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奪走了李詠的生命?

近幾天朋友圈、微博都被一條消息刷屏,CCTV前著名主持人李詠因患癌症醫治無效不幸離我們而去了。大家在對李詠的逝世表示痛惜的同時,都想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病魔讓他英年早逝。從李詠愛人及中國播音主持網的消息,似乎是“喉癌”奪走了他的生命。


“喉癌”奪走了李詠的生命?

對於普通人來講,談癌色變。依稀還記得9年前羅京因惡性淋巴瘤去世,就在2月前癌症發生在了年僅35歲的羽毛球傳奇人物李宗偉身上。一旦患上癌症,相當於被判了“死緩”,儘管今天的醫療技術已經相當發達,癌症仍然是一個世界性醫學難題。

喉癌是頭頸部常見惡性腫瘤,在臨床上,可分為I、II、III、IV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早期、中期、晚期,分期越高,病變越晚)。越是早期病變,治療效果越好;到了晚期癌症,治療效果就越差。權威數據統計,早期喉癌經治療後5年生存率達75%-90%。針對喉癌,特別在早期病變時,我們能及時採取措施,積極治療,還是能獲得很好的療效。但是好多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因此,作為非醫學專業者,如何能提前發現喉癌、乃至預防腫瘤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


“喉癌”奪走了李詠的生命?

聲音嘶啞一般為喉癌首要症狀


那麼,出現什麼樣的症狀需要我們警惕喉癌呢?不是所有的咽喉不適症狀都要立馬去醫院,去做所謂的全面檢查。按腫瘤發生於喉部的不同區域,喉癌可分為:聲門上型喉癌、聲門型喉癌、聲門下型喉癌、跨聲門型喉癌。最多見的屬聲門型喉癌,約佔60%;大約30%為聲門上型喉癌,聲門下型喉癌少見。不同區域的喉癌表現出的症狀也不完全相同,早期症狀有時不典型,容易忽視而使病情加重變為晚期才引起重視。晚期喉癌常表現為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咯血、咽喉痛及頸部出現腫塊等,出現這些症狀一般不易漏診。那早期喉癌的症狀有哪些?怎樣才能做到早期發現呢?

聲門型喉癌病變位於聲帶,早期就能引起聲音改變,出現如聲音嘶啞、發音疲勞,但是也容易誤以為感冒、喉炎而忽略。所以如果年齡大於40歲,聲音嘶啞經過治療,發病時間已超過普通炎症的病程時間2周以上,病情不能緩解,就需要我們警惕,及時去醫院耳鼻喉科進行全面、細緻的電子喉鏡檢查。

“喉癌”奪走了李詠的生命?


位於聲門上或聲門下喉癌早期症狀都比較輕微或不明顯,不容易發現,腫瘤發展到晚期才可能出現比較明顯的症狀。聲門上型喉癌患者常誤以為慢性咽炎而延誤診治,症狀不典型,或僅有咽部異物感、咽部癢感、吞嚥不適感或者頸部包塊等。聲門下型喉癌早期位置較隱蔽,有時喉鏡檢查也容易漏診。對於40歲以上患者,尤其是有菸酒個人史的,如果短時間內(1-3個月)內突然出現聲音嘶啞,咽部疼痛或者頸部無痛性包塊等不適症狀,經治療效果不佳,就必須引起重視,行全面、細緻的檢查明確,避免漏診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總體上,喉癌以男性患者居多,男女比約7~9:1。


“喉癌”奪走了李詠的生命?

針對喉癌,什麼樣的人群更需要警惕?

1:長期吸菸:長期吸菸者患喉癌的風險較高,約是非吸菸者的3-39倍。

2:長期飲酒:有統計,長期飲酒者較非飲酒者患喉癌的風險增大,約1.5-4.4倍。

3:既往有喉乳頭狀瘤、聲帶白斑病史:喉癌的癌前病變中包括成年型喉乳頭狀瘤、聲帶白斑,有進一步癌變可能。

4:長期接觸有機化合物、化學煙霧、粉塵、工業廢氣、放射性同位素等。

5:長期不愈的慢性喉炎患者也需警惕癌變可能。

治療喉癌最好的方法是早發現,早診斷,規範化治療。目前診療技術的不斷提高,電子喉鏡檢查以及新開展的NBI喉鏡檢查是我們發現早期喉癌比較可靠的手段。因此,對於年齡大於40歲,出現了早期喉癌相關症狀,有上訴高危因素的人,應格外提高警惕,儘早去醫院明確診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