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餐飲行業——食品供應鏈透明化、管控食品安全

傳統食品供應鏈中每個鏈條節點的記錄部分都是由人工在進行,因此數據很容易被修改

,難以真正把控品類,使得食品溯源數據不準確,因此難以真正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解決思路,可以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食品供應鏈中,將鏈上的每個節點,包括生產、採購、運輸、交易,如實記錄在區塊鏈中, 如此可實現食品供應鏈的透明可追溯,極大程度上保障了食品安全。

自 2016 年 10 月開始,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與 IBM 研究院以及清華大學展開合作,在中國試點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食品溯源體系,通過食品供應鏈的數字化管理保障中國豬肉產業供應鏈的食品安全。通過區塊鏈技術將豬肉產品從供應商到商品貨架,最後再到消費者進行數字化追蹤,並將追溯信息數據化並記錄到統一存儲平臺。結果表明,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追溯產品從農場到門店的過程從以往的幾天甚至幾星期縮短到了 2 秒。沃爾瑪此次的項目驗證了區塊鏈技術可以追溯到食品外界的源頭,而對於消費者而言,最大的好處是能夠提高對食品安全的認知。

連鎖餐飲行業——食品供應鏈透明化、管控食品安全

沃爾瑪豬肉食品供應鏈溯源體系示意圖

此外,2017 年 6 月 8 日,京東集團宣佈成立“京東品質溯源防偽聯盟”,聯手眾多生鮮領域和消費品領域的品牌商,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京東區塊鏈防偽追溯平臺”。京東表示,將逐步通過聯盟鏈的方式實現線上線下的商品追溯與防偽,意在更有效的保護品牌和消費者權益。通過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京東用戶在購買商品後,只要掃描產品上的溯源碼,就可以“一鍵”查詢產品信息。以科爾沁牛肉為例,通過所購買牛肉的唯一溯源編碼,用戶可以看到牛肉的源產地、餵養飼料、加工廠企業信息、屠宰信息等。

首先,利用區塊鏈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將不同商品流通的參與主體的供應鏈和區塊鏈存儲系統相連接。其中包括原產地、生產商、渠道商、零售商、品牌商和消費者,使每一個參與者信息在區塊鏈的系統中可查可看。

其次在區塊鏈聯盟鏈的運營商,大致分為以下幾項:聯盟鏈、自動化、可視化、數據效率、跨鏈橋接,每一個環節都有一整套的運行機制,數據鏈信息具有全面性、自動化、公開化、高效性、合理性和聯動性。

這種運行管理機制更加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尤其是在食品行業,以牛肉為例,通過所購買牛肉的惟一溯源編碼,消費者清楚地瞭解所購牛肉的真偽、全程追溯信息,極大提升信任。同時,通過大數據輿情幫助企業開展品牌文化宣傳等智慧營銷活動,實現企業和消費者收益最大化。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覺得還不錯的話請點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