

孔子在《易經》上也說明這個道理,人類原始的本來就是“道”,不需要有道德仁義這些名稱。到了人類社會越向前發展,精神文明就逐漸退化,物質文明就越發達起來。

可是,江水東流去不回,世事是沒有辦法復古的。如果希望人類思想、精神文明覆古,則是錯誤的。既然不能夠復古,那麼,人類是否要永遠的壞下去呢?不會的,因為“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當一直前進到極點後,就會又迴轉到了本位,“道則返也”。等於一個人吃東西,給他吃飽了以後,他什麼都不想吃了。

“聖人用之,則為官長”,聖人懂得了這個道理,就創建了一種政治制度,如《禮記》所記的周禮,保持了上古道德的政治制度。但是,真正講原始道德的上古社會,則是《禮運·大同篇》的思想,那是真正一個偉大的制度,那個制度是沒有制度,沒有法律,也沒有道德的。但人人都自然守法,並不要法律來約束;人人都不必講道德,自然合於道德的標準。所以,“道法自然”,那個社會,本身就是道德,這就是所謂“大制不割”。……

“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樸”字,老子有他自己的註解。後世研究《老子》的,加了很多註解,其實都是畫蛇添足;《老子》本書的註解,以後再慢慢說。這個“樸”字,代表道的原始運用,最初的運用,最細微的運用;這個“樸”看起來很小,但天下沒有人可降服它的,“臣”字則是降服的意思。……

南懷瑾:迴歸到生命最初的狀態——樸實無華,那個就是道


現在的年輕人常常落入一種幻想,光想做大事,但又不腳踏實地地去幹。尤其是搞哲學、佛學的青年人,一開始就要度眾生。我常對他們說,先把自己度好了再說吧!只怕你不成佛,不怕沒有眾生度。“樸”是個小點,不要輕視這個小點,因為它的關係非常的大。要做一件大事業,如果小的地方不注意,可能就危及大局了。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如果真懂得“樸”的應用,才能做一個帝王,或做一個領袖;以現代觀念而言,一個家庭中有一大堆子孫,你在家就是領袖,也是個侯王。你這個侯王就要懂得“守樸”,最基本的一點樸實無華要守得住。能抓得住基本那一點原始的運用,“萬物將自賓”,賓者客也,那萬物就由你做主,都向你這歸依而來了。……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老子說真正的大丈夫,走實在的路子,只有修道。道是什麼?無為。依照佛家來講,就是“萬緣放下”,

大丈夫不走微末的路子,要走實在的路子。“道”就是把所有的知識,一切統統丟開了,聰明智慧都丟掉,迴歸到樸實無華。“去彼取此”,去掉那些外表的華麗知識,找回自己生命本來的樸實。老子的榜樣是什麼呢?就是“專氣致柔能嬰兒乎”!迴歸到在媽媽懷抱時期那個狀態,什麼都不知道。你罵他時是笑笑,那多好啊!罵與讚揚都差不多,沒有分別。牛奶與剩菜混在一起,他也不分別,那都是“樸”,回到那個樸實的身心。……

大家忘記老子還說過“大智若愚”這句話,愚並不一定是愚笨。尤其古書上講到愚,往往不用“愚”字,因為愚有誠實、樸素的意思。所以,上古古典的書籍,“愚”字不太當“笨”字解,而是老子思想所主張的樸實、厚朴。

樸實並不是笨,因為一個笨人並不一定樸實,但笨人會搗亂,會調皮,自以為聰明,便自作聰明。這些人大處愚笨,使小聰明,所以笨人做的事情,常會把人氣壞了。現代一些犯罪的青少年,就是如此。那並不是樸實,樸實與“愚”與“誠懇”兩個字往往一起用。“愚鈍”有同等的意思,是非常純樸誠實的意思,所以老子曾講到“大智若愚”。

——南懷瑾先生《老子他說(續集)》

南懷瑾:迴歸到生命最初的狀態——樸實無華,那個就是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