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淡定哥」:敬業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地震淡定哥”:敬業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10月31日16時29分,西昌發生5.1級地震。地震發生後,一段視頻走紅。視頻中鏡頭搖晃,主持人正在口播新聞,他沉默一兩秒鐘,打了個手勢說:“等到,等到,不要慌,錄完哆(再說);來,不要慌,錄了哆(再說),繼續。”經記者核實,這名男主持人是涼山州德昌電視臺主持人何坤,已經當了14年主持人。對於網友地震淡定哥的稱呼,他表示:“當時我也沒想那麼多。”(10月31日《成都商報》)

這位遭遇地震時安撫同事“不要慌,錄完再說”的新聞主持人火了,網友們紛紛為之點贊,稱之為“地震淡定哥”。有人說,“這就是職業精神”,有人說,“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一位認證為地震科普達人的“地震博士”也說,“為淡定主持人點贊”。我以為,這是一種“誤贊”,因為敬業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生命是最可寶貴的,這是常識。地震發生時,應該緊急避險,這也是常識。可是,作為公眾人物,新聞主持人在遭遇地震時,不是第一時間避險,而是繼續錄製節目,從一方面講是“敬業”,從另一方面講則是沒有常識,不珍惜生命。特別是這段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容易產生錯誤導向,即地震時不要跑,不要動。

“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的說法,並不科學。人們遭遇地震時,一時無法判斷震級大小,而且可能很快又有餘震,所以,應該第一時間緊急避險,豈能聽天由命?緊急避險並不是“不淡定”,更不意味著亂跑甚至跳樓。地震發生時,第一時間撤離到空曠的安全地帶,總比呆在大樓裡等地震過去好吧?如果所在樓層太高,實在來不及跑出去,那麼,趕緊找一個靠柱子的地方躲避一下,或用沙發等物體保護自己防止被砸傷,總比呆在播音室等天花板掉下來更安全吧?

此次地震發生時,主持人正在錄製節目,即便中斷工作,也可以等地震過去後接著錄,又何必拿生命來證明“敬業”呢?如果當時是在直播,這種面不改色的“淡定”,還有可能誤導觀眾,大家以為是小震無所謂,而沒有第一時間避險,最後就有可能造成更大傷亡。

其實,“地震淡定哥”還有不少。2016年6月,“崑曲王子”張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一段難忘的經歷:“4月27號晚上,我記得那天大概是在晚上11點多的時候,我正在房間裡背戲,揹著揹著,突然人就開始搖起來了,其實我一點都不驚訝反而有些懊惱,我以為自己眩暈了,怎麼開演在即身體不給力了?!不一會兒我就意識到,不是我頭暈,是地震了。衣櫥裡的衣架不停敲擊牆壁,發出咚咚的聲響。我喘了一口氣,想到了‘戲比天大’,地震,戲還是要演啊,就接著繼續背戲——我是第一次感受到地震——一切都比不上最後在舞臺上給觀眾呈現完滿的演出重要。”地震來了也不躲避,這種做法貌似敬業,實不可取。把“戲比天大”絕對化,是對生命的不尊重。

總之,凡事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是所有的“敬業”與“淡定”都值得提倡。生命是最可寶貴的,要敬業,更要“敬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