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初夏的雨瀟瀟而落,時緩時促,從停車場出來,只見眼前紅牆高大、殿宇巍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精美的石雕牌樓。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這座牌樓高約7米,四柱三間,頂部分三重簷,均為廡殿頂,脊端雕卷尾螭吻,簷下如意斗拱精美絕倫。當心間大字板題刻“萬代瞻仰”。

各層額枋上分別有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單刀赴會等故事浮雕講述關公生平傳奇。龍門枋上置高栱柱三枚,左右二柱雕蟠龍,中心柱雕關聖像。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下部立柱前後抱鼓石層層疊疊,坊前有石獅一對,下設石雕束腰基座,雌雄分置,華美秀麗。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此時雖已入夏,微風襲來,仍有一絲涼意,站在古樸滄桑的石牌坊前,身邊飄著朦朧的細雨,讓人萌生無限遐思。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2016年,借參加5月14日山西芮城五龍廟環境整治工程竣工儀式的機緣,於5月13日至16日開啟了一段山西運城地區古建築饕餮之旅,先後造訪了“武廟之祖”解(hài)州關帝廟;“中國僅存四個半唐構之一”五龍廟;以元代建築和元代道教壁畫著稱於世的永樂宮;集宋元明清四朝木構於一身的芮城城隍廟;中國歷史名劇《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擁有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之一“鶯鶯塔”的普救寺;“四大名樓”之一,以超尺度復建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之鸛雀樓;僅剩下斷壁殘垣的“關中鎖匙”蒲州故城;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典故的黃河渡口“蒲津渡”;鑄造於唐代開元年間的黃河大鐵牛;形制獨特的解州火神廟;“關聖家廟”常平關帝廟;舉世無雙的三大殿比肩一字排開,並列尊位的池神廟。這些古建築和遺址各具特色,令人叫絕。

此行的第一站,便是有“關廟之祖”、“武廟之冠”之美譽的解州關帝廟。矗立在面前的這座牌坊乃是解州關帝廟建築群中的“萬代瞻仰”石坊,建於明崇禎年間,位於關帝廟鐘樓東側。據說曾經是關帝廟的檢票口,現在處於關帝廟東南的停車場內。由此轉向正南便來到關帝廟的主入口。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景區地圖

解州關帝廟,地處三國名將關羽的故鄉山西運城市解州鎮,北有“中國死海”運城鹽湖,南面有中條山,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此廟之所以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是因為它是我國現存始建最早、規模最大、檔次最高、保存最全的關帝廟宇,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地理位置示意圖

解州關帝廟始創於隋(581年-618年),《中國名勝詞典》記載創建時間為隋開皇九年(589年),擁有一千四百餘年的悠久歷史。

相傳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年—1016年),鹽池水少鹽減,宋真宗趙恆派使臣查核,使臣回覆:“鹽池為患的是蚩尤!”龍虎山張天師奏請:“古代忠烈之士死後成神,蜀將關羽忠勇絕倫,陛下禱告召之必勝無疑”。於是皇帝令天師在宮中焚化符籙,一位美髯公旋即披甲佩劍而下作答:“臣等會齊嶽瀆陰兵,立助為陛下滅妖!”幾日過後鹽池水積滿如初。皇帝大悅,降旨大規模重建解州關帝廟。這次重建是歷代帝王首次敕建關帝廟,所以“殿皆石柱,雕龍飛騰,廟貌宏麗甲於天下”。

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知州張杲之再次重修解州關帝廟,隨著關公被封為“崇寧真君”,解州關帝廟又被懸匾為“崇寧宮”。

金、元兩代均有修葺和擴建。

明代關公仰崇之風沿襲,官民對解州關帝廟的修繕也持續不斷。明神宗朱翊鈞(1572年-1620年在位)先後追封關羽為“協天大帝”、“協天護國忠義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並敕賜廟額“英烈之後”,解州關帝廟的營建達到了鼎盛時期。

清代解州關帝廟不僅延續著明末的盛況,而且作為“武廟之冠”逐漸成為世人朝聖之地。期間多次遭遇大火和地震洗禮,亦多次修葺重建。

民國時期連年戰亂,解州關帝廟的維修工程遠遜於前。1938年,日軍侵華戰火波及解州,關帝廟崇寧殿、聖母殿、嗣聖殿、春秋樓、刀樓、印樓、東西官廳及廊房多被日軍飛機炸壞,1940年慘淡修復了春秋樓和聖母殿。1946年補修了西官廳和東西廊房。1947年,運城解放在即,困守運城的國民黨軍隊為了興修工事挽回敗局,將關帝廟內的娘娘殿和太子殿拆除。

建國以後解州關帝廟受到國家重視,多次重修。1952年,成立了解州關帝廟文物管理所。1957年解州關帝廟被公佈為山西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關帝廟文管所正式對外開放。1988年,解州關帝廟被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4月,廟內的全部古建築已基本修葺如故。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總佔地面積約22萬平方米,東西分為三路,南北分為三部分。主廟部分位於正中,建築佈局為我國傳統的“前朝後寢”及中軸對稱的宮殿式佈局。東、西各有東宮、西宮遺址,暫未開放,北側為後宮花園,南側為結義園。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來到關帝廟前,迎接人們的是2013年新建的山門,也是現在景區的大門。通過山門便進入關帝廟主廟南側的結義園。此園創建於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清代多次重修。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令天下立關岳廟,解縣知事周庚壽虛於應付,只是把結義園君子亭改為關岳殿了事。1986年收回結義園後,推平假山,精縮蓮池,重修了三義閣、君子亭、結義坊等主體建築。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結義坊為近年重建,純木結構,坊後連卷棚抱廈,坊額正面書“結義園”,背面書“山雄水闊”

在結義園內閒庭信步,行至此園北端可見一座高大巍峨的影壁牆,這才是關帝廟主廟的入口。這座單面琉璃影壁乃明代宣德年間(1426年—1435年)所建。龍壁頂部仿懸山頂造型,正脊為彩色雕花琉璃瓦,兩端設琉璃螭吻,垂脊設彩色琉璃垂獸,非常精美。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中央畫面朝北面向端門,自上而下分為天、地、海三界,主體蟠龍遨遊飛動,襯以鳳凰、麒麟、玉兔等祥禽瑞獸。此壁最大的特點是畫面中所繪為四條蟠龍,且均為四爪龍。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四龍壁北面正是主廟南門,稱為“端門”。此門始建年代不詳,重建於明嘉靖年間,是一座古樸恢宏的磚結構宮門。外觀為仿木結構磚雕,門楣正中鐫刻“關帝廟”三個大字,門洞背面上方有“扶漢人物”匾額,兩次間門洞上層東面橫額為“精忠貫日”,西為“大義參天”。端門比例協調,造型典雅,雕飾蒼勁,堪稱明代磚構門廡中的佳作。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端門前的地面上立一鐵叉,名曰“擋眾”,見此擋“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步行進入端門。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擋眾”

經過端門來到關帝廟主廟的第一進院落。鍾、鼓二樓分東、西分立兩旁。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迎面為三座高大的捲棚歇山頂大門。東側是文職官員行走的“文經門”;西側是甲冑之士通行的“武緯門”;中門稱為“雉門”,專供帝王進出。雉門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焚燬,復建年代不詳。門上嵌豎匾,書“關帝廟”三個金字。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雉門”的抱鼓石、柱礎等建築構件

雉門北面為樂樓,與雉門臺基、瓦簷同為一體,坐南向北,是祭祀帝王酬神演戲的場所,鋪上臺板即成戲臺,可謂一門兩用。門樓東西兩側分設上場門、下場門,門上各書“演古”、“證今”。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來到端門北側的戲臺之內,雨絲漸密,正好駐足其中仔細觀賞主廟的第三道門。這道門稱為“午門”,是帝宮之南門。建築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廡殿頂,七架樑。雖以“門”為名,實為一兩面開敞的大廳,不設門扇、門檻,乃是文武群臣待朝、獻捷、侯旨和布詔的場所。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午門亦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被火焚燬,後被重建。重建後,原兩側門神周倉、廖化的塑像改成了畫像。現在的壁畫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重新彩繪。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臺基欄杆望柱之上的石雕有仙人、瑞獸、金瓜等,形態各異,活潑有趣。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穿過午門,迎面可見一座氣勢不凡的牌樓,名曰“山海鍾靈”坊。此坊建在臺基之上,四柱三樓,簷下斗拱密佈,出跳多層。此坊的出現,提示關帝廟建築群中極具特色的“御書樓”就要到了。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御書樓原名“八卦樓”,位於關帝祖廟中軸線中心,現存建築為清康乾時期遺物。建築面闊、進深皆為五間。前簷出廡殿頂抱廈一間,後簷出捲棚頂抱廈三間,樓身四周迴廊。二層為木製樓板,中空呈八邊形。樓上雕木製八角形藻井,頂端為八卦圖案,因而得名“八卦樓”。清康熙四十二(1703年),康熙帝西巡,祭拜關帝並御筆“義炳乾坤”。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為紀念康熙帝御書匾額,遂改名“御書樓”。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御書樓舊照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御書樓內向外看(左) / 御書樓前的香爐

御書樓再往北,是關帝廟主殿崇寧殿。建築始建於陳隋年間,宋崇寧三年(1104年),因徽宗封關羽為“崇寧真君”得名。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簷歇山頂,簷下施雙昂五踩斗拱。大殿簷下懸清乾隆帝欽定“神勇”巨匾,門楣上懸咸豐帝御書“萬世人極”匾,殿內關帝神龕上懸康熙帝御筆“義炳乾坤”帖金匾。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環繞殿周26根巨型盤龍石柱,粗獷有力。正面八根柱為雙龍遨遊飛翔,其餘三面18根石柱為單龍深浮雕。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崇寧殿東西兩側,是清代增設的兩座亭式建築。鍾亭在崇寧殿前西隅,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重構,亭內的鐵鐘系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鑄造;碑亭位於崇寧殿前東隅,內立果親王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敬留詩碑。兩亭均為重簷六角攢尖亭,規模、形制相近。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崇寧殿是主廟“前朝”部分的最北端,再往北走便來到關帝廟的“後寢”部分。這部分是一個獨立院落,通過圍牆正中的一個小門便可來到院內。此院氣派非常,南部是一個圓形下沉庭院,花繁葉茂。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北部是一組建築,最南端“氣肅千秋”坊,是中軸線上最高大的木牌樓。東側有印樓,內有“漢壽亭侯”玉印仿品,西側是刀樓,裡面供奉青龍偃月刀仿品。雙樓對峙,均系方形三重簷十字歇山頂建築。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這組建築的核心春秋樓可稱關帝廟扛鼎之作,因樓內有關羽讀《春秋》像而得名,又名“麟經閣”。此樓創建於明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同治九年所修。面寬七間,進深六間,為二層三重簷歇山頂建築,高33米。上下兩層皆施迴廊,四周勾欄相依,可供憑欄遠眺。簷下木雕龍鳳、流雲、花卉、人物、走獸等圖案剔透有致。樓頂覆彩色琉璃瓦。樓內東西兩側各有樓梯36級可供上下。一層上有木製隔扇108面,傳說是象徵上山西108縣。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華夏“關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關公名羽,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市解州)人。運城是關公故里,也是關公文化發源地與關公文化發展的直根。解州關帝廟以其始建最早、規模最大、檔次最高、保存最全而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而運城市西南10公里的常平村,還有一座關帝廟,此廟原是關公的故宅,被認為是關公文化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