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識機——坎大哈

事情從1995年8月3號說起(當時阿富汗還是塔利班當家),一架給阿富汗北方聯盟(塔利班死對頭)運送軍火的俄羅斯伊爾76運輸機被塔利班空軍米格21發現,後者脅迫運輸機降落在塔利班控制下的坎大哈,一降落機組人員就被扣為人質。塔利班以此要挾俄羅斯釋放被扣押的阿富汗人,而俄羅斯又是出了名的被要挾時不妥協甚至不談判,所以機組人員就這麼一直關在坎大哈。

觀影識機——坎大哈


為什麼俄羅斯不肯贖回機組人員呢?原因是當時俄軍管理混亂,很多運輸機被當做軍火大亨的“運輸大隊”,此次被劫持的伊爾76正是如此,是受俄軍火大亨阿布指派向阿富汗運送軍火的,這背後甚至有一直支持北方聯盟的美國人的身影,俄羅斯人當然不樂意了:錢你們賺了,出了事來找我了?在這種情況下,機組人員意識到想活命只能靠自己了,於是在被扣押的一年時間裡,他們積極配合塔利班武裝分子,讓往東不往西,極力迎合,甚至主動給他們洗衣做飯,一副“大哈好,不思俄”的順從模樣。而這一切都得到了回報,一年後,機組人員向塔利班彙報:飛機在機場曬了一年了,再不維護下就報廢了,這好歹是一架大型運輸機,若是眼看著報廢不能為塔利班所用豈不是暴殄天物了?塔利班欣然應允:那就趕緊修去吧,修好了大大有賞。

觀影識機——坎大哈


1996年8月16日,機組人員被送上飛機,而且現場只留了三人看守,塔利班這麼做也並不是傻:這是一架在機場上風吹日曬了一年的飛機,是輛車也不能開了,何況這麼大一飛機?就算你飛走了我戰鬥機再給你劫回來不就行了。一切想當然的塔利班沒料到:機組真的發動了飛機,真的飛走了,真的一路低空飛行躲開塔利班雷達飛到了阿聯酋,第三天真的飛回了俄羅斯......順帶著還有飛機上那三個倒黴的看守被當了俘虜。如此神奇的是也只能發生在俄羅斯了:飛機曬一年還能飛,機組被關了一年還真敢跑,關鍵是這架飛機回到俄羅斯後又飛了20多年,至今仍在飛--其實大家都對俄羅斯這個戰鬥種族的作風有所風聞,包括俄航的種種逸聞也在神州大地廣為流傳。

觀影識機——坎大哈



俄羅斯的大力士——伊爾-76

伊留申伊爾-76(英文:Ilyushin IL-76,俄文:Ильюшина Ил-76,北約代號:Candid"耿直")運輸機,是前蘇聯伊留申航空集團(現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下屬)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設計製造的四發大型軍民兩用戰略運輸機。伊爾-76作為軍事運輸機研製項目於上世紀60年代末提出並開始設計。由於安-12作為蘇聯軍事空運主力已經顯得載重小和航程不足,蘇聯為了提高其軍事空運能力,急需一種航程更遠、載重更大、速度更快的新式軍用運輸機,於是決定研製這種在外形和載重能力都類超過美國C-141運輸星重型運輸機的伊爾-76,以彌補蘇聯軍事空運能力的不足。伊爾-76是世界上最為成功的一款重型運輸機,至今以來已有超過38個國家使用過或正在使用伊爾-76,共有超過850餘個營運者。蘇聯(俄羅斯)是最大的軍用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是最大的民用版使用國。


觀影識機——坎大哈


蘇聯/毛子製造武器,都講究皮實耐用,操作簡單,製造工藝儘量簡化。越戰AK47的適應性強更是讓美軍丟棄操作複雜精密高但對熱帶適應弱的美製步槍而用AK47。即使到了高大上的大型運輸機了,毛子依然秉承這個特點。1995年伊爾76被塔利班劫持,被迫降落在阿富汗,一呆就是1年多,伊爾76在阿富汗那個風沙多的條件下,缺少維護這麼長時間,居然最後還能短距離起飛逃走,不得的不說這個伊爾76確實耐用。要是換做高精密的美畜運輸機,如C17放在那個破地方1年多,缺乏維護,估計難以起飛。下圖為俄北方伊加爾卡市有一架客機,由於天氣寒冷在準備起飛時,起落架和跑道凍起來了。結果飛機上的乘客都紛紛下來推飛機,以幫助飛機順利起飛.....對了,當天伊加爾卡的溫度為零下52度....零下52度.....


觀影識機——坎大哈


伊爾76起降性能,非常不錯。前起落架4個輪子,比常見的2輪,地面接觸面積大得多,如此對鬆軟土質的適應力強得多。

觀影識機——坎大哈


影片中伊爾76時速達到190公里時,跑道快到盡頭了(前面就是護欄網的雷區了),為了飛起來,打開襟翼增加升力促使起飛襟翼打開,看上去像是開縫襟翼,在簡單襟翼的基礎上改進,這個東西下旋時,不僅增加了機翼翼型的彎度,從簡單的力學來看,伊爾76發動機D30KP2噴出去的氣流被這東西干擾,增加了機翼上下面的壓強差,如此自然使得機翼增加升力了。而且開縫襟翼與機翼之間有一道縫隙,機翼下面的高壓氣流通過這道縫隙以高速流向上面,延緩氣流分離,這又增加了升力,這樣下來,可使升力係數增大85%~95%!這可是非常可觀的。下圖就為伊爾76的襟翼。

觀影識機——坎大哈


我國的運20也是採用這樣的開縫襟翼,不過似乎比伊爾76的更好。看來我們這幾年對伊爾76的使用也算是摸透了伊爾76。

觀影識機——坎大哈


很快速度馬上上升到了220,終於勉強飛起來了,在距離雷區分界線僅僅咫尺之遙。不知道是劇情需要,還是真的有這麼回事,飛機可能因為速度不夠,出現下降。機長沉著應對。收起起落架,在飛機下降到50米的時候,又開始飛起來,而且時速增加到280,此時高度不斷上升。伊爾76起飛起落架收起,這個起落架系統有點複雜。不過好處是能夠更多輪子首次接觸地面,分擔飛機重量,降低對路面的壓強,從而降低了土質的要求。伊爾76的主起落架8輪或者C17的6輪都是為了應對野戰機場條件下起降。


雖然網上流傳了很多毛子的逸事和俄航的趣聞,但是毛子還是很有文化素養的一個民族。俄航提供各界歷史名人陪飛服務,如果你仔細觀察俄航飛機機頭,就會發現國旗的位置都寫著一個名字。乘坐俄航的時候,不妨留意看看,今天帶你飛的是普希金、果戈裡還是托爾斯泰?這駕俄航客機機頭國旗位置下,寫的是著名音樂家拉赫瑪尼諾夫的名字。


觀影識機——坎大哈



起飛線,夢想放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