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PD-1/PD-L1抗體藥物:K藥、O藥、T藥等等用藥信息大匯總

腫瘤免疫治療是通過調動機體的免疫系統,增強抗腫瘤免疫力,從而抑制和殺傷腫瘤細胞。腫瘤免疫治療是當前腫瘤治療領域中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

PD-1(programmed death-1)是在凋亡的T細胞雜交瘤中得到的,由於其和細胞凋亡相關而被命名為程序性死亡-1受體,PD-1程序性死亡受體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為CD28超家族成員。

PD-1主要在激活的T細胞和B細胞中表達,是激活型T細胞的一種表面受體,PD-1有兩個配體,分別是PD-L1(B7-H1)和PD-L2(B7-DC)。機體內的腫瘤微環境會誘導浸潤的T細胞高表達PD-1分子,腫瘤細胞會高表達PD-1的配體PD-L1和PD-L2,導致腫瘤微環境中PD-1通路持續激活,PD-L1與PD-1聯接後,T細胞功能被抑制,不能向免疫系統發出攻擊腫瘤的信號。

最全PD-1/PD-L1抗體藥物:K藥、O藥、T藥等等用藥信息大彙總

腫瘤免疫療法與傳統療法相比,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療效具有持久性。

全球腫瘤專家及患者對腫瘤免疫藥物感到無比興奮,有幾個最大的原因:

1.有更廣譜的抗癌效果(K藥、O藥分別已經在全球獲批治療10個癌種)。

2.比化療的整體副作用要小得多。

3.如果起效,可能讓晚期患者長期存活,甚至臨床治癒,這是免疫藥物區別於其它所有藥物最大的不同。

最全PD-1/PD-L1抗體藥物:K藥、O藥、T藥等等用藥信息大彙總

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將PD-1/PD-L1抗體藥物的用藥信息總結如下,僅供醫生、癌症患者及其家屬參考。

最全PD-1/PD-L1抗體藥物:K藥、O藥、T藥等等用藥信息大彙總

最全PD-1/PD-L1抗體藥物:K藥、O藥、T藥等等用藥信息大彙總

關於PD-1患者關心的六個問題

一、副作用及其處理方法

腫瘤免疫治療作為治療癌症的一把利器,有利也會有弊。它對抗腫瘤的效果我們有目共睹,但也不能忽視其副作用,唯有充分認識,積極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

導致這些毒副作用的原因為:T細胞浸潤、細胞因子、自身抗體

【處理方法】

乏力、食慾下降、噁心、甲狀腺功能減退等,應該如下處理

加強監督

1. 患者首次接受治療的4-6週期,每一週期治療後都需要對身體狀態進行評估

2. 患者首次接受治療的4個週期,每次去醫院均需進行甲狀腺、肝功能、電解質檢測

3. 患者應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醫學知識

4. 患者應善於向醫生諮詢

1. 有更廣譜的抗癌效果(k藥、O藥分別已經在全球獲批治療10個癌種)

2. 比化療的整體副作用要小得多

3. 如果起效,可能讓晚期患者長期存活,甚至臨床治癒,這是免疫藥物區別於其它所有藥物最大的不同

注意:使用CTLA4(細胞毒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的患者,免疫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更高。

皮疹

皮疹的類型:皮炎、痤瘡樣皮炎、大皰性皮炎、紅疹、瘙癢、紅斑疹、周身皮疹、斑丘疹、發癢皮疹等,罕見的有:中毒性表皮壞死鬆解症和史蒂芬強森症候群。

皮疹的處理

1. 可能出現瘙癢但無皮疹的症狀

2. 大皰發生變化,需要諮詢皮膚科醫生

3. 評估黏膜的損傷程度

定期進行TFT檢測,如TSH(促甲狀腺激素)>10mlU/L,則開始進行甲狀腺素治療。

1. 發生率:5-10%

2. 無症狀肝酶升高時,則開始使用類固醇治療

3. 不要使用英利昔單抗

4. 類固醇耐藥者,則使用嗎替麥考酚酯和他克莫司

腹瀉處理

1. 定期評估腹瀉程度

2. 如果您開始使用類固醇了,要進行CT掃描或者結腸鏡檢查

3. 潰瘍預示著出現了類固醇耐藥

肺炎

1. 肺炎的發生率為5%,若使用PD-1/PD-L1聯合CTLA4治療,則發生率為10%

2. 與之前是否做過胸部RT無顯著相關

3. 發作的中位時間為2.8個月(9天-19.2個月)

4. 88%的肺炎為1或2級

1. 1級肺炎:沒有明顯症狀,僅僅是影像學發生了改變

2. 2級肺炎:服用類固醇48小時後沒有改善,應當作3級來處理

3. 3/4級肺炎:靜脈注射類固醇,考慮支氣管鏡檢和抗菌素試驗性治療,考慮英利昔單抗

腎臟

急性腎損傷

1. 免疫+化療組發生率為5.2%,化療組為0.5

2. 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發生在急性疾病的位置,也可能是多因素導致的

腎炎:發生率為1.7%派姆單抗/培美曲塞/卡鉑組,0.5安慰劑/培美曲塞/卡鉑組

3-4級免疫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發作時間

1. 發作中位時間<6個月

2. 毒副作用可能更晚些

3. 免疫聯合治療的發作時間相對更早些

免疫治療相關不良事件治療後,使用PD-1/PD-L1再次發作的情況,凱特琳癌症中心納入了482例肺癌患者,15%的患者出現免疫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如下

1. 54%出現了復發

2. 24%出現了相同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26%出現了新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

3. 6例患者獲得成功治療,2例死亡

對於在出現免疫治療相關不良事件之前就獲得響應的患者,是否再次接受 ICP 治療,其複發率沒有差異。

PD-1/PD-L1和自身免疫性疾病(AID)

1. 23%出現了AID耀斑,通常為1-2級

2. 38%患者出現了免疫相關不良事件

其中,6例患者出現了3-4級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對於出現 AID 的患者,可以考慮採用 ICP 治療

毒副作用概述

與納武單抗單藥治療相比,納武單抗聯合伊匹單抗的皮疹、瘙癢、腹瀉、甲狀腺功能減退發生率更高;不良事件相關的中止治療的發生率更高。治療相關的死亡率為0.5%-1.2%

小結:

1. 疲乏和噁心是常見的不良事件,並且可能沒有免疫基礎

2. 皮疹、甲狀腺功能異常是最常見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肺炎的發病率為2%-5%

3. 2級及以上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採用類固醇治療,對於類固醇耐藥者,則使用英利昔單抗

4. 復發和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可以使用免疫治療,但是需要謹慎

二、PD-1抑制劑的療效如何?

在絕大多數、未經挑選的實體瘤中,單獨使用PD-1抑制劑的有效率,其實並不高:10%-30%左右。唯一的例外,是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率突破60%以上

● PD-1抑制劑有效率偏低,為何能獲得醫生、患者及其家屬的極度關注呢?

主要的原因是:PD-1抑制劑療效的持久性。由於免疫系統具有記憶功能,因此一旦PD-1抑制劑起效,其中部分病友實現臨床治癒尤其是較早的惡性黑色瘤、腎癌以及非小細胞肺癌中,都已經觀察到了類似的現象;PD-1抑制劑的出現,將晚期惡性黑色素瘤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生存率提高了數倍;晚期惡性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從15%左右,提高到了35%上下;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從5%左右,提高到了15%上下!

● 此外,通過聯合治療,把原來不適合PD-1抑制劑治療的病人,轉化為可以從中獲益的人群也可以提高治療效果。目前,PD-1抑制劑主流的搭檔有如下幾個:

聯合另一種免疫治療藥物:PD-1抑制劑聯合CTLA-4抗體,已經被批准用於惡性黑色素瘤;在腎癌、TMB高的非小細胞肺癌中三期臨床試驗已經成功。此外,IDO抑制劑、TIM-3抑制劑、LAG-3抗體等新型的免疫治療新藥,正在研發中。

聯合化療:PD-1抑制劑聯合化療,已經被批准用於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類似的方案,用於胃癌、腸癌、三陰性乳腺癌等也有不錯的初步數據。

聯合放療:PD-1抑制劑聯合放療,在肺癌、惡性黑色素瘤等腫瘤中,已有不錯的數據;

聯合靶向藥:PD-1抑制劑聯合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藥(貝伐、阿西替尼、樂伐替尼、卡博替尼等),已有不錯的初步數據;但聯合EGFR抑制劑(如易瑞沙、特羅凱、凱美鈉、阿法替尼、泰瑞沙等),需要當心,可能發生嚴重的副作用。

聯合溶瘤病毒:PD-1抑制劑聯合溶瘤病毒T-VEC,在惡性黑色素瘤中,有效率超70%,完全緩解率突破30%,非常有作用。

聯合個性化腫瘤疫苗:基於腫瘤基因突變所產生的新生抗原(neoantigen),可以設計和合成多肽或RNA疫苗。PD-1抗體聯合這類私人訂製、個性化腫瘤疫苗,已經有初步的成功經驗,可以預防腫瘤復發,可以初步臨床治癒晚期腫瘤。

聯合特異性腫瘤免疫細胞治療:PD-1抑制劑聯合CAR-T等新型的特異性腫瘤免疫細胞治療,在血液腫瘤中,已有初步的、不俗的數據。

三、如何預測PD-1的效果?

PD-1抑制劑在未經選擇的實體瘤患者中,有效率僅有10%-30%;究竟哪些患者能夠最終獲益,醫學科研人員仍在不斷研究,目前主要的評價指標有以下4種,僅供臨床醫生參考:

● PD-L1表達

PD-1與PD-L1如同一對“情侶”,其中PD-1位於免疫細胞的表面,而PD-L1則位於腫瘤細胞的表面。這對“情侶”一旦結合,負責殺傷腫瘤細胞的免疫細胞就會把腫瘤細胞當作“朋友”,從而不再對其進行攻擊。

研究發現:當腫瘤細胞表面有PD-L1的表達,那麼使用PD-1抑制劑或者PD-L1抑制劑抑制腫瘤的概率就會增加,所以,腫瘤組織中PD-L1的表達情況,就成為預測PD-1/PD-L1抑制劑有效率的一個指標。在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實驗中,人們發現,如果腫瘤組織中PD-L1的表達率超過50%,PD-1抑制劑可以作為首選治療方法治療腫瘤,而如果PD-L1的表達率>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以使一線化療失敗的肺癌患者獲益。

● MSI(微衛星)檢測

微衛星不穩定性是我們身體中基因的一種病態情況,與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

研究表明:如果腫瘤組織中微衛星處於高度不穩定的狀態,即MSI-H,使用PD-1抑制劑的有效率高於微衛星不穩定性低的狀態(MSI-L)和微衛星穩定的狀態(MSS)。所以,MSI-H就成為了預測PD-1抑制劑的一個重要的生物標誌物。

● 腫瘤基因突變負荷(TMB)檢測

腫瘤突變負荷高,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概率就大。

在CheckMate-032臨床研究中,按照TMB高低劃分成TMB高、TMB中、TMB低三類病人,在接受聯合治療的人群中,三組的有效率分別為62%、20%、23%;而三組的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22.0個月、3.6個月、3.4個月;22.0個月與3.4個月,相差6倍!所以,TMB也是預測PD-1抑制劑的一個重要的生物標誌物指標。

●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檢測

通過免疫組化染色(CD3、CD4、CD8等),可以看出腫瘤組織中是否有較多的淋巴細胞浸潤。浸潤的淋巴細胞越多,PD-1抑制劑的有效率越高。

四、如果PD-1起效,到底應該用多久?

目前國內外標準的方案是:

手術或同步放化療後,鞏固性、輔助性使用的患者,PD-1抑制劑建議用滿1年;

晚期的、全身轉移的病友,建議用滿2年。

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使用PD-1抑制劑滿6個月,且腫瘤縮小達到完全緩解、部分緩解(腫瘤縮小超過30%以上)的患者,可以再鞏固2-3次後,酌情停藥或調整劑量和間隔。

五、PD-1耐藥後應該怎麼辦?

PD-1抑制劑有效的病人,一般療效持久;但是,目前已經觀察到30%左右的患者,出現了疾病的耐藥。克服耐藥的關鍵,主要是兩點:

首選,如果可能,可以通過對新增的或者不斷增大的耐藥部位,進行穿刺活檢和深入的免疫分析,找到耐藥的原因,根據原因治療。比如,有的患者是由於TIM-3、LAG-3或IDO代償性高表達;那麼選擇,PD-1抑制劑聯合TIM-3抑制劑、LAG-3抗體、IDO抑制劑,就是最好的治療方案。

其次,對於不能明確耐藥原因的患者,可以結合具體病情,選擇最佳的聯合搭檔,逆轉耐藥,延長生存期;或者,更換為放化療、介入、射頻、粒子植入等傳統治療。

六、使用PD-1,患者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 首先,以下患者不適合、不建議嘗試PD-1抑制劑:

1. 病情進入終末期、臥床不起的病人

2. 有急性細菌感染,尚未控制的病人

3. 做過肝移植、腎移植的病人

4. 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白塞病、乾燥綜合徵、血管炎等自身免疫病,尚未控制的病人

5. 攜帶MDM2擴增、EGFR突變、JAK突變等病人等(有些患者可以首選靶向治療)

○ 其次,使用PD-1抑制劑前,一般建議完善以下檢查,基本正常後再使用:血常規、肝腎功、電解質、凝血、甲狀腺功能,心電圖、腹部B超、胸部X線。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PD-1抑制劑應該在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好,腫瘤負荷比較小的時候,儘早用。

最全PD-1/PD-L1抗體藥物:K藥、O藥、T藥等等用藥信息大彙總

轉自咚咚腫瘤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