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怎麼就「社」不出來了?

你們有這樣的感覺嗎?

跟一群不熟的人呆在一起,比打一場架還累;每當手機鈴聲響起,就有一股壓不住的煩躁感。

一個人的時候,最怕在路上碰見似熟非熟的“陌生人”;每次發微信總要措詞很久,總是重複聽自己發出去的語音。

前幾天芬蘭的一組短漫刷爆了微博。

比如,對自我介紹的恐懼...每次正兒八經的念出自己名字的時候,總感覺渾身不適。


年紀輕輕,怎麼就「社」不出來了?


在商店裡需要幫助,但是不好意思開口...


年紀輕輕,怎麼就「社」不出來了?


當桌子上剩下最後一塊食物,卻不好意思吃....


年紀輕輕,怎麼就「社」不出來了?



公交車上,坐在旁邊的人挪了位置,反覆思考自己做錯了什麼..


年紀輕輕,怎麼就「社」不出來了?



社恐幾乎是每個現代年輕人的通病。

總結起來其實是:

害怕被過度關注,也害怕不被關注。


年紀輕輕,怎麼就「社」不出來了?


當我以為只要躲進網絡世界,藏在一個個表情包下,隔著電磁波交流,就能緩解自己的社交恐懼。

但我發現,這種東西是躲避不了的。

“為什麼我在群裡說完話就沒人說話了?”“為什麼我的朋友圈沒有人點贊?”“為什麼要發語音電話過來,不能打字嗎?”“為什麼又要在群裡@我?”......

有時候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在群裡說了句話,結果我說完以後,大家突然都不說話了。作為話題終結者,每次成為最後一個在群裡說話的人,都極其尷尬。

難得針對社會熱點在朋友圈發表自己的看法,一字一句斟酌許久,覺得自己寫的特好特深刻,每隔幾分鐘就刷一次評論,結果一天過去了一個評論也沒有。最後只能在夜裡悄悄刪掉,尬的要死。

每次新加一個微信好友都不知道該怎麼開始聊天。說“你好”、“在嗎?”、“我是xxx”都覺得太土,關鍵是完全不知道該聊些什麼才好。



年紀輕輕,怎麼就「社」不出來了?



每天提心吊膽小心翼翼去回應別的的對話,老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別人有偏差,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

真的很累。

網絡的發達讓社交恐懼無處躲避,好像不管藏在哪裡都會被迫去面對各種各樣的社交。人們疲於應對,也不知所措。

它是一種時代病,生於這個時代的人,大多都難以避免。

克服“社交恐懼症”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治癒辦法,只需要記得:

你不用搭理每一個,你沒有那麼重要;

你不用在乎每一個人對你的看法,他們對你沒有那麼重要;

臉皮厚一點,學會自high。

做自己,做舒服的自己最重要。

願我們都能克服社恐障礙,讓自己過得更舒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