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決定一個人高度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能力

「传统文化」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

「传统文化」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
「传统文化」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

一個人之所以平庸,很大原因就在於沒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經濟學上有個著名的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部分只佔其中很小一部分,約佔20%,而其餘的80%儘管佔多數,但卻是次要的。其實在我們每天忙碌的事情中,只有極少部分是真正有價值的。

很多人埋怨生活累,其實是心累。說白了,就是因為你沒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什麼才是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

丁肇中先生說過一句話:“一件事情,你只要花一點力氣就做得比別人好,你就會喜歡上這件事。”這就是你應該會喜歡的事情。國學漫畫大師蔡志忠先生也說過“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把它做到極致,才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尚書》有言“惟精惟一”,就是要告誡我們要把心思鎮定下來,一心一意的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像庖丁解牛,梓慶削木。而決定一個人高度的,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的能力。

「传统文化」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

一、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情,就是支點。

中國書畫一代宗師齊白石,絕對稱得上大師,不完全統計,他存世作品數量就近4萬餘幅,而與齊白石齊名的國際藝術大師畢加索,存世作品也不過3.7萬餘件。

齊白石出身貧寒,11歲開始打柴、放牛、撿糞;13歲開始扶犁、插秧、收稻。直至27歲才正式開始學習畫畫,他一天不畫畫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癢。

初學篆刻時,齊白石經常不得要領。一次,他的朋友告訴他學好篆刻有個竅門:挑一擔拙石放家裡。隨刻隨磨,等到刻上三四個點心盒,石頭磨成石漿的時候,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

於是,齊白石真的這麼做了。他弄回許多石料,刻完磨掉,磨完再刻。屋內一個地方弄溼了,換個地方再繼續......直到整個屋子沒有一塊乾爽的地方為止。

他就這樣專心致志地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拙石越來越少,地上的淤泥越來越厚。當一擔拙石都化成了泥,齊白石也練就出了一手篆刻藝術。

「传统文化」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

齊白石刻的印,雄健而洗煉,獨樹一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多年後,當齊白石回想起自己學習篆刻的經歷,寫下了這樣兩句話:“石潭舊事等心孩,磨石書堂水亦災。”

齊白石有句名言,“不叫一日閒過”, 在生活艱難的時候,賣一張畫的錢還買不到一顆白菜。但不論生活如何艱難,他仍每天堅持作畫,終於在60歲,聲名鵲起,迎來事業巔峰。

《周易》言,“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命運就是這樣,有人年少成名,有人大器晚成。你的黃金時代不是不到,只是時候未到。關鍵是我們能否把握當下,時時修煉自己,不斷積澱提升,才能在機遇來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

對齊白石來說,勤奮絕非一時興起,而是一生的習慣。他對畫畫和篆刻的堅持,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愛。

優秀的人從來不會因為現有的成就而停留,他們時刻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在勤奮中追求更精湛的技藝。正因為這種勤奮和刻苦,才使得齊白石“衰年變法”,成為名揚中外的藝術大師。

「传统文化」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

二、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你就贏了

劉若英出生於一個背景雄厚的家庭。祖父畢業於黃埔軍校,與陳賡等人是同學。

在所有人看來,劉若英理所當然是要出落成大家閨秀的,然而,在她高中畢業之後,卻毅然決然選擇去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學音樂專業,理由則是自己喜歡音樂。

這個選擇是非常艱難的。劉若英從小就生活在優厚的家庭環境中,周圍都是一幫人侍候著,去美國,就意味著要一個人獨立生活,但她還是果斷選擇了出國。

那個時候,家裡不給她一毛錢生活費,全部是她自己賺來的。最累的時候,“晚上去餐廳洗碗,假日到中國城賣床墊。”“太苦了,經常哭到頭痛、甚至嘔吐。”

一個小姑娘,身處異國他鄉,孤獨感可想而知。但她咬牙挺了過來,取得了古典音樂學士學位。

「传统文化」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

1991年,劉若英21歲,學成歸來。

不希望通過關係找工作的她,一次機緣巧合,認識了滾石唱片製作人陳昇。陳昇迅速看到眼前這個姑娘的可塑性,讓她到自己的工作室工作。

劉若英動搖了。她想出唱片,並把這個定做自己未來幾年的目標,由於某些原因,家人堅決不同意劉若英這樣的規劃。

為了得到進工作室的機會,她放棄了舒適的居住環境,從家裡搬出來。每月一萬臺幣的工資,8000用在住宿上面,最窘迫的時候,連飯都吃不起。

可娛樂圈並不好混,滿心期待有一首屬於自己歌的劉若英,掃了三年的廁所,在工作室做了三年的助理。

直至1995年,機會降臨,她出唱片,她演戲,她得了影后,迎來了人生的巔峰。

“人生最大的精神享受就是自我實現。我們活在世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上要做的事情,並且在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而且,只要把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所謂成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專心做好一件事,麵包就會來,榮譽也會來,該給你的禮物,命運一樣都不會忘記。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你就贏了。

「传统文化」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

三、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是修行

《傳習錄》中王陽明弟子問道:怎樣才能做到‘惟精’、‘惟一’呢?

王陽明回答:“‘惟一’是‘惟精’的主意,‘惟精’是‘惟一’的功夫,並非在‘惟精’之外又有一個‘惟一’。‘精’的部首為‘米’,就以米來作比吧,要使米純淨潔白,這便是‘惟一’的意思。如果沒有舂簸篩揀這些‘惟精’的工夫,米就不可能純淨潔白。春簸篩揀是‘惟精’的工夫,其目的也不過是為了讓米純淨潔白。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都是為了獲得‘惟一’而進行的‘惟精’功夫。說白了就是朝著心目中唯一的最高目標須臾不斷地努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無論是花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生一世。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變、不變換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不偏不倚,此乃中正之道。

真正決定一個人高度的,不是天分,也不是運氣,而是嚴格的自律和高強度的付出。

成功的秘密,並不是秘密,那就是不停地做,堅持不懈的做。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如果你真的努力了,目標明確了,你會發現自己比想象的更加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