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识机——坎大哈

事情从1995年8月3号说起(当时阿富汗还是塔利班当家),一架给阿富汗北方联盟(塔利班死对头)运送军火的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被塔利班空军米格21发现,后者胁迫运输机降落在塔利班控制下的坎大哈,一降落机组人员就被扣为人质。塔利班以此要挟俄罗斯释放被扣押的阿富汗人,而俄罗斯又是出了名的被要挟时不妥协甚至不谈判,所以机组人员就这么一直关在坎大哈。

观影识机——坎大哈


为什么俄罗斯不肯赎回机组人员呢?原因是当时俄军管理混乱,很多运输机被当做军火大亨的“运输大队”,此次被劫持的伊尔76正是如此,是受俄军火大亨阿布指派向阿富汗运送军火的,这背后甚至有一直支持北方联盟的美国人的身影,俄罗斯人当然不乐意了:钱你们赚了,出了事来找我了?在这种情况下,机组人员意识到想活命只能靠自己了,于是在被扣押的一年时间里,他们积极配合塔利班武装分子,让往东不往西,极力迎合,甚至主动给他们洗衣做饭,一副“大哈好,不思俄”的顺从模样。而这一切都得到了回报,一年后,机组人员向塔利班汇报:飞机在机场晒了一年了,再不维护下就报废了,这好歹是一架大型运输机,若是眼看着报废不能为塔利班所用岂不是暴殄天物了?塔利班欣然应允:那就赶紧修去吧,修好了大大有赏。

观影识机——坎大哈


1996年8月16日,机组人员被送上飞机,而且现场只留了三人看守,塔利班这么做也并不是傻:这是一架在机场上风吹日晒了一年的飞机,是辆车也不能开了,何况这么大一飞机?就算你飞走了我战斗机再给你劫回来不就行了。一切想当然的塔利班没料到:机组真的发动了飞机,真的飞走了,真的一路低空飞行躲开塔利班雷达飞到了阿联酋,第三天真的飞回了俄罗斯......顺带着还有飞机上那三个倒霉的看守被当了俘虏。如此神奇的是也只能发生在俄罗斯了:飞机晒一年还能飞,机组被关了一年还真敢跑,关键是这架飞机回到俄罗斯后又飞了20多年,至今仍在飞--其实大家都对俄罗斯这个战斗种族的作风有所风闻,包括俄航的种种逸闻也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

观影识机——坎大哈



俄罗斯的大力士——伊尔-76

伊留申伊尔-76(英文:Ilyushin IL-76,俄文:Ильюшина Ил-76,北约代号:Candid"耿直")运输机,是前苏联伊留申航空集团(现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公司下属)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设计制造的四发大型军民两用战略运输机。伊尔-76作为军事运输机研制项目于上世纪60年代末提出并开始设计。由于安-12作为苏联军事空运主力已经显得载重小和航程不足,苏联为了提高其军事空运能力,急需一种航程更远、载重更大、速度更快的新式军用运输机,于是决定研制这种在外形和载重能力都类超过美国C-141运输星重型运输机的伊尔-76,以弥补苏联军事空运能力的不足。伊尔-76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一款重型运输机,至今以来已有超过38个国家使用过或正在使用伊尔-76,共有超过850余个营运者。苏联(俄罗斯)是最大的军用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是最大的民用版使用国。


观影识机——坎大哈


苏联/毛子制造武器,都讲究皮实耐用,操作简单,制造工艺尽量简化。越战AK47的适应性强更是让美军丢弃操作复杂精密高但对热带适应弱的美制步枪而用AK47。即使到了高大上的大型运输机了,毛子依然秉承这个特点。1995年伊尔76被塔利班劫持,被迫降落在阿富汗,一呆就是1年多,伊尔76在阿富汗那个风沙多的条件下,缺少维护这么长时间,居然最后还能短距离起飞逃走,不得的不说这个伊尔76确实耐用。要是换做高精密的美畜运输机,如C17放在那个破地方1年多,缺乏维护,估计难以起飞。下图为俄北方伊加尔卡市有一架客机,由于天气寒冷在准备起飞时,起落架和跑道冻起来了。结果飞机上的乘客都纷纷下来推飞机,以帮助飞机顺利起飞.....对了,当天伊加尔卡的温度为零下52度....零下52度.....


观影识机——坎大哈


伊尔76起降性能,非常不错。前起落架4个轮子,比常见的2轮,地面接触面积大得多,如此对松软土质的适应力强得多。

观影识机——坎大哈


影片中伊尔76时速达到190公里时,跑道快到尽头了(前面就是护栏网的雷区了),为了飞起来,打开襟翼增加升力促使起飞襟翼打开,看上去像是开缝襟翼,在简单襟翼的基础上改进,这个东西下旋时,不仅增加了机翼翼型的弯度,从简单的力学来看,伊尔76发动机D30KP2喷出去的气流被这东西干扰,增加了机翼上下面的压强差,如此自然使得机翼增加升力了。而且开缝襟翼与机翼之间有一道缝隙,机翼下面的高压气流通过这道缝隙以高速流向上面,延缓气流分离,这又增加了升力,这样下来,可使升力系数增大85%~95%!这可是非常可观的。下图就为伊尔76的襟翼。

观影识机——坎大哈


我国的运20也是采用这样的开缝襟翼,不过似乎比伊尔76的更好。看来我们这几年对伊尔76的使用也算是摸透了伊尔76。

观影识机——坎大哈


很快速度马上上升到了220,终于勉强飞起来了,在距离雷区分界线仅仅咫尺之遥。不知道是剧情需要,还是真的有这么回事,飞机可能因为速度不够,出现下降。机长沉着应对。收起起落架,在飞机下降到50米的时候,又开始飞起来,而且时速增加到280,此时高度不断上升。伊尔76起飞起落架收起,这个起落架系统有点复杂。不过好处是能够更多轮子首次接触地面,分担飞机重量,降低对路面的压强,从而降低了土质的要求。伊尔76的主起落架8轮或者C17的6轮都是为了应对野战机场条件下起降。


虽然网上流传了很多毛子的逸事和俄航的趣闻,但是毛子还是很有文化素养的一个民族。俄航提供各界历史名人陪飞服务,如果你仔细观察俄航飞机机头,就会发现国旗的位置都写着一个名字。乘坐俄航的时候,不妨留意看看,今天带你飞的是普希金、果戈里还是托尔斯泰?这驾俄航客机机头国旗位置下,写的是著名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的名字。


观影识机——坎大哈



起飞线,梦想放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