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課堂(十二)|當前扶貧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及對策建議

當前扶貧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及對策建議

——關於鄉鎮精準扶貧的調查與思考

當前,實施精準扶貧,是扶貧開發方式的重大創新,也次核定長期使用,導致識貧信息時效性不強,影響扶貧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和著力點。筆者結合鄉鎮精準扶貧工作實踐,對目前開展的精準扶貧工作存在的難點和對策建議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存在的主要難點

(一)貧困人口核定難。由於現有監測技術條件所限、農民收入來源的多樣化和不可測性,貧困對象的收入狀況很難被準確、全面地掌握,加之對貧困人口的民主評議和民主監督不夠完善,導致出現一些列入建檔立卡中的貧困戶,實際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在貧困線之上,而一些確實貧困的家庭卻沒有被納入。

扶貧課堂(十二)|當前扶貧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及對策建議

(二)致貧原因界定難。在對貧困戶致貧原因進行調查走訪的過程中發現,對致貧的具體原因難以精準分析,找出“窮根子”,往往只能籠統地界定為因病或因殘,給精準脫貧、“對症下藥”帶來了難度。例如從目前某鎮貧困人口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因病致貧佔45.1%,因殘致貧佔38.6%,因學致貧佔2%,其他佔14.3%,而事實上,在因病致貧、因殘致貧中有很多是另有原困。

(三)動態管理控制難。精準扶貧是一項動態的管理過程,應根據貧困家庭經濟狀況的變化而及時作出調整,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還沒有建立完善科學有效的扶貧信息動態管理網絡系統,無法對扶貧工作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監測分析,往往是一象有進有出、動態管理。

(四)扶貧項目落實難。相當一部分貧困村屯由於環境、交通、通信、網絡的不發達,導致年輕勞動力外流,村內少有種植、養殖大戶,只剩老人、婦女和兒童,項目落實起來有難度。

扶貧課堂(十二)|當前扶貧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及對策建議

(五)積貧難返脫貧難。大多數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差,“等、靠、要”心理嚴重,且大多分佈在缺水、土地貧瘠、資源缺乏、交通不便等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的地方,脫貧難度大、代價高。如某鎮另外還有分散在20個貧困村之外的1227戶貧困戶、2621名貧困人口,尚沒有落實幫扶措施。一些在貧困線邊緣的群眾不僅致富能力差、觀念落後,連正常生產、生活能力也非常脆弱,極易因災、因病迅速返貧。

二、對策建議

當前,精準扶貧已進入了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對某鎮來說,應在五個層面著“重筆”,以精準扶貧推進科學扶貧,實現由“減貧”向“脫貧”的根本性轉變。

(一)精準識貧,強化動態管理。對全鎮2016年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戶、貧困人口進一步開展精準識別複核工作。核准貧困對象,找準致貧原因,定準貧困類別,真正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真正實現“戶有卡、村有冊、鄉鎮有檔、國省州縣鄉村信息平臺共建共享”,確保扶貧方向正確、指向精準,防止扶貧對象“窮人落榜、富人戴帽”的現象。

(二)分類施策,強化精準脫貧。針對貧困村、貧困戶致貧的具體原因,按照“缺什麼,補什麼;需什麼,幫什麼”的原則,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因人支招、精準滴灌、靶向治療,著力增強貧困人口內生髮展動力,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安居扶貧、金融扶貧、創業就業扶貧、救助扶貧、兜底扶貧、教育扶貧、基礎設施扶貧、流通服務扶貧、黨建扶貧等分類扶貧措施。

(三)統籌協調,強化資金投入。1、加大財政投入。各級財政要大幅增加對精準扶貧工作的投入,重點加大對貧困對象在產業扶貧、就業培訓、危房改造、教育醫療、兜底救助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足額預算扶貧工作經費。2、整合部門資金。要按照“規劃引領、以縣為主、任務導向、渠道不亂”的原則,整合各類項目資金,有針對性地向貧困村傾斜,集中力量解決產業和水、電、路、訊、房、環境整治等突出問題。3、強化金融保險支持。整合金融資源,開發特惠金融產品,出臺全方位覆蓋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便利化特惠金融政策和措施。支持貧困農戶辦理農業保險。4、動員社會捐資。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扶貧慈善活動,政府搭建扶貧慈善愛心平臺,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通過為貧困村和貧困戶捐款捐物、捐資助學、救貧濟困、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參與扶貧,幫助貧困村發展公益事業。

(四)深厚氛圍,強化宣傳督查。1、加強宣傳。利用“10.17全國扶貧日”宣傳活動,大力宣傳目前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和精準扶貧攻堅中的典型經驗。通過表彰扶貧典型、開展“扶貧宣傳月”、“扶貧主題日”活動,大力弘揚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扶貧的濃厚氛圍。

2、嚴格督查。科學制定精準扶貧三年規劃和年度計劃,將精準扶貧工作納入目標管理,把落實扶貧責任制、減少貧困人口、增加財政預算投入、整合部門資金、開展駐村幫扶和結對幫扶等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強化督促檢查和績效考核。要注重在扶貧開發工作一線考察干部,把幹部在扶貧開發中做出的實績作為選撥使用的重要依據,對完不成扶貧目標任務的要嚴格追責。2017年底,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情況進行一次中期評估;2018年底,進行考核驗收。

(五)明確責任,強化幫扶隊伍。進一步健全落實領導幹部聯繫扶貧開發工作制度,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扶貧開發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把扶貧開放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親自調研、親自部署、親自協調、親自督辦。分管負責人要具體抓,帶頭深入一線,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各部門主要負責人是部門扶貧第一責任人,要深入扶貧聯繫村研究解決具體問題。紮實開展“一進二訪”活動,以嚴和實的作風,精準發力,確保精準脫貧。一是實現駐村幫扶全覆蓋。對20個貧困村,協調省州縣三級派出20個扶貧工作隊,扶貧工作隊隊長兼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專人專職做好幫扶工作。二是實現聯村幫扶全覆蓋。對貧困人口相對集中村,開展聯村幫扶全覆蓋。動員各級單位,與貧困人口相對集中村開展聯村幫扶。聯村單位要專題研究幫扶工作,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協助鄉鎮黨委政府做好聯繫村精準扶貧工作,實現聯點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三是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結合“兩學一做”專題教育,各級領導幹部帶頭與聯點村的貧困戶“結窮親”,並組織動員所在單位機關幹部與貧困戶“結對子”,實行結對幫扶全覆蓋。通過開展結對幫扶,確保每一戶貧困戶有幫扶責任人,能因人因戶施策,並建立幫扶專門臺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