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中国又一千年沙漠变农田


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交界处的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其总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

大约在5世纪时期,毛乌素南部(今靖边县北的白城子)曾是匈奴民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当时这里绝大部分地方是水草丰美、河水澄清、风光宜人、草滩广大的好牧场。

后来,由于不合理开垦和气候变迁,加上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便形成了后来的沙漠(沙地)地带。

毛乌素沙漠始积沙于唐代,历经两千多年的成长与逐渐扩展,至明清时形成了茫茫大漠。

1959年,我国开始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

从上世代60年代开始至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在剥除玄虚、损耗之外,我国在治沙方面实实在在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大量农民自发治沙、企业投入治沙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下,如今毛乌素沙漠治沙面积达5000万亩,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减少了四亿吨。

而毛乌素沙漠植被覆盖率也达30%。由于毛乌素有较好的降水,加上现代生物技术和科学放牧管理,相信不久的将来,毛乌素变成草原和农田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