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吹牛你干過多少農活,這19種老物件,全能叫上名來我才服你!


說到農耕文化和農具,無論如何也無法繞開一個重要的人物:炎帝。地處株洲炎陵縣的炎帝陵對株洲人來說是相當熟悉的,不僅如此,炎陵的炎帝陵都吸引了世界各地炎黃子孫的目光。炎帝神農氏作為農耕文化的始祖,被後人尊稱為“五穀帝先”,他發明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被稱為“神農氏”。

炎帝神農氏“始作耒耜,教民耕種”。在炎帝之前的時代,先民們不知耕種,不知米穀是重要的食物,只知採摘各種草木果實以裹腹。是炎帝獨具慧眼,首倡種穀,帶領先民告別了漫長的蠻荒生活,跨過了通向文明時代的門檻。

也許再過幾十年上百年之後,我們現在所認識和熟知的農具再也看不到了,就如那些遙遠而神秘的古村落,那些美麗的原生態的大自然,被先進的人工改造得面目全非或完全替代。圖為墨斗

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承載農耕文化重要歷史的農具急切需要得到重視。哪怕為了高效率的農業生產而遠離那些農具,也不該在意識形態和情懷上疏遠它們,因為他們曾陪伴一代甚至幾代人在土地裡摸爬滾打一輩子。圖為打藥桶

鄉村裡田野裡樸素溫情的辛勤耕作的故事,老一輩祖先辛苦奮鬥白手起家面向黃土背朝天的種種,至今令我們不容忘卻!圖為線柺子

看到這些稱得上古老的農具,我腦海裡浮現出一幕幕從遠古走來一路艱辛的深耕細作天道酬勤的畫面。這種艱苦奮鬥勤奮樸素的偉大傳統值得每個中華民族的人民學習。圖為木質托盤

圖為織布機



圖為老虎鉗

圖為壓棉籽機



這個是幹什麼用的呢?

圖為籮筐

圖為蓑衣

小夥伴們都認識圖裡面的農具嗎?

圖為鍘刀

圖為糞桶

圖為石碾子

在這裡小編想說的是,木頭會朽,工具會朽,但農具裡的歷史和精神永遠不朽!圖為老式“鼓風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