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你出境遊了嗎?處境游大數據來咯,你的錢包癟了沒?

根據《南華早報》援引機票代理商天巡的數據,今年國慶小長假期間,中國赴美機票的訂單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42%。即使考慮到去年國慶和中秋是並在一起的小長假,超過四成還是一個顯著的跌幅。

旅遊業一直是中美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最活躍的部分,為美國貢獻了 280 億美元服貿順差。據商務部測算,2016 年中國遊客在美人均花費約 1.3 萬美元,遠超其他國家遊客在美花費,當年旅遊支出高達 352.2 億美元,平均每天為美創造約 9700 萬美元收入。

2017 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突破了 1.3 億人次,保持著世界第一大出境旅客源國的地位。今年上半年出境遊的人數繼續增加,同期上升了 15%,但在這股旅遊熱潮中,美國作為目的地的熱度不升反降。今年到目前,中國遊客赴美數量總體下降了近 5%。

人們很容易把旅客人數下降和中美貿易戰聯繫到一起。《南華早報》指出,今年 2 月和 3 月的機票訂單數量還是上升的,隨著特朗普 3 月末簽署增加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的備忘錄,中國遊客去美國的數量開始下降。今年 8 月,中國赴美機票訂單同比下滑了 8.4%。

十一你出境遊了嗎?處境遊大數據來咯,你的錢包癟了沒?

但這兩者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那麼強。中國消費水平對人們選擇旅遊目的地的影響要更直接一些。因為國民承受的經濟壓力可能讓消費的步伐放緩。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5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 3.03 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 8.5% 的增速創下了 15 年以來的新低,之後幾個月的名義增速也都沒超過 10%。作為對比,2017 年一整年裡,只有 12 月的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 10% 以下。

儘管經濟學家和宏觀分析師認為衡量地區消費水平更應該以居民消費支出恢復增長為例 —— 消費支出數據包括教育、醫療、文化、藝術、服務、金融中介、保險以及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等消費支出 —— 這些都被社會消費品數據排除在外,他們指出 2017 年消費支出對 GDP 增速的貢獻較 2012 年提升了 8%。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中國居民部門的負債比率已經接近 50%、達到歷史最高。其中大約有 70% 的信貸是住房貸款。另外,根據央行數據,截至 2017 年 10 月底,短期住戶類消費貸款由 2010 年 1 月的 6821 億元增長至 2017 年 10 月的 65594 億,漲幅近 10 倍。

所謂短期消費貸款指的是用於裝修、旅遊、留學、消費等用途的貸款。

十一你出境遊了嗎?處境遊大數據來咯,你的錢包癟了沒?

當中國居民選擇境外旅遊目的地時,可能更青睞泰國、日本等東南亞城市,畢竟去這些地方要比美國便宜不少,而且花在交通上的時間也短得多。去一趟美國即使來往直飛也要花去一天一夜,不少人遠途歐美遊都是假期前後各請幾天假然後湊個 10 天假期再去玩。

根據《CCG 研究報告》,2016 年,接待中國遊客最多的國家是泰國,共計有 875 萬,日本的中國遊客達到 637 萬,選擇美國旅遊的約 300 萬。而在《2017 出境旅遊大數據報告》中,2017 年泰國的中國遊客數量上升至了 980 萬,日本也增加了近 100 萬的中國旅客。這份報告沒有提供美國相應的數據,但是在最受中國遊客歡迎的 20 大目的地國家排名中,美國只跟在菲律賓後面排在第八。

十一你出境遊了嗎?處境遊大數據來咯,你的錢包癟了沒?

中國遊客對於東南亞的熱情還在上升:2018 年 1 至 8 月到尼泊爾旅遊的大陸游客相比去年同期增長 45%,柬埔寨預計 2020 年至少接待 330 萬人次的中國遊客。

中美航線則與旅遊情況相輔相成。一方面航線是旅遊的渠道,另一方面,旅遊的熱度也決定著航線是否有必要存在。

從中美航線的角度來看,一些原本火熱的航線逐漸沉寂。美國的那些航空公司們在中美航運的運力投放減少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航空,它先是 5 月宣佈停飛北京-芝加哥航線,又決定在 10 月停止上海-芝加哥航線的運營,後者是美國航空 2006 年進入中國市場時開闢的第一條航線。在過去兩年,美航在中國市場減少了約 36.3% 的運力。

美國航空負責網絡與時刻規劃的副總裁 VasuRaja 表示:“兩條航線(北京-芝加哥、上海-芝加哥)都是巨大的損失製造者。”

根據飛常準的數據,2017 年美國航空上海浦東-芝加哥航線的平均客座率達到 79.7%,但其客運量自 2012 年開始就逐年下滑,2017 年客運量為 115376 人次,同比下降了 1.14%,與 2015 年相比更是下滑 9.78%。

根據民航諮詢機構 CADAS 的數據,北京-芝加哥航線在 2017 年前 10 個月裡平均客座率雖然達到 80.9%,但是同比下滑近 5%,客運量同比也下降了 5.2%,與 2015 年同期相比更是下滑 12.7%,是從北京始發的中美航線中下滑最厲害的一條。

中國政府的補貼一度讓美國的航空公司感受到來自國內三大航(東航、南航、國航)的壓力。在二三線開闢赴美航線的三大航靠著補貼甚至讓財報顯示盈利,不過總體而言,二三線城市飛往國際城市的旅客還是不足以支撐航線運營。

雖然像是北京-洛杉磯、北京-舊金山的航線熱鬧依舊,不過總體來看,中美客運量已沒了節節高的勢頭。根據飛常準向《好奇心日報》提供的數據,中美航線往返客運量從去年年初 60 萬左右一度達到 8 月的 78 萬。今年 3 月,這個數字落到了 67.9 萬。

十一你出境遊了嗎?處境遊大數據來咯,你的錢包癟了沒?

至於外界猜測美國針對中國的簽證收緊從而影響中國居民赴美行程這一判斷,目前也很難說。

今年 6 月,可能導致部分中國學生簽證期限縮短的調整也生效了。不過,美國移民局簽發的商務/旅遊簽證(B1/B2)的數量並沒有出現明顯下降。去美國旅行,往往提前申請簽證。美國移民局今年 3-8 月份發放的商務/旅遊簽證數量相比去年同期少了 6.6 萬,簽證可能會有些影響,但沒有更多的證據支撐這一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