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往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往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聽說《江湖兒女》上映後,趕忙去看了。

這類電影毫無疑問,談不上啥精彩劇情,純粹的過程欣賞。

類似《八月》,是我很喜歡的風格。

當下年輕人是看不懂的,畢竟沒有感同身受。

所以評分不高。

年少時,很喜歡“江湖”一詞。

在文學作品與影視藝術上,江湖的表達形式,往往是打打殺殺、幾多恩怨。

可在現實生活中,所謂江湖,即是你我每一天的平凡生活。

至少在離開農村去往省會城市讀大學之前,我似乎一直都浮沉在江湖裡。

平淡無奇,卻又艱辛複雜。

對於男生來說,江湖中有倆必不可少的元素:兄弟情義、女孩。

對於男人來說,江湖中也有倆必不可少元素:金錢地位、女人。

所以,那會兒作為男生的我,很是看重兄弟情義。

甚至於在情感懵懂期,遇到可以稱為初戀的那個女孩時,沒有選擇追求而是選擇放棄。只因為所謂情義,只因為那女孩也是我一哥們從小追求的對象。

幼稚?

誰還沒個年輕幼稚時呢。

中學時期,就發現一挺有意思的現象。

吊兒郎當、不太入流的男生,總是能受到女生追捧。

那感情可真純粹。

是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姑娘們願意為你做任何事情,陪著你出去吃苦打拼,照顧你日常生活起居。

這是我最早印象中,江湖中的女性形象。

很多90後男性走向社會、步入中年以後,為什麼總欣賞80後女性的好呢?

正因為80後女性身上,有這種潛在的特質。

江湖上流浪時,肯陪你風風雨雨;

生活裡平凡時,願為你一日三餐。

羨慕否?

羨慕就對了。

可有意思的是,初中時期,我並不太喜歡那些,願意為你付出所有的女孩。那時流行所謂兄妹關係,儘管現在回想起來比較非主流,所以但凡關係有點好的女孩,後來都成為了我所謂的妹妹。

因為不想太多閒話,不想太過越界。

我總覺得,自己的江湖,不在那個三省交界的小農村裡。

所以畢業後我到了縣城裡讀高中。

離家只有十幾分鐘的車程,年少時覺得很遠,現在感覺就一腳油門的時間。

高中時,學校給每個班劃分了等級。

儘管當時的我總認為,人是不應該被分為三六九等的。

可越是成長越發現,這社會無時無刻不在給人劃分等級。

避免不了。

身處一等班級的我,卻很喜歡二等、三等班級的氛圍。

那裡的姑娘特別活潑可愛。

不會整天想著讀書、臉上毫無表情、不在乎穿著打扮。

跟她們在一起的青春時光裡,有故事,有江湖。

酒桌上,你好面子拼酒時,她會霸氣地替你來一兩杯;醉酒後,不省人事回到家,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對你無微不至的照顧。

眼睛不會騙人。

黑夜裡,床邊的她望著你時,眼裡滿是浪漫情話。

似乎在說,她把一生都毫無保留地交給了你。

問題是,那時的我似乎不太敢要。

因為我總覺得,自己的江湖不在那個離三省交界的小農村,只有十幾分鍾車程的縣城裡。

所以畢業後,我又來到了省會城市讀大學。

沒有人再說打打殺殺的事情,沒有人再聽羅百吉、李貞賢,沒有人再模仿李俊基戴十字架耳釘。

可左耳的耳洞告訴我,那些年輕時候的過往,那些所謂江湖中的時光,是真切存在過的。哪怕你再怎樣想方設法地極力否認,或者因為年齡漸長所不可避免的記憶退化,也不能完全抹掉它。

我還是喜歡李貞賢。

當初那個靠一根小拇指,征服廣大男性同胞的韓國少女。

那是個不需要脫衣服的年代。

只看才華。

我也還是喜歡聽《吻得太逼真》這首老歌。

曾經多少個夜裡,聽得痛哭流涕,現在回想起來,卻只是毫無情感的感慨。

當然,我不再聽羅百吉。

前段時間,抖音上曾風靡過一陣,《i miss you》這首歌。

搭配非主流的女學生裝扮,似乎很是好笑?

可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所真切經歷過的。

現在的女生比較早熟,穿著打扮與成年女性無異。說不清誰更好誰更差的問題,畢竟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審美標準,誰都猜不清十年後又將流行什麼。

一代人,有著一代人的過往。

一代人,有著一代人的江湖。

而隨著時間流逝,你終將離開那裡,去往下一站。

就好像你離開故鄉以後,那一片天地已然不屬於你。

每次回到老家,都感覺自己格格不入。

理解不了那裡的夜生活,融入不了親戚朋友們的日常交流方式。

時代在變遷,你我在前行。

沒有什麼東西會站在原地,不變等你。

就好像《江湖兒女》的後半段,女主再次回來時,已然物是人非。

她不再是那個離開愛情就無法生活的少女,但仍然嚮往著真正的溫暖。

而男主?

離開後沒有續集,相忘於江湖。

最好的結局。

或許江湖,只是你我懷念的過往。

或許江湖,也是你我前行的未來。

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