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时事仍是考生的必修课,南国早报“大家来写高考作文”优秀作品刊登了

6月8日,南国早报邀请南宁二中语文高级教师唐卿斓、南宁三中语文高级教师黄文捷,对7日“大家来写高考作文”活动的模拟高考作文进行评阅。两位老师认为,从评卷情况看,今年的作文题简单明了,很少有考生偏题,但想得高分,得靠平时语文学习上的积累。评卷老师还提醒,考生要多关心时事,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题目:审题容易出彩难

谈起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唐卿斓连连叫好,“感觉是近几年出得最好的作文题”。她说,题干直接要求考生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题写作,就是直接告诉考生,要么写自己的备考、高考经历,要么写对高考的看法。

“只要是能按照这两个方向写,基本都不会偏题。”唐卿斓说,这样的题目,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而且也没有办法套用平时作文训练的范文。同时,“我看”和“我的”两个方向,适合写成议论、记叙等多种文体,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做选择,更易让考生发挥自己的专长。

黄文捷也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审题容易,但想要出彩还是有难度的。这个题材比较宏大,考生要找一个小的切口和角度,选择记叙文或散文,加入自己的体验或思考才好,如果写成议论文可能有些难驾驭。

评价:记“流水账”难拿高分

作文题审题难度不高,就意味着区分度不大,难写出特别优秀的文章。唐卿斓介绍,从她评阅的近20份作文看,有个别写“我的高考”的考生,就把作文写成了“流水账”。高中生活是怎么样的、临近高考是怎么备考的、家里父母是怎么帮忙的等,写得很平淡,虽然没有偏题,但分数只能落入偏低的档次。

唐卿斓还认为,今年的作文题虽然易于考生发挥,但在议论时需要注意底线。考生可以在肯定高考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思辨,但绝对不能把高考写得一无是处。

“国家、社会、个人,这个架构本身就很大,如果言之无物就难得高分。”黄文捷说,一些考生行文空洞,讲了一堆套话,一副政论文章的腔调,却没有事例、引用、对比、分析,辞藻华丽却很难被看好。

建议:考生平时要多关心时事

7日上午的语文考试结束后,就有一些考生在网络上抱怨,认为40年前连自己的父母都还没上小学,这样的作文太难写了。

对此,黄文捷表示,考生可从身边人的感触,或是自己高中生活酸甜苦辣的体验入手,举一些事例,完全可以写好这个题目。

唐卿斓则认为,恢复高考40周年是一件大事,近段时间各大媒体都在做相关的专题。考生只要在近期稍微留意一下相关报道,关注一下这件大事,就不会存在不知如何下笔的问题。实际上近年来的高考作文一直在关注社会热点。

因此,两位老师建议,考生平时要关注时事。同时,还要练习把作文卷面写得更整洁一些。此次评阅的模拟作文,就有一篇本来能打54分的,因为存在多处涂改,被扣了5分卷面分,非常可惜。

下面,本报根据评阅结果,选出8篇作文进行原文刊登(对作文中原有语法、文字、标点差错,本报未作修改)。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罗暘 赵劲松

我手写我生 ——我的高考

南宁二中 梁宇欣

木棉飘飞,莺歌燕舞,我的高考吹响了号角。

“高考”二字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我是莘莘学子中的一名,浩大高考军中的一员,三年寒窗苦读只为这最后一仗,对于“我的高考”,我最有发言权。笔执于我手,书写我饮冰十年难寒的一腔热血。

泰戈尔曾言:“没有经过地狱般的试炼,就不会有创造天堂的力量;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就无法奏出绝世东章;没有在暴风雨中的拼搏,就没有在天空中豪迈的飞翔。”为这一场舞,我钻身于黄金屋,成就腹有诗书气自华”。为这一次惊鸿,我在艰辛和疲惫的汪洋里沉浮,在一次次失败铺就的荆棘路上举步维艰。终于,我叩开门,我与我的高考并肩而行,在此前途中的欢喜与忧愁握手言和,我的高考与我,亦师亦友。

她送我一盏灯烛,撕破迷茫的漫漫长夜,指引我走上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高考成绩好是否与未来生活得好划对等号向来都是大众争论的焦点,诚然,其间的确没有强烈的因果关系,也可能存在局限了思维方面的弊端。但若反观之,备战高考过程中的学习和思考,进步与成长是我们对未知的变化做出的可知的努力,且观其效,优劣相效较,胜负已判矣。烛光照亮前路,唤醒国民的创新与思想,推动一次次思潮。现在许多人到不了的地方,思维却早已动身前往探索了,这便是“脚走不通的路,头可以走通”吧,而这正是高考选优选能下,钻研之泉的喷涌。

烛照亮更多机遇选择和更广阔前景的同时,她赠我一把利刃,寒光一闪,剑有所指便所有披靡,一往无前。淦菊保,一位年过半百的父亲,于08年、09年分别陪伴两个独生子参加高考,而他本人也于15年考上江西医科大学研究生。他说:“我想上大学,最终理想是考博士,我不知道做不做得到,但我需要尝试。”高考激扬梦想40年,凝聚记忆与情感,饱含欢声与泪水。从默默无闻到金榜题名,用高考杀出一片天,追逐太阳需要不仅是耐心,更是勇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是登峰造极。树在风雨中抽枝发芽,人在征战沙场中越成长。

她给我一口深井,苏东坡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喷泉需于地下积蓄数十载才有那绚丽喷发,点滴积累汇江海,丰富我心,我神,我生命。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高考带给我的知识是养份,助我茁壮成长,使我一生受益匪浅。

把备战过程当作美酒,浅斟浅酌,而高考便是我努力的回音璧。高考总让我或喜或悲,爱恨交加,而此刻我终于释怀,感谢她,让我成长。

此刻脑内轰鸣停止,声音色彩重新刻画描摩天地五行,江河湖海,我在春光明媚中起舞。

车马入长安,此刻,我以我手写我生。

点评 得分55分

本文应该算做散文式的议论文。思路清晰,严谨有致,把高考比作一盏灯烛、一口深井,有引领和涵养的作用,立意高远,与众不同。“笔执于我手,书写我饮冰十年难寒的一腔热血”,文笔潇洒,姿态翩然。随手拈来的泰戈尔、曹雪芹、苏轼的名言论据,显示了作者厚积薄发的功力。文中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自然娴熟,文采斐然,显示了作者遣词造句的表达能力。

不足的是,个别地方引用之后的分析不是太到位,比如曹雪芹的“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及苏轼、荀子的话等,引完后如能再作分析效果会更好。个别地方详略的处理也有待斟酌。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写出这样的文章,足见作者的语文素养之高。 (唐卿斓)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我看高考

南宁二中 周钰杰

有人说,高考好,因为你可以与其他人一起公平竞争。也有人说,高考不好,因为它抹杀了孩子许多其他的可能性。而我,作为一个必将经历高考的少年,对高考有着自己的见解。

人生而平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话。话语中寄托了哲人们对社会平等的美好愿景。然而如果没有高考,有钱人家孩子随随便便的起点可能就是你一生奋斗的终点;他们可能含着金汤匙出生,你却可能要为自己的饭碗而担忧。当你还在起跑线上时,殊不知别人早已到达终点。而高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所有人能共同站在起跑线上、公平竞争的机会,让我们能够用我们的努力与汗水去赢得我们的未来。

高考还能为社会选拔人才。中国如今实现的“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抓鳖”的成就,是广大科研人员心血的结晶。而高考则能够为祖国选拔出一批批的人才。试问:由公式不知一个的人设计出的蛟龙号怎能载人深潜、神舟十一号怎能与天宫二号对接。没有高考为各行各业挑选出合格的人才,我们的国家又怎能有如此迅速的发展。

诚然,高考也有其缺点,过于绝对化、片面化、唯分数论等,并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但是,高考还是处在发展中的事物,我们不应该对它全盘否定或肯定,而应该看到它的两面性,发扬它的优点,改善它的不足。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未来高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进的道路是艰险的、曲折的,我们要拿出我们的信心和勇气,相信明天会更好。

对个人而言,高考就像大海中的灯塔、夜空中的北极星一样,指引着我们的方向。它让我们能够在青春中挥洒汗水,在人生中收获辉煌,在奋斗中磨砺自我,在汗水中走向成熟。高考,是人生路上的里程碑,它记录着你那一段曾奋不顾身奋斗的时光,记录着你成长路上经历的风雨坎坷,但生活并不止于此,人生的道路还有很长。

让我们整装待发,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对未来的信心,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点评 得分49分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思路清晰。全文围绕着高考的优点和怎样看待它的不足展开议论,体现了考生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作者肯定了高考有“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竞争机会”等优点,同时也指出不足,但表示要“相信明天会更好”。随后文笔从大到小,指出“就个人而言”高考记载人生历程,指引着青春的方向。分析严谨冷静,极富说服力。从表达的角度来说,言简意赅,畅达准确。比如开头在对比中亮出一个少年“对高考有着自己的见解”,开宗明义,不拖沓,干脆利落。

不足的是,作者的字本来很漂亮,但有大面积涂改,甚至用箭头将第二段调到最后,卷面分5分被扣除。其次,标题本来定得很好,但是全文只在结尾才点了一笔,“梦”和“马”的寓意没有顾及。还有内容稍显单薄,文笔略显稚嫩。 (唐卿斓)

一花一世界

一路一人生——我看高考

南宁三中 易征

于时光中信步,忆昨日青柳,赏今日红花;于光阴中缓行,数惊鸿数点,看归雁几行。我在踏马赶考的路上,任柳絮飞,望莲花开,既然选择高考,不管成功与否,只顾风雨兼程,坚信梦想之花因高考而傲然怒放。

高考之路,犹如攀登山峰。古人云“无限风光在险峰”。是啊,每个人都可以是潜力股,高考或许是一个自我挑战,自我拼搏,自我超越的过程。尽力与志,则无悔矣,全力以赴,有志者事竟成。沿途可能充满艰辛,谁何尝又不是如此呢?登上顶峰的人或许不具备与生俱来的攀登技能,但他一定有后天的刻苦训练和充分准备,才具有过人的能耐。高考也是如此,你要去拼,“爱拼才会赢”;你要去搏,“人生能有几时搏”。只有这样,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与成就,青春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即使没有成功,但只要你努力过了,你照样可以说:我的青春没有后悔和遗憾。其实,高考不仅仅是那几张薄薄的试卷,不只是短暂的那几天,它可能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路途的美景也会成为日后美好回忆或宝贵财富吧。向高考之峰冲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高考之战,又如人生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没有主配角之分。或许你有许多对手,哪怕只是争夺社会上的一个小角色,高考却能为你做出最好的安排。诚然,高考不能决定你的前途命运,不能决定你的人生方向,但高考却能为你提供改变前途命运,人生方向的机会。著名教育家“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先生,参加三次高考,前两次不尽如人意,但他始终不放弃,牢牢把握高考这个机会,尽心尽力展现自己才能,最终考取北京大学。经过一番努力,他也找到在社会上属于他自己独一无二的角色。永不言弃展现自己最好的能力水平,高考之战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你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位。

高考之梦,如生命中绽放的花蕾,在时光的风中留有余香。40年来,高考是时代转折,进步的标记,也是一代又一代学子泪水与汗水凝结出的符号。回忆当年高考,一小杯冰镇西瓜汁消除夏天的炎热,送来丝丝凉意,在高考考场上超常发挥……每谈起这些,父辈们的笑隐含着太多太多的含义。现在的黄丝带爱心送考车,免费凉茶……又何尝不是社会正能量传递,能帮就帮,多行善举的集中体现呢?每年考题都别出心裁,与时俱进,引导考生关注热点,奉献国家和社会……这无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独特经历,这无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金榜题名,梦想花开,高考的芬芳不绝弥漫于我们心中,散发于社会各处。

“寒窗苦读无人晓,一举成名天下知”。高考途中,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静能苦守寒窗,动辄摘金夺银。青云志,平常心;推开高考这扇门,一花一世界为你绽放,寻找改变,创造属于自己的一路一人生!

点评 得分54分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头化用汪国真的话,以四字格,作排比句,高调点题,显示了议论文轩昂的气势。结尾以“猛虎细嗅蔷薇”,意味深长地揭示了面对高考应有的态度,很有文化性和厚重感。本体部分采用并列式,以首括句领起每段分论点,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为评卷老师节约了时间。不足的是内容稍显单薄,论证方法和语言少了点变化。 (唐卿斓)

漫漫高考路——我看高考

南宁二中 杜小荃

“高考”只单单两个字,却是高三学子白日努力奋斗的目标,夜里辗转反侧的牵挂;是维持社会公平的制度,是普通人上升的阶梯。或许高考更像一条路,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必经之路。回首四十年,漫漫高考路!

对于个人,高考是一条磨砺的路,是一条积累的路。诗人贾岛有言:“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后有人改之为“十年磨一剑,一剑惊江湖”。不管怎样修改,这句诗都强调了磨砺与积累的重要性。而高考又何尝不是呢?只不过于高考;“十年”二字恐怕要改为“十八年”罢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若是没有日复一日的挑灯夜读,怎么会有高考后的欢欣鼓舞?对于个人,高考在于积累,而积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磨砺。

对于社会,高考是一条维护公平的路,四十年来,年年有人埋怨高考的不公平,无非是关乎教育水平,地区差异、题目难易。高考是普通人向上爬行、改变命运的阶梯,高考是对于社会的分层,按照努力划分等级。都说大山里的孩子渴望走出大山,正是渴望高考这样保持公平的途径。从前总说寒门难出贵子,回首四十年漫漫高考路,多少子弟跃出寒门跨过高考这道龙门,正是寒门英杰辈出!对于社会,高考是一条维护公平的路,即使是独木桥,也是平等的。

对于国家,高考是一条选拔人才的路。纵观古今,选拔人才的制度一直在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察举制依据孝廉、品性选官,但权利仍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里。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大大促进了阶层的流动。宋朝时改革了考试制度,据记录宰相多数因科举得到提拔,还规范了考试要求,防止舞弊。明清时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过于死板的制度便得魏源这样能开眼看世界的人才大幅减少。而今天,高考制度规范、纪律严明,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四十年来风风雨雨,高考制度更是一直在改善和前行。对于国家,高考是一条优越的选拔人才之路。

然诸葛亮曾有言:“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我们应为高考制度的优越而自豪,也应不断的反思调整以期再走四十年。地区的差异是否能够调整,题目的灵活度是否可以增进,这些都是我们应当考虑的。另外,作为参与高考的群体,我们也要做到不忘初心,不要因为功利而前行。

高考是一条路,一条凝聚着几代人记忆和情感的路,一条饱含着无数家庭泪汗与笑语的路。它更是一条磨砺个人的路,一条积累自己的路;是一条维护公平的路,是一条改变命运的路;是一条选拔人才的路,一条正在前行的路。回首四十年,漫漫高考路!

点评 得分54分

文章开门见山,简练地点明对高考的看法——“高考更像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不可或缺的必经之路”,既点了题,又提纲挈领,总领全文。在主体部分先从对个人、社会、国家的角度论述高考有磨砺自我、维护公平、选拔人才的意义,再提出对其不足的反思,最后收束全文总结。文中援引贾岛、荀子、诸葛亮的言论,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论据详实有针对性,语言凝练准确,行文从容,持论中正平和,书写整洁清晰。不足之处是前后语句过于重复。 (黄文捷)

家国忆梦——我看高考

南宁二中 李泳劭

我们行于尘世,人生路上,总会面临一些迷茫的路口,总要作出一些艰难的抉择,或是生死一念,或是前程晦明,亦或是家国兴衰,而被我们熟知的高考,便是一个人生的挑战,是一个国家的梦想。

考试,古而有之,昔者为科举,今者为高考。其本质乃为国选材,亦为每个人提供一个成就自己的机会。古人寒窗苦读,所为一朝及第,从而飞黄腾达。然而科举却存在诸多弊端,据史书记载,曾有考生因字拙而落榜,亦有因判官喜好便将优秀答卷埋没者,反观今日高考:多人评改,反复校对……其公平性可见一斑。

然而社会上依旧有怀疑的声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才”,究竟能不能为国奉献?而那些刻若学习的考生名落孙山,莘莘学子所努力追求的,究竟是不是一桩黄粱?答案是显然的。高考所选拔出的,必然是对知识熟练掌握,而学习能力出众者,而国家所需要的,便是这样的人才。高考是一场竞争,亦是共赢,有人成功,有人失利,实属正常,而在高考路上的汗水与努力,并不会付之东流,相反,它会成为人生的印记,化作最芬芳的回忆,四十年的高考,其实意义非凡。

高考,是每个家庭的牵挂,更是国家命运的寄托。古往今来,多少人不止为前程奋斗,更是为实现古之先哲的家国之梦?范仲淹考取功名,心系国家,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周恩来志向高远,道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殷殷热血;张謇高中状元,却弃官从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办实业。漫漫历史长河,淘尽了功利与虚伪,只留下一心为国之人的心胸与梦想。他们都在读书和考试的路上有所成就,却又未局限其中,他们用学习所提升的知识、技巧与素质完善了人生,真正地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如今我们走在相似的路上,依旧身负着复兴华夏的重任,大道之行,晏海清和的图景,正静待展开。高考是平台,连接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平台,更是连接过去与更光明未来的平台。

当我们行于高考路上,谨怀一颗恒念心,倾听家国大道的声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点评 得分46分

文章开头用面临迷茫路口、作出艰难抉择的问题自然引出高考,并扣题点明其对个人对国家的意义,总领后文。接着回顾科举考试,对比科举考试和高考,突出高考的公平性。第三段树质疑高考的观点为靶子进行否定,强调高考选拔出的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并且高考是个人人生的印迹。第四段列举了以实现家国之梦为目标的范仲淹、周恩来、张謇为例,论述高考是国家命运的寄托。最后引用北宋张载名言,号召考生们谨记家国大道,收束全文。高考对个人的重要意义(人生的挑战)没有论述充分,论据少,语境偏于宏大。(黄文捷)

六月的雨与梦想的夏——我看高考

南宁二中 黄止非

从未意识到自己与高考的距离是这样的近。过去的十六年哪怕被告知一切是为了高考,却也从未比这场雨所告诉我的来的真切。

是毫不留情的砸下,击打在任何可以击打到的地方,伴随着沉闷的雷声,虺虺震耳。于是夏雷滚滚里,肆虐的雨大声宣告:高考来了!

高一还未真切,高二已然压抑,高三还在落笔——这就是六月的雨?

“三,二,一,茄子!”快门按下,照片里定格着所有相伴三年的面庞。是这个人脸上熟悉的弧度,是那个人被“取笑”三年的表情,是校门口依旧坚守的校训石,是那片还未有太多改变的扁桃树荫,是白的耀眼的日光和蓝的让人流泪的天。于是它成为匣子里的珍贵,是青春与梦想的十四行。

六月不仅仅是雨。

对于高三的学长学姐,似乎六月成了狂欢。之前每次打高三门前路过,若是风大一些,总会听到白花花的试卷从桌上滑落,探究的向里一望,是头也不抬的奋笔疾书,是课间放空的沉重茫然,空调的凉风不疲倦的工作,却似乎被山高的习题笔记拦住去路。六月的来临却好似按下了什么的“play”键,浩浩荡荡的喊楼,热切的考后约定。我曾好奇询问,一学姐故作洒脱:“反正都这个时候了,‘莫斯科’是不相信眼泪的。”

哦,六月不相信眼泪的。

在一众的加油呐喊声里,他们大包小包的走在人群里,这不是个好天气——风急雨大,伞被艰难的夹在手弯,被风吹的摇来晃去,终于浇湿了怀里一大捧课本试题。我看着他们走近校门,合影拥抱后,带着火红色的贴纸毅然走出校门,仿佛手中的利剑准备出鞘。

高考如约而至,而后校园莫名安静了。这陌生的六月。

讲台上是执教三十多年的老教师:“接下来就是你们了哦,明年的今天。想当年我们这一辈人高考的时候啊……”他一向严厉,谈起高考脸上却多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似乎是感慨,又似乎是怀念。

各科科代表抱回来一捆捆复习书,在书柜堆满后又在桌子上摞起高高一沓,窗外又是沉闷的风,似乎传来不远处一个考点的铃声——这是我们高三征途开始的号角。

家里的小叔小姨、哥哥姐姐以过来的人身份拍着我的肩膀,一番长篇大论后中心论点只有一个,高考是追求梦想的起点。有一句歌词说的好:轰轰烈烈的考试让我们长大,梦想在盛夏开花。

六月的雨与梦想的夏,明年的六月,期待着拔刀一战,征途八方。

点评 得分54分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但叙事没有平铺直叙而特有张力。作者从“六月的雨”起笔,让“肆虐的雨宣告高考来了”,然后不动声色地选取几个特写镜头:高三学子的留影,奋笔疾书的淡定,离校前的毅然。接着笔触回到自身,及老师的感念,同学的憧憬,家人的鼓励。从容行文,在记叙中步步扣住主题,最后水到渠成地点题--“梦想在盛夏开花”。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读来却耐人寻味。不足的是,作为一篇应试作文,结构稍无整饬感,作为记述文,描写和抒情的味道浅淡不足。 (唐卿斓)

致同学影的一封信——我看高考

南宁四中 吕熙雯

爱的同学影:

许久未见,今偶忆起,高考恢复至今已有40周年,再记得日前你与我述高考之艰辛,不禁想与你再探究一番。于是我的文字,手捧鲜花,冒昧地打扰你了。

若要我说,智慧是一盘茶饼,那么高考就是一壶沸水,经过沸水的冲泡,幽远的茶香,方可尽显。有人说,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看则不然,应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四十年前,高考是一个时代的拐点,而四十年后的今天,高考是一个人人生进步的阶梯。

如此说来,我亲爱的同学影,何不把高考作帆,以身作船,让风带你走近梦想的栖息地。

也正是因为高考,正是因其广阔性,我们的思绪才不会止步于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而是得以与鲁迅一起针贬时弊,与美国作家梭罗一起垂钓一夜星辉,与无数无数的名者,开始了精神的对话。如今的你,有着远方的情怀,有着宁静的诗意。大数据时代,你不用担心灵魂是否走得太慢,它已然在精神的广场上打马而去。

我亲爱的同学影,我并非希望你借此为高考的艰辛开脱,而是由衷地希望你,能从高考的更为深处的内涵中得到些什么,让你的精神世界更为悠然。

高考,从表面上看,是两日的考试,而往深处一究,却是一个过程,从儿时开始,到几近成年,可谓是一段苦行僧般的岁月。数十年的坚持,大概就是你觉得最难的修行吧,且先看西西弗斯,当时西西弗斯因触犯众神,而被罚着推一块巨石上山,而每当巨石快要到达山顶时,神力便发挥作用,石头又滚回了山底,如此日复一日,愤怒,无力,涌上西西弗斯的心头。而当他发现,他的身体和石头的碰撞能发出美妙的音乐,他已不再在乎神罚,而开始乐于把石头推上山,神罚,却自然地消失了。

如今的我们,犹如当初的西西弗斯,把高考当成了一项任务,而不去细细倾听高考与灵魂碰撞之时,所发出的音乐,叮当作响时,你已然站在了终点。

我亲爱的同学影,高考,众说纷纭,我也只是其中的参与者,也唯独盼望你能从中看到高考的风姿,与其一起奔向远方的远方。

最后的最后,我仅在此等待你肩扛抒情诗而凯旋。

你的同学

2017年6月7日

点评 得分50分

选用书信的形式,便于创设一种与友笔端闲谈娓娓道来的情境,自由表达个人的思考体验,使行文亲切自然。对高考的看法,聚焦为“今天,高考是一个人人生进步的阶梯”,肯定高考对于考生有提升精神世界、磨练意志品质的意义,清澈平易不高调,代表不少同学的心声。善用比喻,如“智慧是茶水,那么高考就是一壶沸水,经过沸水的冲泡,悠远的茶香,方可尽显”等,增添了文彩。西西弗斯的传说是个很好的素材,可以类比高考对意志品质的磨砺,但因作者对其分析过于含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语言的含而不露是一种唯美的追求,但是在考场这个特定环境中还是有必要把观点讲得直白些。书信的正文后面应该有致敬语。 (黄文捷)

中国材·高考造——我看高考

南宁二十八中 陈光辉

1977年,邓小平恢复了高考,让它重现活力。而应届、往届考生相继参加考试,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尊严。如今四十年过去,高考改革再改革,但无法改去的,是之后的回忆。

教育,一直是各国所重视的,中国也是如此。但经过“文革”的伤害,被蛇虫咬过一次的人们早已惧怕。邓小平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能恢复教育方面的运转,也终于有人参加了高考。但其中艰辛我在这里不想再多说什么。或许是人的执着用在了别了地方上,高考并不是迎接了所有高三学子,就像大海再怎么广阔,也容不下一只淡水鱼的存在,我在这里实在不想举出实例。

套一句老话,叫“学无止境”。是的,世界这么大,就算让你游戏了一圈,你就能找到新的化学元素?就能知道全世界的新生岛?世界正等待人们去探索,却永远也探索不完,再美丽的伊甸园照样会有蛇,再强大的秦国依旧有赵高。抱着永远学习下去的心,而不是限定学习范围,或许上帝会睁开你的第三只。

萧杀勇而不智,何异于纸上谈兵?若项羽能理性用事,在鸿门宴上怎会放走刘邦,闹出千古笑话?若张飞不在练兵时严历过分了,怎会有部下杀他?若尚雯捷在选歌时不一味地改传统歌曲,怎会被传统音乐家斥骂?高考亦是如此,面对它而表现出有勇无谋的样子,就会被它无情的点中破绽,难以翻身。

惧,这是七情之一,在高考里并不少见,这是人的弱点,谁也没办法。若是惧中带智却也无能。真正的考生会不是这样的。

暂且用老虎比喻吧。若见到它便和他死拼,不说力尽,你觉得人能胜虎?这便是笨,若见到它就立马跑,则是十足的懦夫;见到它吓它一会再跑,则是傻子。而真正的考生,会利用身边的利器驱赶它,亦或是用毕生所学和它周旋,过了很久,这四个人剩下的只有后者。这才是真正的“武松”。

考是人生的一只虎,以后还会见到更多更大的“虎”。唯有沉着应对,不惧怕,不单用智,它再强大,也只是个猫科动物。

点评 得分38分

文章开头先回顾了1977年的高考,再提及教育是各国重视的事情、当年恢复高考的努力、学无止境、勇和谋……最后点明应对高考的态度——怕是没有用的,“唯有沉着应对,不惧怕、不单用智,它再强大,也只是猫科动物”,基本落实了写作要求。正题为“中国材,高考造”,肯定高考对于选拔人才的作用,而正文与此没啥关联。思维跳跃太大,有很多诸如“或者是人的执着用在了别的地方”“再美丽的伊甸园照样会有蛇,再强大的秦国也会有赵高”“上帝会睁开你的第三只眼”这种本身就费解、更无法确定其与前后文联系的语句,段落之间关联性不强。 (黄文捷)

关心时事仍是考生的必修课,南国早报“大家来写高考作文”优秀作品刊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