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研學教育「扶智」貧困地區學生

原標題:讓村裡的孩子“看看海”——哈工程研學教育“扶智”貧困地區學生

新華社哈爾濱11月7日電(記者楊思琪)“海洋很大很美,還充滿神奇。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沿著鄉里的小路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後學到更多的本領,讓我的家鄉變得和外面的世界一樣美……”這是黑龍江省湯原縣永發鄉學校小學部六年級學生劉彥宇寫下的一段話,感動了學校裡很多老師和同學。

劉彥宇的家鄉湯原縣,是一個依山傍水的邊陲小城,位於我國三江平原西部、小興安嶺東麓,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由於當地資源匱乏、產業稀缺,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讓鄉村學校裡不少孩子成了留守兒童。

去年6月,哈爾濱工程大學三名教師組成扶貧工作隊,進駐湯原縣永發鄉紅泉村。在充分調研當地教育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扶貧工作隊提出“春雨教育科普扶智計劃”,旨在為當地中小學生打造科普研學平臺,幫助他們開闊視野,提高動手能力,激發學習熱情。

“讓村裡的孩子‘看看海’,為他們的世界打開一扇窗。”依託全國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哈爾濱工程大學“哈軍工紀念館”,以愛國主義、海洋文化、艦船知識等為主題,扶貧工作隊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研學教育活動,包括搭建“科普流動展廳”、捐贈科普教材、每月開設科普課堂、定期組織研學活動等。

置身永發鄉學校的《走近深藍》科普展廳,劉彥宇和同學們彷彿暢遊於蔚藍大海之中。海軍歷史往昔崢嶸,海軍裝備閃耀東方,海軍人物譜寫擔當……豐富的史料、炫目的圖片,讓孩子們瞭解了我國海軍發展的漫漫征程及取得的輝煌成就。

“扶貧先扶智。”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於顯波說,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是當前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途徑。

在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孩子們認真學習了科普教材《圖說艦船》,還上了一堂精彩的“船舶浮力”科普課。看到自己親手製作的雙槳船在水中航行,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如今,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很多師生也常來村子裡“探親”。前不久來參加研學活動的哈軍工紀念館研學基地負責人王春暉頗受觸動:“為貧困地區孩子的成長成才盡一份微薄之力,哪怕只是在他們心裡種下一顆小小的種子,都是讓我們最開心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