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驚艷,絲路第一驛里的八卦與風情

那是一個風輕雲淡的日子,距離漢帝國首都長安西北120公里之外的甘泉宮裡,氣氛不同尋常。一個使團即將出徵,朝廷侍從官張騫鄭重地從漢武帝劉徹手中接過象徵的符節,他將率團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這一年他們都很年輕,漢武帝19歲,張騫27歲。對於距今2100年的漢帝國來說,西域無疑是一個風險重重而又令人嚮往的地方。張騫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滿艱辛和不測,然而他無法知道的是,當他轉身的那一刻,他的此次出行必定被載入史冊。

絲路西進東出的第一站,便是北石窟驛。

歲月驚豔,絲路第一驛裡的八卦與風情

攝影/如畫心語

一座望得見鄉愁的驛站

鎮原縣,位於隴東黃土高原上,溝壑縱橫,川塬兼有。古時屬於雍州,秦時屬於北地郡。古代是拱衛中原的西大門,是關中去往西北的必經之地。西漢初年,北地郡分設安定郡,“安定”一詞,寄予了朝廷的重託,也體現了當時繁華一幕。這裡曾經官道通暢,驛站連接,不僅是屯兵防守的要塞,更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歲月驚豔,絲路第一驛裡的八卦與風情

攝影/如畫心語

一條茹河東西穿越鎮原全境,潺潺的茹河水,滋潤著兩岸的肥田沃土。北石窟驛景區,就位於鎮原縣蒲河和茹河交匯處。依託始於先秦時期的彭陽郵驛和秦漢時期的彭陽古城舊址修建,與甘肅“四大名窟”之一的北石窟寺隔河相望。

歲月驚豔,絲路第一驛裡的八卦與風情

攝影/如畫心語

走進北石窟驛,是在一個有雨的黃昏。深秋的雨,總是有些淒冷。景區裡沒有其他遊客,把行李放進以蒙恬將軍命名的蒙氏居里,連鎖都不用落。一個人遊走在驛站的每個角落,此時,這座古城僅屬於我。

歲月驚豔,絲路第一驛裡的八卦與風情

攝影/如畫心語

站在紫氣閣上,眼前青磚黛瓦泛著冷冷的光。霧靄沉沉處,似乎望見了衛青由此出關的堅毅、張騫逃回長安的倉皇。一道驛站,寄託了多少出徵將士的誓言,留下了多少和親公主的淚痕。一邊是邊塞大漠,一邊是關中孃親,北石窟驛挑起的是羈旅行人的鄉愁。

歲月驚豔,絲路第一驛裡的八卦與風情

攝影/如畫心語

一座風情萬種的驛站

秦漢風格的建築,融入了隴東民居的風格,關隴古道、絲路古驛的歷史滄桑和繁榮交錯閃現。夜雨打溼了石板,風情水街的夜,迷離了眼,迷失了心。那一縷縷夜風,穿透古城牆,輕釦硃紅門,旗杆搖曳處,可是絲路行者的細語,駝隊馬幫的鈴聲?

歲月驚豔,絲路第一驛裡的八卦與風情

攝影/如畫心語

風情水街彎彎曲曲,那是黃河水系九曲十八彎。那些黃河引來的水,挾著華夏兒女的溫情,帶著黃土高原的厚重,傾注在這古驛站裡,沉澱,飛舞,化作龍潭上的瀑布,化作水幕上的電影。霓虹閃爍處,低沉的音樂響起,時空交錯中,我是那隨軍戍邊的將士,我是那和親遠嫁的公主,我是那“欲飲琵琶馬上催”的詩人……

歲月驚豔,絲路第一驛裡的八卦與風情

攝影/如畫心語

絲路風情園內,雅丹地貌石雕、銅雕駝隊、銅雕枯樹,再現了古陸上絲綢之路的道路漫長和艱難險阻,大漠戈壁雄渾壯觀的奇詭景象。海上絲綢之路又是另一番風景。水車、棧道、湖心亭、三階蓮花池,行走其中,依稀看見了古海上絲綢之路往來的場景……

歲月驚豔,絲路第一驛裡的八卦與風情

攝影/如畫心語

一座可以聊八卦的驛站

從空中俯瞰北石窟驛,猶如一條巨大的鯉魚,取義“鯉魚躍龍門”。景區內三個小八卦各具特色,兩個是特色美食,鎮原特有的飲食文化“十三花”就在其中。另一個小八卦是窯洞特色的住處,而我下榻的住處就是這小八卦裡其中的一間——蒙氏居。打開窯洞的門,蒙恬將軍的銘文就在正面牆上。灰磚白縫的土炕上有電熱毯的溫度,衛浴寬敞舒適,秦時的蒙恬將軍何曾有我這般待遇。

歲月驚豔,絲路第一驛裡的八卦與風情

攝影/如畫心語

大八卦院中建有迷宮,八卦如迷,人生豈不是也如謎。八卦圖的全景需在空中俯瞰可見,豈不是也如人生,迷走其中,尚需抽離俯瞰的勇氣。

歲月驚豔,絲路第一驛裡的八卦與風情

攝影/如畫心語

雨夜行走在八卦圖中,別有一番況味。五行八卦,既神秘詭異,又萬宗歸一。北石窟驛,歷史演繹與時代主題在這裡融合,靜態景觀與動態故事在這裡交織。

歲月驚豔,絲路第一驛裡的八卦與風情

攝影/如畫心語

生命需要這樣一個驛站,不只為憑弔古今,也要讓自己的心靈停靠下來,從車水馬龍、高樓林立中抽離出來,憑弔過去的自己,擁抱下一段旅程。與千年歷史對話,個人恩怨得失,盡付煙雲中。

歲月驚豔,絲路第一驛裡的八卦與風情

攝影/如畫心語

我獨自徜徉在這古驛站中,從晨昏到晝起,如一個人的錦衣夜行。腳步輕緩,內心豐盈,夜雨打溼了一顆柔軟的心。張騫手持符節從這裡出使西域,不會想到出了這一驛,便連接了千年絲路的輝煌。而北石窟驛,便是第一個見證。

歲月驚豔,絲路第一驛裡的八卦與風情

攝影/如畫心語

歲月驚豔,絲路第一驛裡的八卦與風情

攝影/如畫心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