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 以愛之名,如期而歸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以愛之名

如期而歸

重陽節 以愛之名,如期而歸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九九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寓意,西漢時就已在此時設宴求壽。1989年,農曆九月初九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世上什麼可以等,唯獨孝敬不能等。這一輩子,老人的愛都給了我們。最美不過夕陽紅,歲月的沉澱讓他們更加從容和藹,但夕陽雖好,也近黃昏。所以多關愛老人一些吧,他們最幸福快樂的時光就是有你的關心和陪伴。

01-當思念遭遇距離

有多少個白天

父母會倚在窗前盼望著兒女們的出現

有多少個日夜

父母會躲在角落裡默數著自己流下的眼淚

有多少個時刻

父母會在心中呼喊著我們的名字

我們能為父母做什麼?

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遊。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年輕的80、90後開始成為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在求職求學之路上,更多人不得不離開父母。為了夢想,為了生活,也只能有“捨近求遠”,與父母“兩地分離”成為新常態,“幾代同堂”再也不能簡單呈現。那麼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物質高速提升的時代,這個需要80、90後承擔的年代,如何體現對父母的孝心呢?小編認為:讓愛先行,多回家一次。才是最大的溫情和回報。

重陽節 以愛之名,如期而歸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國慶節前夕,一對70多歲的老兩口盤算著孩子該回來了,每人都能吃上他們最愛吃的飯菜。誰知,當日下午,一連幾個電話,得知孩子們回不來了,老人哭了。老人邊抹淚邊說:“哪怕回來一個呢。”

02-當親情消融時光印記

當父母老了,

身體和智力漸漸下降,

請記得對他們耐心一點,

包容老去的父母,

就像兒時父母包容我們一樣。

重陽節 以愛之名,如期而歸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我們能為父母做什麼?

1976年,女人在車站撿到了一個女孩,獨自將她撫養長大。

2009年,女人患上阿茨海默症,女兒便住到母親身邊,像小時候母親對她一樣,抱著她散步、為她理髮、給她餵飯。

她說:“我不怕,我要陪伴她,因為這是我媽。”

重陽節 以愛之名,如期而歸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當那個愛著我們的爸爸和媽媽,露出一望無際的笑容,說,會永遠地陪我們時。所謂孝敬,可以很簡單的實現:陪伴是對父母最長情的告白。

03-當關懷隔著萬水千山

全世界的老人都一樣

以無怨無悔的方式

正在愛著你

哪怕關懷隔著萬水千山

重陽節 以愛之名,如期而歸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你在家時,你是一切;你不在家時,一切是你……這大概是每一位空巢老人,想到子女時,最先閃過的念頭。他們,也的確就是這樣做的。

我們能為父母做什麼?

湘西老人麻老香今年74歲了,他的老伴已去世30多年。他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和媳婦在長沙打工,每年打穀子、插秧時會回家,順便給老人送點生活費;但大兒子,卻一直不肯回家。

重陽節 以愛之名,如期而歸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老人說,多年前,大兒子決定做水稻生意,跟自己商量把當時家裡最值錢的三頭牛賣了,但因為手續問題,水稻生意沒做成。後來,大兒子就離開了家,當初打算做水稻生意時留下的一些書和資料,麻老香還鎖在床頭的一個木櫃子裡,“怕弄壞了,他(大兒子)哪一天回來了,可能還要用。”

04-當孝道對抗無情歲月

別總說什麼來日方長

都是騙人的

你總以為自己還是個孩子

但父母早已經白髮蒼蒼

重陽節 以愛之名,如期而歸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我們能為父母做什麼?

有位網友的母親去世了,喪葬期間他沒流過幾次淚。

於是,他發帖說:“母親去世了,我卻哭不出來,是不是太冷血?”

有人這樣回應道:“至親離去的那一瞬間,通常不會使人感到悲傷。真正會讓你感到悲痛的是打開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窗臺上隨風搖曳的綠蘿,那安靜摺疊在床上的絨被,還有那深夜裡洗衣機傳來的陣陣喧譁。”

重陽節 以愛之名,如期而歸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古人用“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來形容不能孝順的遺憾。所以珍惜當下,趁一切都來得及,及時行孝比什麼都重要。

重陽節 以愛之名,如期而歸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愛總會不知不覺帶來溫情和回憶

只有認識到愛是買一送一的

可能才是真正懂了愛的意思

能夠陪伴的愛對父母來說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重陽節 以愛之名,如期而歸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重陽節 以愛之名,如期而歸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趁時間還來得及

給他們最好的愛和陪伴

不要讓父母的期盼

成為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