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怎樣避免招到「有毒」的坑隊友?

幸福的團隊是相似的,不幸的組織各有各的不幸——“毒隊友”算其中一條。

所謂“毒隊友”,指那些看起來“無害”,但其實正在讓組織幸福感降低的人。哈佛商學院教授邁納(Dylan Minor)認為,對於企業來說,比起研究如何提高員工效率,避免招到“有毒”員工似乎更重要。

經過對6萬多名員工進行嚴肅的學術研究後,她發現,一個能樹立理想價值觀且能持續創造業績的人,可以為一家公司帶來5300多美元的盈利;但少一個“有毒”員工,企業可以節省至少12500美元的成本。當然,對於“有毒”員工的研究並非僅侷限於“錢”的方面,他們帶來的負面影響遠超想象,越來越多的創業企業在職場中變成弱勢群體。

如何避免這樣的局面?今天的內容或許你應該瞭解。

創業公司怎樣避免招到“有毒”的坑隊友?

文章來源:華映資本(id:MeridianCapital)

1

對創業公司來說,

“毒隊友”的影響可能“致命”

“提高效率”、“建立企業文化”、“傳播正能量”……在創業初期,這些可能是創始人最常提及的詞語,但在邁納看來,企業往往因為過於強調“正向價值”,而忽略“負面異常”,對於企業文化根基尚淺的創業團隊來說,這樣的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

招到有毒員工的代價可能相當慘重。由“毒隊友”引發的人員流動率以及與新僱傭和培訓相關的估計成本或許並不高,但因此失掉的士氣對於初創公司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無獨有偶,這樣的觀點也被喬治城大學的波拉斯教授(Christine Porath)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皮爾森教授(Christine Pearson)的研究結果認證。他們曾進行過一項“員工不稱職行為對團隊影響”的研究,通過採訪14000名CEO、經理和員工後發現,因為團隊中存在怠工的“毒隊友”:

// 近一半的員工“減少了工作投入”,並且故意在工作上少花時間;

// 38%的人“故意降低”他們的工作質量;

// 25%的員工承認,因為同伴的影響,曾把怨氣發洩到顧客身上;

// 公司包容“毒隊友”等於不公平對待稱職員工,一些人因此“明顯喪失了對工作的熱情”;

// 12%的人因為遭遇不公平對待而離職;

// 80%的員工因擔心同事的不負責行為而白白浪費了工作時間;

// 78%的人表示,他們對公司的信任與期待在面對“有毒”行為時有所下降。

調查同樣顯示,即使是那些沒有被“毒素”直接波及的員工也會受到干擾。“僅僅是圍繞著它,目睹它,聽到它,就會產生非常相似的負面影響——讓人們不自覺偏離盡職軌道,對公司的信任也會降低,進而帶來其他的潛在問題。”波拉斯解釋道。

如何避免招到“有毒”員工?以下是“診斷”時間:

創業公司怎樣避免招到“有毒”的坑隊友?

2

揭開6種“有毒面具”

1、懶惰鬼&甩鍋俠

這是最常見,也是最不易被重視的職場“有毒”行為。他們通常是拖沓高手,善於把自己的責任推卸給別人,同時,厲害之處在於他們能夠找到各種不按時完成工作的藉口,並且聽起來似乎合理。一次拖延可能是任務壓力,如果在團隊人員配置合理情況下,有人時常推延,那麼這樣的現象值得注意,或許“懶素”已經從個體波及到團隊了……

2、職場霸凌

這種員工時常表現是對同事咄咄相逼,利用職位或強勢的性格來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邁納的調查中顯示,如今隨著職場壓力越來越大,霸凌現象如言語辱罵、羞辱等正在增加,據統計,25-50%的員工曾在職業生涯中的被人欺負而且後果很嚴重——包括生產力喪失,變動頻繁,品牌和聲譽受損以及高昂的法律費用。成功的團隊,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便是建立科學的溝通流程,“好好說話”更有助於效率和成功率的提升。

3、長舌精

這類“毒隊友”喜歡在背後嚼耳根,干涉其他人的私事。流言一旦傳播出去,便覆水難收,很難澄清。這種“毒素”潛伏的最深,最難被發現。能夠遏制的方法即是,在招聘之初,儘可能詳細地做候選人背景調查,或許有助於尋找“有毒”的證據。

4、“獨行”俠

這種員工是團隊合作者的反面案例,常常把“這不是我的工作”或“我自己能行”掛在嘴邊。他們通常是非常優秀的表演者,表現得特立獨行,按自己的方式隨心所欲地做事。所以,要運用團隊重組等不同的策略來利用他們的長處,儘量減少其負面影響。

5、吐槽大王

有一類人會將職場同伴視為“垃圾桶”,在不合適的場合發表負面情緒,每一次交流都會給其他人帶來情感上的負擔。對於創業者來說,務必要密切關注應聘者壓力環境下會如何應對,即使沒有惡意,把辦公室作為心理諮詢室的員工也是有破壞性的。

6、閉塞的“萬事通”

大環境日新月異,保持開放的胸懷很重要。在篩選的新員工時,可以問一些問題來確定應聘者是否有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心態。只有組織裡的人不斷學習成長,組織才會慢慢壯大。

3

真的發現“毒隊友”,

怎樣將損失降到最低?

一個有“劇毒”僱員的公司必須採取謹慎的行動,必要時可以通過合理的法律流程以避免在員工在解僱時負面情緒“爆發”。特別是在今天的環境下,個別員工可能會直接跑到網上發表“利己但並不公正”的評論,瘋狂diss前老闆,一旦這種情況產生,公司將會陷入被動。

不得不承認的是,不同於過往的職場環境,如今僱員以及企業都有可能成為職場中的弱勢群體,尤其那些經驗不足的創業公司,組建團隊時更容易出現問題,而被心懷不滿的前僱員造成的傷害似乎也是難以避免的現象。想解決這樣的難題,或許最好的辦法就是:招聘時不要心急,務必確保員工與公司文化和核心價值觀保持一致。

同時,一旦發現公司裡存在“有毒”員工,並且對產生了實質不良影響,不得不解僱。面對這樣的情況,可以在解僱之前、期間和之後通過以下程序減輕對雙方的傷害:準備好體現解僱緣由的特定事件的書面記錄;讓專業HR執行解僱流程,並提出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隔離協議,以保護雙方免受誹謗。

創業公司怎樣避免招到“有毒”的坑隊友?

而對員工來說,工作中充滿壓力和風險,同樣不易,但基本的敬業素質不應被遺忘。自覺排毒,從你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