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这里人还活着红军当年的活法

这里也没有无限的表达空间,它和中国大部分的城市一样又不一样,有着自己的城市之光,有着温润的人性之光。

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当地人唱红歌、民歌,歌舞的曲目也有厚重的文化,在白银会宁县一家“唐韵”的音乐餐厅,听到老板唱了一段秦腔。当地人传统的剪纸、绣花、皮影戏,他们心中的信仰与图腾。

此次白银我们选择了一条红色的人文之旅,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张嗣功学窑、有着“黄河明珠”之称的靖远、平川区的陶瓷小镇和屈吴山、北武当和红山石窟……古老的丝路文化与黄河岸边特殊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孕育了白银人勤学、低调、爱国的文化特质,对于自然和生活,更多了一份敬畏与肃穆。

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这里人还活着红军当年的活法

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这里人还活着红军当年的活法

来到这座城市,既加深了对长征会师这段历史的理解,又加深了自己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丝绸之路”在白银的文化遗存,更带着一种历史沉淀的文气。白银人的勤学多少带点命运感,他们有着丰沛的理由研学苦读,身上背负着一种卓尔不群的读书人气质。

会宁县大沟镇新坪村的小小窑洞,背靠山崖,谱写着“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的科举传奇,竟然走出了2名进士、百名举人。村子如今居住的人家不多,但先祖们留下的学窑约有28个,与会宁县的“科举传奇”和“高考神话”相得益彰。张嗣功学窑如今成了游学基地,是游客们参访、孩子们游学励志的地方。

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这里人还活着红军当年的活法

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这里人还活着红军当年的活法

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这里人还活着红军当年的活法

吃到唐代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北地区的籽瓜,原产地在非洲西南部卡拉哈迪沙漠中,现在我们平常吃的黑瓜子也是籽瓜的子。所以我们闲暇时嗑瓜子,真正是因“丝绸之路”而生。会宁农村的老奶奶所喝罐罐茶,若天气寒冷,她们就坐在家中慢慢熬慢慢喝几个小时。粗老的茶叶,地地道道的“大唐饮茶法”,查阅资料才知道,这样煮茶曾在陆羽的《茶经》中有所记载。

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这里人还活着红军当年的活法

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这里人还活着红军当年的活法

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这里人还活着红军当年的活法

白银人既有自己的生态观,也有自然而生的和气和贵气。白银的生态维护,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与保护,也有白银人自发维护的责任感和护林员的耐得住寂寞。哈思山、屈吴山,各种植物野生动物,灌木、沙棘果、蒲公英、蘑菇包围着你,登山之路充满了趣味,只要你抬一抬头,就有大自然给予的惊喜。生态植被的良好,偶尔有潮湿厚重的浓雾笼罩,隐去了人的气息,所以当我们遇到一群翻山喝水和寻找食物的岩羊,它们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跑走。

平川区面积不大,但就在这片小小的区域,北武当、红山寺、屈吴山、万佛寺,革命长征的足迹又为这些古迹带来了精神内涵。1932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和陕北特委谢子长、焦唯炽在屈吴山领导靖远兵暴,成立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期间,屈吴山起到了战略重要作用。1936年9月,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命令,彭德怀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挺进屈吴山区,红军在屈吴山区一边宣传抗日救国的真理,一边部署迎接二、四方面军的工作,并组织实施新的战役。如今大山深处,中国革命领袖红军纪念馆庄严地存在于此。所以对于当地人来说,屈吴山上有伟大的长征精神和红军遗留在此的钢铁般的意志。

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这里人还活着红军当年的活法

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这里人还活着红军当年的活法

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这里人还活着红军当年的活法

佛学本来庞大深奥,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是沿着丝绸之路而来,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丝绸之路佛教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白银的佛教文化又与红色文化相融。平川的红山寺石窟,始建于北魏,“文化大革命”时窟内塑像及殿门建筑悉遭破坏。红山寺又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36年石窟曾为红军会师指挥部。1936年10月,徐海东、程子华率十五军团到达,随后彭德怀率前方司令部到达打拉池,司令部设在红山寺,建立了打拉池农民协会。

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这里人还活着红军当年的活法

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这里人还活着红军当年的活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