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农业局:全力推进产业扶贫 做到“四强化、四全面”

廊坊市农业局:全力推进产业扶贫 做到“四强化、四全面”

9月4日上午,廊坊市农业局召开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新闻发布会。十余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此次发布会。

廊坊市农业局:全力推进产业扶贫 做到“四强化、四全面”

会上,廊坊市农业局产业扶贫办公室主任张学华就该市产业扶贫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通报。

强化组织保障,全面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成立了廊坊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全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深入摸底调查,掌握实际情况,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问题等情况进行细致摸底调查。印发了《廊坊市农业产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建立产业扶贫重点任务清单和产业扶贫重点项目台帐。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产业扶贫就业脱贫工作包联制度,明确10名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联一个县(市、区),有效促进了产业扶贫就业脱贫工作的开展。

强化学习培训,全面解读扶贫方针政策。结合廊坊市实际情况,按照 “因户制宜 一户一策”的要求,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产业扶贫就业脱贫全覆盖。明晰扶贫措施,着力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项收入,为贫困户量身打造脱贫计划。系统地对广大基层扶贫工作人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政策解读与培训,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全市扶贫干部的政策水平、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学习先进经验,确保产业扶贫全覆盖,组织召开廊坊市产业扶贫工作调度会议,认真学习省农业厅总结推广的十大产业扶贫典型模式。

强化政策落实,全面发挥产业扶贫带贫作用。对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开展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推荐就业岗位,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来增加工资性收入。对自主发展能力不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在保障合法权益的基础上,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将承包地经营权、闲置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到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种养大户和原长期经营管理的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由经营主体统一经营,采取“保底+分红”模式,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源变资本、资产变股份,来增加转移性收入。

强化作风治理,全面落实整改要求。狠抓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对产业扶贫领域的微腐败实行零容忍,打造产业扶贫领域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狠抓国家和省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制定印发《国家和省考核反馈意见中涉及产业扶贫就业脱贫问题专项整改工作方案》,各地正在按照方案要求抓好整改落实。狠抓政策不落实清理,制定符合本地区农业农村产业扶贫现状的整改措施,对2017年产业扶贫脱贫攻坚政策不落实问题进行专项清理整改,确保全市产业扶贫政策落地见效。

据介绍,安次区现有贫困人口95%以上为因病、因残、因缺劳动力致贫,且分布稀疏、分散、不集中。为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所有贫困户通过产业就业实现稳定收入”的目标要求,安次区确定了“4+2+1”扶贫模式(4即:养兔、养鹅、扎花、风筝制作四个产业基地;2即:代种代收、土地流转两个增收平台;1即:扶持万森公司产业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8月29日至31日由省旅发委副主任赵学锋带队,省农业厅产业扶贫办副主任赵景山、省旅发委主任科员马涧椋一行三人对廊坊市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督查抽查。督查组对廊坊市产业扶贫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督查组长赵学锋指出,廊坊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产业扶贫方面扎实起步并富有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在非贫困地区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帮扶的真扶贫、真脱贫、脱真贫的有效路子。

最后,张学华主任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四个坚持”(即:坚持党政同责,落实产业扶贫责任;坚持深挖细查,落实各项整改要求;坚持典型带动,推广先进扶贫模式;坚持高标定位,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水平),进一步增强贫困户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面完成“到2018年底,全市所有贫困户实现产业扶贫就业脱贫全覆盖,到2019年底,全市所有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就业脱贫等帮扶措施实现稳定增收,达到退出标准”的任务目标。(周云峰 通讯员 王斌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