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年過八旬遠赴劍橋研究唐史?金庸這樣說……

文字實錄

文字戳這裡(向下滑動瀏覽)

熟悉金庸小說的人都會知道浙江海寧,作為金庸先生的出生地,這個地名不只一次地出現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2003年,故鄉人為金庸先生舉辦了80歲的生日大慶。觥籌交錯的祝酒聲中,人們紛紛猜想,度過80大壽的金庸先生接下來要做什麼呢?是在完成對自己小說的第三次修訂後,就此封筆功成身退呢,還是如外界推測般辭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的職務,像他筆下退隱江湖的蓋世大俠們一樣,不理世間俗事,安享晚年生活?

然而讓人驚訝的是,僅僅在度過80歲生日後的第二年,金庸先生就對自己的未來生活做出了出乎所有人預料的安排——以82歲高齡之身,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攻讀中國歷史專業碩士學位。

【訪談】高:高健健 金:金庸

高:您是突發奇想,忽然想去上學的嗎?還是一直都是您的心願?

金:因為劍橋大學後來送我一個名譽文學博士給我,我去領獎,文學博士,他頒獎,劍橋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很難很難得到的,中國人還沒有拿到過。所以我去了之後,我想我反正沒有事做,我已經退休了,我就申請我來唸個真正博士可不可以。進劍橋、進牛津很難的,英國學生也很難的,他所有條件全部要符合他的條件,我申請念英文,他說你英文著作什麼東西都沒有,大學文憑也沒有,我有很多世界上名譽博士什麼、名譽教授這些證書很多,我說這些東西可不可以抵上,他說你來唸,你這個博士讀的文學博士,劍橋大學給我的博士也是名譽文學博士,你英文沒有著作,中國著作有很多,所以你只能念中國曆史可以。

高:那老師上課是用英文上中國歷史嗎?

金:用英文上課。

高:您英語沒問題嗎?

金:英文可以。

高:您為什麼在這次去英國讀書,會選擇歷史這個專業?

金:到英國念,我想讀英文的,但英文沒什麼特別……它cambridge就這樣,它要求很高,又要大學畢業證書,大學畢業證書,再有進大學的時候它要考試,進cambridge至少要五個A,高中畢業會考也要五個A,五個A之後其他有很多B啊、C啊這樣子,我在上海大學畢業的時候,因為快解放了上海,糊里糊塗,也沒有畢業考試,學校就放假了,當時各個畢業就這樣子。因為解放軍打到上海了,國民黨就守在這兒,那麼這個學校在裡邊,他不能等明天再來考試啊,那也不知道是不是解放軍打進來了,現在我們放假了,畢業班怎麼辦?畢業班全部畢業。所以畢業證書也沒有,高等考試什麼五個A也沒有。外國人還要考你這個,外國學生你英文夠不夠資格,一關一關過很多,你要讀碩士、讀博士,論文什麼題目,論文題目是不是人家做過的。

高:現在選的是唐史,那唐史結束以後,會不會比如說再去選擇清史啊、明史啊?

金:我念博士也是唐史,講好了博士題目是唐史。我寫博士題目的時候,就寫關於唐明皇馬嵬坡的事情。

高:那這個拿到劍橋的博士學位,對您來說應該說不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兒啊,那去上這幾年學,對您最大的作用是什麼呢?

金:在劍橋唸書環境很好的,他有非常好的圖書館,老師也是,很多人都是有學問的老師,你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跟他談談,很有益處的。

高:在您之前,劍橋從來沒有接納過像您這樣的學生吧?

金:這個校長說我打破紀錄了,年紀最大的學生。

高:比校長年紀還大。

金:哎,是啊,超過80歲了。我是超過80歲的學生,沒有。

《三字經》中有“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的典故,說的是宋代82歲的梁灝考中狀元的佳話。千年之後,金庸先生又以82歲高齡進入英國劍橋大學求學,這段經歷相信也許會流傳久遠。二者不同的是,梁灝是為功名而讀書,金庸留學,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對知識與學問的純粹興趣,他的做法更令我們油然而生深深的敬意。

高:現在在英國那邊上學,是完全就像學生一樣嗎?住在宿舍啊?

金:是啊,當學生一樣。

高:那能習慣嗎?

金:比較辛苦的。因為上課的教室跟我住的地方相當遠的。每次都要打的。你們安徽,合肥叫什麼?叫坐的士啊?

高:叫打的。

金:也叫打的啊。要打的過去。

高:每次都自己打的?

金:哎,每次都要自己打的。

高:那每天老師佈置的作業要寫嗎?

金:作業倒沒有寫。每天過去要上課,我本來可以騎自行車,但是我太太講你年紀大了,騎自行車危險,還是打的好一些。

高:在對英國的這些氣候啊,包括這些,都能適應嗎?

金:英國,英國還好,有的冷天,最冷的時候我請假,那個學期不去。

高:也可以的?那您這個學生的待遇太特殊了。

金:對,不過他說你,一定規定你念博士、念碩士,一定要,在我們劍橋大學一定要住滿幾個學期。你少一個學期,下一次要補回。所以我到十月份要去補回一個學期。

高:有沒有考慮過等到畢業之後,還去做一些什麼事情?

金:畢業之後大概就,我真正退休了。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真正退休過,也相當忙的。

雖說金庸先生壯心不已的學習精神令我們欽佩不已,但是,有一個問題卻讓我們感到疑惑不解:為什麼先生會選擇去劍橋讀中國歷史?難道,劍橋的中國歷史研究有什麼獨到之處嗎?

高:在劍橋讀唐史,跟咱們原來在中國知道的唐朝歷史一樣嗎?

金:差不多的。不過在劍橋唸的,都是念外國人寫的唐史。

高:他們寫的跟我們的不一樣嗎?

金:差不多。不過他觀點比較廣泛一點。他研究唐朝跟西方的交通,研究唐朝向中亞擴充,這些東西。跟日本人的關係,主要對國際關係上比較注重。

高:那這個唐史是您自己選擇的,還是老師……?

金:我自己選擇的。

高:那也可以選明史、清史,都可以的?

金:但是寫明史、清史,我提出來這些題目,他們有個教授委員會,他要審查,這個東西如果你沒有新的意見,他不接受。一定要有創見。你這個意見是不是人家沒提過。我本來寫武則天,但武則天有什麼意見,提了意見,他說這個哪個哪個教授、哪個學者已經寫過了,你不能再寫了。

高:噢,是這樣,必須要有新的……

金:你這個意見不是新的,就不要。

高:那您提了一個什麼意見啊。

金:主要新的創見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他不是公開的、很公平地打的,他是用卑鄙手段打贏的,這樣子。

高:這是您自己的研究成果?

金:嗯,我自己研究出來的意見。

高:他們在這之前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意見?

金:他們,外國人沒有寫過。他們自己也沒考慮過。這個教授說這哪哪兒有什麼道理,我講給他聽,他說這個可以,我們都還不知道。不知道他就可以接受的,這樣子。

高:您跟教授交流是用英語嗎?

金:嗯,交流用英語,用英文寫的。他外國人研究學問,就是,你不是創見,他全部不要。一定要是原創。所以,香港有些學生,考試考的很好,他十科考個A,考第一名,他有十科第一,九科第一,到了外國,最後,一年級考的很好,二年級就淘汰了,三年級、四年級全部給人家趕出學校。他說你沒創見,老是背書,沒用。所以我們中國教育也是背書沒用。

高:那我覺得提出自己的意見,對於您來講應該很容易。但是對於您的同學,那20多歲的,他們能提出自己的意見嗎?

金:意見沒有,如果普通的20多歲的人,考試給你PASS了,畢業就是了,也不能成為好的學者,這樣子。

留學劍橋,讓金庸先生一舉打破了多項紀錄:他是第一位被英國劍橋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的中國人;也是第一位本身已具有劍橋博士頭銜,卻調過頭來攻取該校碩士學位的學者;在劍橋大學,金庸先生還是年紀最大的學生。 

高:那要不您跟我們談談唐史,談談您感興趣的東西?

金:唐史因為,現在論文還沒通過,不能發表的,一發表這個論文沒用了,這個花了兩年心血全部沒用了,很可惜,所以不能談的。

高:在您心目中,你覺得李世民跟後來,您對明末比較瞭解,跟後來明朝的皇帝比,您覺得李世民他身上有哪些是以後的皇帝無法取代的一些東西?

金:李世民,比方他這個皇位是用武力搶來的,那麼對朱成祖,朱棣啊,他搶他侄兒的皇位,用武力打仗打回來,李世民可能給他啟發的,就是用打仗也可以搶到皇位。

高:原來看一些報道說,您要寫《中國通史》,是不是就是想給老百姓一個比較全面的、比較公正的這樣一部歷史?

金:希望這樣寫,但是現在研究唐史覺得很困難,單是玄武門之變,花去許多力氣去研究,只得到一點大致的情況,但證據也不充分。我想這樣寫,但是如果中國通史從頭再寫下來,每個朝代,每個時代都有這些隱蔽的事情,可能不知道的,過去的歷史有很多都是假的,所以我想是這樣想,恐怕沒有精力,寫不出。

從與金庸先生的交談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對自己在劍橋的留學生活怡然自得。規律的作息時間,愜意的學習生活,反映出的是一種恬淡悠然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我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祝願了——金庸先生,祝願您再破新紀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