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中「癸未屠城」三百七十五年祭(二)——謁堂子

堂子,系滿文“tangse”的漢文音譯,也寫作“唐色、擋色、堂澀”等,俗稱堂子廟, 是滿清皇族祭祀祖先天地神靈的專門場所。

綏中“癸未屠城”三百七十五年祭(二)——謁堂子

示意圖

盛京堂子坐落在瀋陽市大東區撫近門外的東南,今天名叫堂子街的地方。

綏中“癸未屠城”三百七十五年祭(二)——謁堂子

堂子廟是由八角迎神 亭、尚錫神亭、饗殿、圓殿靜室、祭神房、楮 帛室及值班房等組成的建築群,紅牆,朱 門,黃色琉璃瓦蓋頂。

綏中“癸未屠城”三百七十五年祭(二)——謁堂子

八角亭

清太祖努爾哈赤於赫 圖阿拉城(今撫順新賓縣境內)東門外 東南隅,即太陽昇起的方向,建築了家族堂子。努爾哈赤移都遼陽東京城後,亦 在東京城建有堂子,後來,努爾哈赤遷都 瀋陽,又在城東南建了堂子。皇太極繼 位後,開始大規模改擴建堂子,並明確規 定:永行禁止官員庶民等設立堂子致祭。 清軍入關後,在在北 京東交民巷修建堂子,第二年元旦遵制 前往行禮拜天,同年又移建堂子於北京 紫禁城東南長安左門外御河橋東。

“國家起自遼瀋,有設竿祭天之禮,又總祀社 稷諸神祇於靜室,名曰‘堂子’。實與古明堂會祀 群神之制相符,猶沿古禮也。既定鼎中原,建堂子 於長安左門外。建祭神殿於正中,即匯祀諸神祇者,南向。前為拜天圓殿,殿南正中,設大內致祭 立杆石座。次稍後兩翼分設各六行,行各六重。 第一重為諸皇子致祭立杆石座,諸王、貝勒、公等 各依次序列,均北向。東南建上神殿,南向,相傳 為祀明將鄧子龍位。蓋子龍與太祖有舊誼,故附 祀之。”

《嘯亭雜錄》

祭拜堂子可能是薩滿教的一種儀式, 明朝時期,女真部落頻繁遷徙,由於信奉“神 隨人遷”,各部落族長每到一宿營地,都會 設神堂,祭祀譜牌及氏族神位、神諭、神 器、祖神影像等。為便於攜帶,這些祭物 被置於抽蓋木匣 (另有骨、石、柳編等不同 材質)裡,這種木匣被稱為“神匣”。之後, 隨著女真由遊牧轉為定居,建築“堂子”逐 漸代替了“神匣”。

盛京堂子內祭奉之神,除女真先世共祭的 宇宙神、愛新覺羅姓氏的祖先神,還有觀 世音、釋迦牟尼等“客神”,另外還有蒼天 神、創世祖先神、田苗神、馬神、痘神。

綏中“癸未屠城”三百七十五年祭(二)——謁堂子

索倫杆也是滿清獨有的

堂子祭祀過程中,除了愛新覺羅皇室 直系外,任何人不準入內,不願外洩,加之 年代久遠,衍生諸多傳說。甚至清宮廷非 滿族官員中有句口頭禪,叫“三不問”,其中之一便是“莫問堂子祭何神”。

盛京堂子還被 稱“鄧廟”或“鄧大人廟”廣為流傳,甚 至在清中期盛京百姓只知盛京堂子叫“鄧 廟”或“鄧大人廟”。這個鄧大人到底是誰?說法不一

之一,“鄧將軍”乃明代抗倭名將 鄧子龍。

“今堂子中所祀鄧將軍,諱子龍,江西南昌豐 城之間人。少饒膂力,家貧,事母至孝。曾遇賊, 負母而走,賊追及之。將軍曰 : ‘吾將避汝,汝來 尋我,是當死也。’遂與賊戰,數十人莫攖其鋒,人 始知其勇。後入行伍,以功得官。歸有聯雲 : ‘百 戰歸來,剩得鬢邊白髮; 千金散盡,惟留江上青 山。’風度亦可想見矣。後起為遼東遊騎將軍,死 王事雲。向在洞庭山,華亭李如山曾言之,今益得 其詳矣。”

《廣陽雜記》

之二,“鄧將軍”為明代定遼前衛 都指揮使鄧佐,即免除病疫的神靈——痘 神的化身

“將軍名佐,明成化間人,按《四鎮三關志》, 鄧佐者,定遼前衛指揮使也。善騎射,有膽力,巡 撫王翱令署都指揮事。成化三年春,隨總兵施英 按奉集堡,遇敵二千餘,佐率五百騎敗之,復追至 樹遮裡峻山峭壁中鏖戰,忽有一校策馬退走,眾遂 潰。乃下馬步戰,久之,知不可為,遂自刎。報未至,遼人見佐乘白馬挾弓鼓吹而回,佐家亦聞鼓吹 聲。守臣上其事,立祠遼陽,都御史吳禎為撰碑 記。撫順境外部落凡有疫癘禱之,立應,今滿洲跳 神皆祠之。“

《柳邊記略》

謁堂子,就是祭拜堂子,清前期祭拜堂子是清皇家的國家祭祀,十分正式,每當大軍出征或有重要節日都要“謁堂子”

“謁堂子吹螺掌號,行三跪九叩頭禮,樹八纛,復向天行三跪九叩頭,禮畢,嗚炮三,大軍西發。”

《清太祖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