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拆遷,怎麼做才能避免「越拆越小」?

目前全國中小企業數量有4000萬,不少小企業都是在創業的前線掙扎,想要抓住經濟發展浪潮的有利時機,爭取越做越大,越做越窮,保障自己在在任何可控和不可控的情況下,不會輕易覆滅。

而徵地拆遷,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是一道坎。有的企業越過了這道坎,獲得了高額補償,滿意的安置,發展越加順利;有的企業越不過,則大傷元氣,貽誤發展時機。

中小企業拆遷,怎麼做才能避免“越拆越小”?

拆遷對於中小企業,到底有什麼影響呢?

咱們舉個案例給大家看看。

陳先生在陝西某地,在2000年的時候,在政府招商引資優惠條件下,跟當地一個村集體簽訂了用地合同,修建了一個石料企業,建設和經營手續齊全,生產工業用白灰、焦粉等,苦心經營了十多年,員工人數增加到了100多名,總的年產值達到5000多萬。勢頭向好,企業發展壯大,陳先生也是十分期盼。

然而,等到15年的時候,當地修建引水工程,需要經過陳先生廠房,佔用一個生產車間,雖然剩下的生產用地並不佔用,但是因為保護引水環境等原因,當地政府要求配合項目工程,進行停產。

中小企業拆遷,怎麼做才能避免“越拆越小”?

補償的問題都還沒開始談,在政府的公共利益的大棒下,企業只能被迫停產,而這一停就是3年。因為補償和徵收方遲遲沒有談攏,員工離散,安置費用都由企業承擔,而企業沒有絲毫收益,一個發展大好的企業,結果只能借款給員工發工資。

陳先生很無奈,對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面臨這樣的情況,十分痛心,企業面臨拆遷,拿不到補償款且不說,還耽擱了企業發展時機。

陳先生以及企業的遭遇,是中小企業面臨拆遷最普遍的情況。

拆遷對於小企業來說,主要有兩方面的影響。

中小企業拆遷,怎麼做才能避免“越拆越小”?

一、補償不合理

時間中,一些小企業,甚至包括一些養殖場,因為小企業一般建設時間不久,發展歷史不長。很多企業在規劃審批手續和經營手續方面等不完善,也沒有完整的納稅記錄,在遇到拆遷的時候,就因此導致評估時補償受影響。很多小企業在評估的時候,連建設投訴成本都沒有拿回來。

二、耽擱發展時機

在企業發展形勢大好的時候,遇到拆遷,更像是當頭一棒。不管是要貨幣補償,還是異地搬遷,長則一兩年,短也需要幾個月,才能將拆遷補償的問題處理妥當,而這確實企業發展向上的勢頭被遏制,由此耽誤發展時機。

中小企業拆遷,怎麼做才能避免“越拆越小”?

雖然徵地拆遷屬於政府行為,但是企業也並非完全軟弱,無力對抗,作為一個市場主體,應當和房屋的被拆遷人一樣,可以主張自己的合法權利。

那麼面臨拆遷,企業應該做好哪些工作呢?

企業面臨拆遷,企業主要做的工作不少,尤其這三項直接關係後期企業能拿多少補償。

第一,企業一定要做好未雨綢繆的工作,手續齊全,徵收不慌張。在規劃建設之初,就可以瞭解所用之地,是否已經在規劃開發中。確認之後,按照規範的流程,辦理建設審批手續和經營手續。如養殖場建設,則需辦理養殖規劃用地批覆、建設審批手續,經營執照,防疫許可在,環評報告等,以免因自己手續不齊全,導致拆遷的時候,跟拆遷方扯皮。

第二,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應當具有法律意識。針對招商引資的企業,尤其不能輕信政府的“口頭承諾”,一定要落實具體的優惠文件政策等,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手續。全力吸收各方面專業人才,汲取各方面的知識,避免遭遇生存困境時“兩眼一抹黑”,無從自救。

中小企業拆遷,怎麼做才能避免“越拆越小”?

即使涉及因公共利益的需要、規劃調整、禁養劃定範圍調整而造成的關停關閉中,必須給予合理的補償。不能讓企業成為在各種政策性關停行動中成為“替罪羊”,飽受損失,甚至徹底“出局”。

第三、面臨拆遷,應當堅定維權信念,信賴法律。從我們接觸的企業主來看,大多都是比較有法律意識的,但是仍然有部分企業主認為,“依靠法律維權,不如走走關係”、“不敢跟政府作對”等想法,於事無益。企業爭取拆遷補償,不一定是非要採取訴訟的方式,談判博弈才是企業拆遷最常用的方法。

有的企業老闆擔心,如果因為拆遷補償鬧僵了,即使現在能拿到高補償,後面我怎麼繼續經營?其實這樣不必擔心,徵拆雙方博弈都是有限量的,有時間段的,雙方握手言和達成了補償協議之後,其實是不存在後續所謂穿小鞋,或者再給你製造麻煩。

中小企業拆遷,怎麼做才能避免“越拆越小”?

企業拆遷補償怎麼爭取,並非三言兩語能夠簡而概之。關鍵是企業要能夠明確自己爭取補償的法律依據是什麼,找對維權方向,得到專業的支持,邁過這個拆遷的坎,企業能夠完全蛻變,獲得新生。

愛土拆遷律師團辦理全國徵地拆遷案件,如果您有徵地拆遷方面的疑問,可關注我們的頭條號 愛土拆遷,發私信諮詢。也可以點擊文章末尾下方的藍字 瞭解更多,進入我們官網,獲取律師聯繫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