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鼉龍傳說,原來是一保護動物

茅山位於中國東部江蘇省句容市境內,是一座歷來有名卻少有人瞭解的道教名山。句容地處蘇南東連鎮江西接南京,是南京的東南門戶。茅山位於句容的東南部,南北長約十千米東西寬約五千米最高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並非句容境內最高的山,相比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等等其他高達上千米的道家名山茅山顯然海拔不高面積也不大,然而唐末五代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記》卻將茅山列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茅山鼉龍傳說,原來是一保護動物

古時相傳茅山是修煉昇仙之地,吸引眾多方士來此修行民間傳說山下有游龍,因此茅山常年雲霧蒸騰,仙氣環繞。古語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用來形容茅山十分貼切那麼茅山為何出現與龍有關的奇特現象呢?

茅山鼉龍傳說,原來是一保護動物

句容是一個生機盈盈的魚米之鄉,河道眾橫良田萬頃自古就是農耕的有利之地。無怪乎句容曾被稱為“寧鎮糧倉”在如此豐饒的句容東部,茅山腳下流傳著神秘的鼉龍傳說,那麼鼉龍是否是茅山的游龍呢。

茅山鼉龍傳說,原來是一保護動物

在茅山西北的茅山鎮有一位瞭解鼉龍故事的村民,他說村裡當初在開挖一條河道的時候,剛開始挖就不斷往外冒水,後來村民找了一個老道士去看,道士看了當時就說你們挖到龍肉了,第二天去滿地都是紅水,據說是龍流的血水後來老道士施法剷斷鼉龍腰放幹龍血,河道順利開通但老道士擔心招致災禍,於是人們設鼉龍廟祭拜鼉龍。但是鼉龍廟早已消失,莫非鼉龍僅僅是個傳說。

茅山鼉龍傳說,原來是一保護動物

後來經過考證發現,當初開鑿的那條河是三國時期孫權舉數萬人之力開鑿的古運河“破崗瀆”。原來孫權建立吳國後遷都南京,從鎮江運輸來自太湖流域的糧食物資到南京的漕運需求增大,句容以北是寧鎮山脈與長江長江水路航程遠風浪大,孫權為連通水路捷徑選擇鑿通茅山以北名為破崗的分水嶺。而鼉龍也是真有其物。

茅山鼉龍傳說,原來是一保護動物

古老的爬行動物揚子鱷作為我國的特有鱷魚一直生活在長江下游岸邊與太湖流域等澡澤地區行蹤隱秘,由於破崗瀆的開通把鎮江東南的太湖水系與句容以西的秦淮河水系連接起來,揚子鱷才由東往西來到茅山腳下生活,而茅山鎮一帶地勢最高揚子鱷無法再西進,原來古人們不認識揚子鱷就給他取名為鼉龍,鼉龍也就在茅山鎮傳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