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闻文化的味道,感受历史灿烂的时光

田园淡入

从不相信桃花人家贴得如此之近,最忘不了村野中透出的那份清雅与恬淡。

油菜花黄淹没了音符般的田埂。

古树,红叶,茅屋,浓郁的村庄秋色最美,蓑翁,牧童,耕牛,和谐的田园风光易醉。

篱园的旧墙粗瓦倒映在池塘里,激起了太多的原始冲动与渴望。

闲不住时,读几本《千字文》与《家礼》,有所悟时写几首田间小诗。

一群布衣贵族,不是在山坡上席地会友,就是在地凹里抬锄种桑!


闻一闻文化的味道,感受历史灿烂的时光


2

解读马头墙

上披着山里湿辘辘的薄云,怀里搂着青丝丝的炊烟,翘首雄居在点与线搭建的落檐上。

每一撮黛瓦里,都夹带着中国徽派建筑的一页页辉煌!

你安份地挨坐着,在青山、绿水的偏远地界修炼,终成就了本土建筑的标志。

你深沉地凝视,是固守孤墙天井的一位哨兵,身后的文武阵脚,黑压压如蛇一样。

你像“五岳朝天”,所有的过眼烟云,都留在了走商岁月的脚板下。

翘首是能看到新安江远去的孤帆,抬头只够着贞洁牌坊冰凉的石顶。

斑驳的粉墙黑线上,是谁写满了世代儒商的酸楚?

高高挂起的一叶小窗,却见证了多少徽州女人的痴情与绝望!

闻一闻文化的味道,感受历史灿烂的时光

3

烟霞龙川

翻开数卷胡氏宗谱,有谁能忘记这惊天动地的人物挂线?

看船形村落藏着五百年神秘,是风水宝地,中国龙川!

手捧凤头山顶飘逸的幽香烟霞,品读八百年来的历史味道。

一条亘古小溪载满太多的徽文化,一座胡氏宗祠穷尽了所有子孙的风光!

龙须山脉冲霄的霸气,鞭策着山下的胡姓人家,用牌坊书写着每一季节的耕读辉煌。

春去冬来的一次次生命消涨,虽牵扯了丁氏单传的几分悲壮,又有多少通转楼故事嵌入了进士巷。

从府第栉比的水街走过,脚下石板道垫着的是一卷卷程朱理学!

收拾起登源河水迷人的平静,官桥上嬉戏的小孩与鹤发童颜的老人,不就是一幅天人和合的乡土画?


闻一闻文化的味道,感受历史灿烂的时光


4

唯美水口

风水理念的精髓,融进了乡土徽州的每一角落,而天然的村落水口成了最富有创意的脚注。

一草一木,记载的是如何光宗耀祖,一桥一阁,贯穿着宗族脉络延续。

乾坤图上写着徽州始迁祖的志向,敬爱堂里倾注了多少子孙的孝道。

来龙山的“狮象”,筑成了村落的骨骼,门前圳里的流水,日积月累着徽州人的思索。

古树藏风养气,意在障空补阙,廊桥镇邪锁关,又承荷着一片片吉祥寓意。

每一个水口都弹奏开族者思想的旋律,凝聚起繁荣的人气。

朝笏山下有兵部尚书返乡的脚印,杨林桥头有文化巨子求学的背影。

水口庙的太阳菩萨,又曾保佑了多少徽州臣民子孙。

唯美水口 —— 农耕社会生态学上的典型,水口唯美—— 徽州明清古村落思想的点睛。

闻一闻文化的味道,感受历史灿烂的时光

5

扬之河的诉说

唐朝开始在华阳立县,到宋代始筑巴掌城墙。

东南西北街巷,紧绕着“中正坊”这个轴心。

永不疲倦的扬之河水从隋唐流过了宋元明清,又多少次留驻“三胡”廊亭。

“八山一水一田”的贫乏,却铸造了“邑小士多”的几多辉煌。

城西快活林里,看朱元璋初闯天下;城东清河门外,听苏辙吟诗声声。

从徽杭古道一路走来,求生的脚步匆忙而又艰辛。

石阶、磨崖、茶亭、古桥,见证了多少人物风流!叹徽溪东流,终挽不住浣纱女四季青春。

梓潼山前,桑田变换如烟。


闻一闻文化的味道,感受历史灿烂的时光


耕读人家

窄巷深处弥漫着阵阵徽韵,石板古道勾画出水墨山村。

关不住的是满园徽州书香,锁不下的是一片高墙寂静。

陈旧门楣上写着“瑶琴一曲”,残缺对联里也充满“花萼相印”。

院内有金匾题额,中堂由字画镶嵌。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左儒右贾,造就了新安祟文气派,官宦人家,总有几个徽商缙绅身影。

进可独闯官商天下,退则可筑就清平世界。

闻一闻文化的味道,感受历史灿烂的时光

陶醉水街

曲水桥边盘踞着几户新安人家, 径溪两岸便有了长长的水街尽头。

岁月铺垫起一条条石板路,生活错落着座座望街楼。

石桥连着粉墙两岸,前铺后坊翻阅着每天的兴奋与忧愁。

水上石阶送不完一代代乡妇洗菜浣衣,河中踏步接不尽一个个村翁趟水过河。

近见倒影村姑却浪漫梳妆,远眺水花,那是三岁顽童下水捉鱼。

淘不尽的山宝从这里出去,买不完的洋货妆点着山民每天的美丽。


闻一闻文化的味道,感受历史灿烂的时光


祠堂辉煌

谁都在意自己的家族历史,一代代忘不了对列祖列宗的夸耀。

中原大族的骤然失落,让简单的生存理念在徽州祠堂里稍稍膨胀。

家族追求的神圣,少不了祠规族条的经典教化。

徽州人平生的骄傲,仅仅是为了祠堂王国的精神满足。

每一根硕柱镂刻着忠孝廉节,每一片砾土都浸染着家族脾气。

五凤楼的豪华反复强调着伦理学的权威。巨石狮的肃穆一再宣扬的是等级与尊严。

每次开祠堂大门,多半是在执行“家法”。

每次族长的发号施令,又编织了额外的道德绳索。

族谱、堂匾、旗杆石啊......通转楼的天井里容不下太多的溢美!

祠规、禁碑、石牌坊啊......总是伴着沉重的脚步,背诵着前人的教导与后人的悔过!


闻一闻文化的味道,感受历史灿烂的时光


山珍滋味

岩邑的山厚重而味醇,源头的水洁净而有灵性。

生存欲望让山里人无法轻松,生活艰难需要一辈子肩负勤奋。

说什么靠水吃水,臭鳜鱼里分明是徽州男人汗水的滋润。

说什么靠山吃山,腊火腿中每天存蓄了徽州女人的奢望。

山货的吃法在纯,莫过于 “一品锅”七八层学问。

野菜的味道很鲜, “十碗八”才见“吃”文化地道。

用心品“赛琼碗”方知徽菜有宗,用情捏“水馅包”叹徽州男人有福。

最下等的徽厨,精心琢磨创造了一种民间菜系。

不显眼的徽馆,走南闯北拼出了满园美味世界。

闻一闻文化的味道,感受历史灿烂的时光

10

行孝与谦让

徽州人把一样东西藏进心里,徽州人把一种责任留给了子孙。

没有人能破译这斯文的遗传,没有人能理解对《家礼》的较真。

八百年朱熹的训化,毋须再贴上什么道德标签。

春夏秋冬的重复,也没有人敢冒犯这理学的贤圣。

行孝是做人的根本,谦让是徽人的本性。

“退一步”格式成世俗传统, “谦让墙”早就垒进了衣食住行。

族条祠规全是劝善咒语,《二十四孝》是徽州人心中的圣经。


闻一闻文化的味道,感受历史灿烂的时光


11

搭台做戏

徽州庙会的社戏,源自简单的与祖同乐,繁锁而虔诚的祭祀仪式,是想驱逐阴世的寂寞,又想赎尽今生的罪过。

族人热衷的傩舞,无意中拉开了徽戏语言生产的序幕。

山里人搭台做戏,用故事传颂着善良与淳朴,或用罚戏解说着生活的对错。

劳动的节奏是最美的创作,情感曲线怎挡得住舞蹈的诱惑?

一卷族谱就是一部戏的“脚本”,剧情是子孙一代代的喜怒哀乐。


闻一闻文化的味道,感受历史灿烂的时光


12

不朽的民谣记忆

摇起外婆的小竹马,听着一遍又一遍喃喃的启蒙声。

都从春夏秋冬唱起,沧桑老人用这种方式传承文化。

都从鱼鸟草虫开腔,用心记实着每天的直觉。是谁先唱出“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几乎成了几百年来徽商的绝响!

是谁先采撷了封建男女心中的“映出红”,第一次喊出了“讨爱情”!

一曲曲没完没了的“读书郎”,曾开启过多少扇智慧而又荣耀的大门。

一段段无奈的“送郎调”,湮灭的是一幕幕人生悲壮。

许多不朽的积淀,都在这不经意的口语中,只有用心链接,才能记录下这鲜活的集体见闻!


闻一闻文化的味道,感受历史灿烂的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