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的她走了,却把大爱留在了安康!

王曼的生命,通过另一种方式在市中心医院得以延续。

500万元的个人捐赠,创造了安康医疗卫生系统个人捐赠的“最大值”。而此次捐赠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却远不止这500万元。作为国内知名的眼科专家,王曼生前在上海和北京的同学、同事、好友——14名医疗专家,纷纷加入到这场对安康健康扶贫的行动中来,通过他们精湛的医术,为这个欠发达地区的健康事业带来曙光。

这500万元,是一颗爱心,也是一座桥梁,一个杠杆。

医者仁心,无限深情

提出将王曼留下的500万元遗产捐赠给市中心医院的,是她的父母。

王曼与安康的情缘由来已久。这里是她年幼时生活学习过的地方,也是其母亲——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原副厅长、正厅级巡视员雒秀兰的故乡。

王曼的履历,始终与医学有关,且光彩四溢。198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在校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2年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并在此期间考取了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主攻白内障专业。后来,又直接转读青光眼临床医学专业,并于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她的博士论文,在美国医学会刊物Journal Cataract Refract Surgery(白内障屈光手术期刊)上发表。

作为一名在眼科临床一线工作了20多年的资深专家,王曼行白内障手术数千例。她曾担任上海市广播电台眼科栏目专家主持嘉宾,也曾受医院委派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心医院,帮助当地填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空白。作为中华残疾人联合会组织的光明使者——上海市赴新疆医疗队成员,她曾赴新疆塔城、伊宁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和其他贫困地区,为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使数千名患者重见光明。

王曼曾亲自主刀,为近乎失明的86岁高龄贫困比丘尼做白内障复明手术,并为其支付全部费用,也曾于2013年在全国眼科学会举办的白内障现场手术演示观摩大会上,为来自上海、北京、杭州、广州、西安等地的代表做手术演示。

爱岗敬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是所有熟知王曼的人对她共同的评价。不幸的是,在47岁风华正茂的年纪,王曼却英年早逝,让所有爱她的人痛彻心扉。

为了缅怀女儿,也为了尊重她毕生挚爱的眼科事业,传递她的大爱深情,王曼的父母毅然决定:将女儿留给老两口的500万元遗产,捐赠给安康市中心医院,一部分用于购买眼科设备,另一部分设立王曼医学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基金(简称王曼基金),用以支援安康的医疗卫生事业。

红豆杉:让大爱传承

在自然界,红豆杉是一个神奇的物种。这不仅因为它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还因为它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

为了让历史延续,让爱心传承,市中心医院决定,要在江北院区科教楼前种一棵爱心捐赠常青树,树种就定为红豆杉,用以纪念王曼。王曼基金,也设立成开放基金,接受各种公益性捐赠。

市中心医院院长茹甫毅,对此次捐赠活动相当重视。他表示,此次捐赠活动,不仅对医院意义重大,对整个安康医疗卫生系统而言,也是一件大事。外地来的专家们都能够这样关心、重视、支持医院的发展和安康健康扶贫工作,作为全市医疗界的龙头老大,市中心医院更有责任和义务为广大群众服好务,激励全院医务工作者积极努力,奋发向上,为305万安康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对王曼基金,医院已经确立了章程,对资助范围、组织机构、财产的管理和使用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出台了

《安康市中心医院“王曼医学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基金”管理办法》。“我们一定要把这笔资金和这批设备管理好,使用好,真正发挥其对医疗提升和人才培养的作用,最终让群众受益。”茹甫毅说。

“杠杆撬动”的示范意义

王曼捐赠的这500万元,市中心医院已经确定好了用途。

省政协常委、汉滨区政协副主席、市中心医院院长助理吴双友说,这500万元将分为三部分:其中250万元用于给医院购置眼科设备,开展医疗服务、临床科研等公益性非营利性业务活动;50万元为市中心医院江北院区新落成的科教大楼提供临床教学设备(器材),用于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教学设备到位后,将在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挂“王曼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牌子;剩余的200万元,作为王曼基金,用于医疗卫技人员外出开展国内外进修学习培训,接受邀请并在省部级及以上专业委员会(分会)、医院、研究机构举办的医学技术交流会议上交流,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开展医学技术交流。

对市中心医院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对正处于脱贫攻坚关键期的安康来说,王曼父母这一善举的衍生效应,已远远超过了500万元本身。

10月27日,王曼医学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基金(简称王曼基金)捐赠仪式暨上海市支援西部精准扶贫医学多学科学术研讨会在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举行。

记者:谭西 魏涛 实习记者:郑运祥 翟本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