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法國代表!這位教授將著作「扔」上談判桌,爲國家挽回600多萬損失!

這是一個挺身而出為國解困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孟慶集

,在上世紀70年代,時任西安交通大學講師的他代表國家與法國廠商進行談判。對方搬出推崇的西方權威理論,想用理論戰勝中國,不予賠償。孟慶集豪邁地將理論原著往談判桌上一放,對所有問題逐一反駁,致使法國廠商啞口無言,最終為國家挽回了600多萬的經濟損失。那麼,究竟是怎樣的談判可以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呢?

“打臉”法國代表!這位教授將著作“扔”上談判桌,為國家挽回600多萬損失!

孟慶集生於1933年,1956年7月畢業於交通大學動力機械系渦輪機制造專業,留校在渦輪機教研室任教,1957年9月隨學校從上海內遷西安,專門從事渦輪專業強度教學研究工作。

1978年,我國從法國引進了三套大型化肥成套設備,其中南京一套設備的一個關鍵汽輪機高壓轉子連續三次發生了葉片斷裂事故,每一次事故都給國家帶來幾十萬元的經濟損失。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需要就籌備索賠問題與法國廠商進行談判。但當時國家這方面的專業人才稀少,與技術先進國家進行索賠談判也是史無前例,很難找出既有勇氣又有能力的人擔任技術主談。

“打臉”法國代表!這位教授將著作“扔”上談判桌,為國家挽回600多萬損失!

然而,汽輪機高壓轉子正是孟慶集老師的研究方向,當他得知此事後,毅然接受了這項艱鉅的任務,代表國家坐到了法國談判桌前。

談判伊始,法國廠商搬出權威理論——德國特勞培爾的強度理論和計算方法,並得出結論,事故是葉片附件的技術性問題,與廠商無關。他們還給出了特勞培爾教授出具的計算和報告,想用理論戰勝中國,不予賠償。在當時,特勞培爾的理論確實是行內認可度很高的理論,但法國代表言之鑿鑿的結論並沒有使孟慶集老師妥協。

“打臉”法國代表!這位教授將著作“扔”上談判桌,為國家挽回600多萬損失!

孟慶集老師豪邁地將特勞培爾的原著往談判桌上一放,就用廠商所崇奉的“特氏計算法”,連夜計算事故的實際數據,並把對方提出的問題歸納成八個方面,在談判桌上逐一反駁,全面論證了“事故完全是由設計缺陷造成的”這一科學論斷。面對孟老師毫無缺陷的計算與結論,法國廠商啞口無言了。最終,在孟老師的主導下,為期三天的談判為國家挽回了600多萬的經濟損失。

談判結束後,法國代表對孟老師表達了由衷的讚賞,稱讚“孟老師對事故的分析是清楚的、符合實際的”,“我們對特勞培爾著作的瞭解沒有孟老師多”。最後,對方同意為我國重新設計製造設備,並邀請孟老師赴法考察,一同參與設計工作。

“打臉”法國代表!這位教授將著作“扔”上談判桌,為國家挽回600多萬損失!

談及此次談判成功的原因,孟老師總將其歸於交大深厚而嚴格的基礎與專業教育。渦輪機教研室主任陸振國先生留學德國,是著名機械工程師,他非常強調理論依據,認為教學、科研要有嚴格的理論依據。主講汽輪機原理的蔡頤年先生則強調,年輕教師一定要泡圖書館,通過看書提高自己。受二位先生影響,孟老師利用課餘時間輔修了德語,並在陸振國先生指導下,花大氣力仔細研究了特勞培爾專著——《熱力透平機》,為其以後的科研以及談判工作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1980年5月,《人民日報》頭版以“在和外國廠商技術談判中顯才能,孟慶集分析質量事故有理有據”為題做了報道。孟老師的事蹟傳遍華夏,為中央落實“重視知識分子,創造條件讓知識分子破格而出”政策營造了極好的氛圍。同年6月,《人民日報》以此為背景發表“論破格”社論,強調選拔、使用人才,要堅持正確的標準,主要看本人貢獻大小,學術水平和業務能力的高低,要破除“論資排輩”。由此,原為講師的孟老師被“破格”晉升為教授,

而且毫不誇張地說,孟慶集成為中央關於人才選拔與知識分子政策落實的重要“破曉者”。

“打臉”法國代表!這位教授將著作“扔”上談判桌,為國家挽回600多萬損失!

一個小故事,一首愛國曲,一支奮鬥頌,將孟慶集潛心治學的學者風采展現地淋漓盡致。作為一位西遷老教授,孟慶集先生將半生寶貴年華都奉獻給教學與研究,直至2004年4月退休。在此,我們向孟慶集教授和無數

西遷前輩們致以崇高敬意,他們愛國奉獻、無怨無悔的精神令人感動。而今天,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將繼續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關注“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西安交通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