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不廢除諡號制度的話,會得到一個怎樣的諡號?

與你同行211626807


秦始皇若不廢除諡號,廟號。我認為他應該是:

秦高祖文皇帝。



先說廟號。

《孔子家語》記載:“祖有功而宗有德”,而“祖”和“宗”區別在於有功還是有德,功指開創之功,德指守成之德,可見能被稱“祖”者要麼是始受封者,要麼是始受命者,所以開國皇帝稱“祖”。

開國皇帝的廟號其實有“太祖”、“高祖”、而其後代稱祖的還有“世祖”、“聖祖”。

太祖,為始受封者。高祖,為始受命者。世祖,承命不遷。聖祖,道德化民。

秦始皇的祖先受封於秦,所以贏政並非始受封者,但他一統天下為帝,是始受命者,所以廟號稱之為“高祖”更加合適。



再說諡號。

諡號講的功績,始皇帝匡一天下,書同文,車同軌,定度量衡,行郡縣,主要的功績在於一個“合”字。經天緯地,萬邦為憲,化成天下。



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勤學好問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信接禮曰文;能定典禮曰文;經邦定譽曰文;敏而好學曰文;施而中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剛柔相濟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萬邦為憲、帝德運廣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聖謨丕顯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純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與賢同升曰文;紹修聖緒曰文;聲教四訖曰文。


所以,我認為,給始皇帝定個“文”的諡號是恰當的。



應為:秦高祖文皇帝。


饞嘴肥貓鏟史官


如果秦始皇不廢除諡號,根據他建立的不世之功,個人的超級自信,手下群臣的無敵吹捧,已經牛逼閃耀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人間絕品,天地唯一的地步。



如此來,他的諡號只能,而且唯一,只有一個選擇,叫做:

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好吧,這原本是玉皇大帝的號,玉皇大帝之所以有這個號,那是因為秦始皇放棄了,讓玉帝撿了便宜。

如果秦皇嬴政下令說,你們也給朕弄個諡號!李斯趙高之流馬上就要衝到天庭裡,將玉皇大帝的號一把搶過來,每個字打一張A4紙,鋪在秦始皇的身上,回過身來還要對天庭的小夥伴們怒吼一聲:

這是俺主子的號,你們,統統不許動!



畢大費/文


畢大費


我們是很難根據諡法強行安給秦始皇一個諡號的,對於自己該諡什麼,秦始皇也是想破了腦袋,最後才決定不要了的,他對這個問題是有深入研究的。

首先我們從取消諡法的詔命看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制曰:

“朕聞太古有號毋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諡。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諡法。

也就是說他認為“子議父,臣議君”是不好的。一方面,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以往的諡法根本無法找到一個能顯示自己功勞的字眼。另一方面,君權至上的秦始皇想開創一種新的模式,就是以數字來記載大秦帝國的承繼次序。

如果秦始皇不取消諡法,我們確實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字。因為他奮六世之餘烈,秦公 、秦惠文王、秦王、秦襄王、秦孝文王 、秦襄王 ,這六個先祖基本上把所有的好諡都用完了,如果秦始皇稱帝,只是將此前的“王”變成“帝”,比如“秦武帝”。另外一種是使用疊字,如“惠文”、“昭襄”之類,但也還是這幾個字的組合,確實體現不出秦始皇的曠古爍今。

千古一帝就是要前無古人後無來自,始皇帝就是一個專有名詞。後世歷朝開國,他們的先祖並沒有生前獲諡,因此可以將諡法重新來一次,他們大多的用法是太祖武皇帝、太宗文皇帝,此後再用惠、景、仁、孝等等去排,一般也排不滿一次,國家也就亡了。如果中國確實有一個朝代能有20個以上的皇帝,那麼中國的諡法早就要被革新了。這麼看來還是秦始皇的方法比較科學,皇帝一號、二號、三號……

所以,還是不要給秦始皇強行安諡號了,不然他要從皇陵裡面跳出來打人了。

歡迎關注、點贊、嘮嗑,我是孝陵衛小校(二分明月故臣心),動手動腳找東西,正兒八經答問題,期待與諸君交流!

孝陵衛小校


廟號諡號為商朝所創,周朝廢除廟號繼承諡號,秦朝不僅沒恢復廟號,連諡號也給廢了。秦始皇說了,對於大行皇帝(君主),兒子議論老子,臣子議論君主,就是妄議就是大逆不道!故而秦始皇沒有廟號更沒有諡號,作為第一位皇帝生死稱呼都是秦始皇。而劉邦則恢復了廟號、諡號、封建等制度,制度一下回到了商朝了哈。從此皇帝都有諡號,而廟號是大有功德君主專屬,到了唐朝廟號,是個皇帝都有,也就不值錢了。福垊今天偏偏跟秦始皇槓上了,不僅給秦始皇上廟號、諡號,連他秦二世、秦三世都不放過!誰叫他們現在不會說話呢!

那秦始皇的廟號尊為什麼好呢?

廟號的標準是祖有功宗有德,秦始皇的廟號必須有“祖”字!尊什麼祖呢?福垊抓耳撓腮,苦思冥想,急中生智,一拍腦袋,脫口而出——秦世祖,那為什麼不叫秦太祖?秦高祖呢?秦聖祖呢?

秦聖祖首先被否定掉。聖祖,從沒成為開國君主的廟號過。清聖祖是第三代,阮聖祖是第二代。

秦太祖也不妥。一般而言,太祖都是不靠父輩,而是靠自己的能力,稱帝並統一的。而秦始皇靠的是其列祖列宗奠定的基礎,以及自己高貴的血統。

秦高祖也不好。隋唐兩位開國皇帝都是高祖,也都是靠自己的祖宗,但他們的祖宗並沒有稱王稱霸。魏高祖曹丕看似符合這一點,但魏王曹操只是一代,而秦始皇是N代。秦始皇很明顯比他們起點都高。

【秦世祖】的廟號挺好。漢世祖劉秀祖先當過皇帝,隋世祖楊廣帝二代,隋朝主要毀到在他手裡。清世祖福臨帝三代,統一。秦始皇符合祖先世代為王,也符合帝二代,他父親是最早的太上皇秦莊襄王嬴子楚(異人),更符合統一天下。秦朝基本毀在秦始皇的手裡,秦始皇晚年就有動亂的苗頭了。故而福垊認為秦世祖名副其實。

那是秦始皇的諡號尊為什麼好呢?

周朝後期(戰國)的諡號有個特點流行兩個字,什麼趙武靈王、燕昭襄王(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燕昭王)尤其是秦朝更是如此,就如同上段最早的太上皇一樣。而到了漢朝以後一般也是兩個字,第一個字固定為“孝”,(開國皇帝除外)第二個字才是真正的諡號,到了唐朝諡號就氾濫了,唐高祖諡號七個字(神堯大聖大光孝),到了清朝皇帝諡號都是二、三十個字了,完全失去了諡號的意義。

福垊以為秦始皇千古一帝,諡號不能加孝,看看他媽的下場。為體現其功德秒三皇五帝的特徵,福垊決定給他三個字的諡號。

第一個字為【剛】——強毅果敢曰剛,追補前過曰剛。秦始皇的性格符合這一點,王翦滅楚,他向王翦道歉,並尊重他的觀點,允許他帶60萬大軍滅楚。

第二個字為【桓】——闢屠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闢土兼國曰桓。他派人統一六國後,還派人南征北戰,在開拓疆土上立下了前所未有的貢獻。

第三字為【靈】——亂而不損曰靈,不勤成名曰靈,好祭鬼神曰靈。他經常巡遊,祭祀鬼神,尤其信奉方士,尋求神仙,研製長生不老藥。

秦始皇的諡號,福垊以為應是【秦剛桓靈帝】。

秦二世、秦三世的廟號、諡號

秦二世胡亥的廟號【秦熹宗】,諡號【秦刺荒煬帝】不思忘愛曰刺,愎狠遂過曰刺。外內從亂曰荒,好樂怠政曰荒。禮遠眾曰煬,好內遠禮曰煬,好內怠政曰煬。

秦三世子嬰的廟號【秦哀宗】,諡號【秦愍王】在國逢難曰愍,使民折傷曰愍,在國連憂曰愍,禍亂方作曰愍。


福垊


諡號是帝王將相死後,後世帝王臣子根據其生平事蹟功過是非給出的一個總結性評價。秦始皇認為以子議父、以臣議君是對先君的不尊重,於是廢除諡號制度,自稱始皇帝,後世以數計,傳之萬世不移。如果要給秦始皇一個諡號的話,我認為最好是秦文武帝;給秦二世一個諡號的話,我認為最好是秦幽靈帝;給秦三世子嬰一個諡號的話,我認為最好是秦哀王。


嬴政皇帝一生文韜武略,後世帝王難以望其項背,正所謂:秦德昭昭,秦威烈烈,恩德所至,澤及牛馬!嬴政文學思想境界高,雖沒有文章流世,但是他精通諸子百家,深知百家思想之優劣利弊。首先嬴政對法家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十分精通,他從小熟讀《商君書》、長大後又自修《韓非子》,因此嬴政的法家理論十分高深。對於儒家思想,嬴政雖然不用,但不代表他沒有研究過,正是研究得深,所以才堅決不用儒家思想。其次嬴政皇帝對兵家、水家、農家等學亦有研究,《尉僚子》是兵家典籍、鄭國是水家名士,所以秦朝不焚醫農水家之學。


秦始皇武功蓋世,十年間擊滅六國,完成統一大業。面對匈奴威脅,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一戰擊殺十餘萬匈奴騎士,後退七百多里,士不敢彎弓抱怨,民不敢南下牧馬。秦始皇北擊匈奴使得匈奴三十年不敢寇邊,同時給楚漢相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為了拓展華夏生存空間,秦始皇南征百越,五十餘萬秦人長期駐守百越,雖亡國亦不回師平亂,終將南中國融入華夏。

秦始皇統一全國,推廣並固定了中央集權制,為後世政治制度建立了可靠的範式。秦始皇又統一度量衡、文字,疏通全國河渠,構建全國路網,建造長城等等!靈渠工程、直道工程、長城工程、皇陵工程都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依託長城可以有效防禦遊牧民族的全面入侵,可以作為中原軍隊出塞的後勤補給點;直道則可以讓各地更好的交流溝通;靈渠工程則讓中原與百越聯繫在一起;秦皇陵、兵馬俑則成了今日的旅遊景點,提高了地方經濟發展!



大秦鐵鷹劍士


位於宗廟被供奉時的名號,稱“廟號”,對一個人一生的所作所為作蓋棺論定的評價,叫“諡號”。

但都牽扯到“議論”,實屬“不敬”,所以嬴政建立秦朝後,直接廢除。

實際上,任何諡號、廟號都比不上“秦始皇”三個字,簡單而霸氣。嬴政曾說:“我為始皇,後世以數計,二世,三世……至萬世,傳之無窮。”


秦朝雖三世而亡,但“皇帝”卻傳了多世,無論怎樣傳,怎麼稱呼,他嬴政,就是始皇帝。皇帝由他始,“大一統”思想由他始,郡縣制由他始……

因此,“秦始皇”比任何文字都要切合嬴政的功績。若真地考慮諡號制度,應該是“秦高祖天武皇帝。”

值得一說,秦漢時期,上廟號,十分慎重,沒有大功大德,是沒有廟號的。比如,漢景帝劉啟,有諡無廟。

地位到嬴政,他一定有廟號、諡號。先來說一說廟號。由於嬴政是秦朝的開國皇帝,所以一定帶“祖”,符合條件的祖只有太祖、高祖,創立基業是為“太祖”,功最高是為“高祖”。顯然是“高祖”。


另外一個特殊存在,叫“始祖”,一般開國皇帝冊封祖先時使用,以強化正統性。

如此一來,嬴政廟號“高祖”,功高於五帝,德超於三皇。再說諡號。

符合嬴政身份的,無非是文還是武?嬴政滅六國,他最大的功績是實現七國統一,結束春秋戰國的混亂時代。綜合來看,嬴政是“武”,剛彊直理、刑民克服、誇志多窮。

再加上君權神授和鍾愛長生,所以嬴政諡號“天武。”



如此,嬴政成了“秦高祖天武皇帝。”應該怎麼稱呼呢?秦高祖?秦武帝?秦高武皇帝?我認為,還是“秦始皇”中聽,除了這,再也沒有什麼更合適了。


非常茴香豆


首先是吧。

丫和老媽到死都沒修復感情,孝肯定是沒了。

克定禍亂,誇志多窮曰武。

然後是

闢土服遠,闢土兼國,曰桓。

還有

屢徵殺伐,死於原野曰莊。


郝子曰


廢除諡號是好的,但是有人假說祖帝要是沒有廢除諡號會稱什麼吶?

第一――大同,何以為大同天下已握手中 萬民臣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華夏已經被秦統一了,那麼以前六國的文字風俗什麼的都要統一,故此稱大同!

第二――天武,天武,秦統一天下自然是上天所助,既然天意如此,那麼,我大秦有尚武,故此就叫天武。

第三――萬世,自朕起天下歸一,萬民臣服,朕要開創一個萬世皇朝,天下之大,從今往後只有一個皇朝即我大秦帝國!

第四――天命,天命所歸,我大秦統一天下即是上天的意思那麼就是天命,六國就待臣服!

第五――皇帝,(有人說這個不是尊號嘛怎麼回事也能稱為諡號?你管那麼多幹,古人想法你能猜出,)皇帝,朕稱皇帝同樣諡號也要叫皇帝因為朕是真命天子,上天之子,人間之皇!(總之我很膨脹,我很牛,我諡號尊號相同誰不服嘿嘿殺你)


皇帝嬴政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

如果秦始皇沒有廢除諡法,我估計諡號用“武”、“桓”字的可能性比較大。刑民克服曰武,在他任上,的確是做到了以法家理念來治國,至於民到底是“服不服”的問題,就無關緊要了,畢竟秦始皇的諡號是二世皇帝和臣子來定,不可能會給這位開闢新時代的始皇帝惡諡,一定是要誇大他開疆治國的功績的。而闢土兼國曰桓,叫“秦武帝”和“秦桓帝”的可能性都有。而“文”、“宣”、“明”、“惠”這些,顯然是不太適合的。

另外也可以探討一下二世皇帝的胡亥的諡號會是什麼。他和始皇帝又不一樣了。無論是逼其自盡的趙高,還是改朝換代的劉邦,大概都不會給二世皇帝一個好的字眼。

可能會叫秦荒帝,好樂怠政曰荒。胡亥的確是被趙高說服不理朝政,專心享樂,甚至長期不露臉。

也可能會叫秦愍帝,使民折傷曰愍。雖然胡亥的大興勞役只不過是秦國舊政,但這個鍋顯然只能落到他頭上。

其他的感覺又不太適合了,個人感覺還是這兩個貼切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