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探花」王文治題字《陶淵明詩意圖冊》賞心悅目

王文治,清代官吏、詩人、書法家。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人。工書法,以風韻勝。乾隆年間探花,官翰林院侍讀,出為雲南姚安知府。後告歸不復出仕,往返于丹徒、杭州,並在鎮江文書院講學。


“淡墨探花”王文治題字《陶淵明詩意圖冊》賞心悅目
“淡墨探花”王文治題字《陶淵明詩意圖冊》賞心悅目​​其詩雄傑宏亮,精音律,工書,得董其昌精髓,兼法米芾、張即之而得力於李邕。與劉墉齊名,墉官至相國,故有“濃墨宰相,淡墨太守”之稱。又與翁方綱、梁同書合稱為“清四家”。 能詩文,稱精鑑,蓄金石書 畫甚多,得“快雨堂”舊匾喜甚,即懸之堂 內,又名書房為“柿葉山房”,聲名遠播。著 有《夢樓詩集》、《快雨堂題跋》。此作品王文治題字石濤繪《陶淵明詩意圖冊》。王文治書法得董其昌神髓,一生喜用淡墨,其書法法字娟秀,行筆流暢,富有韻味,被稱為“淡墨探花”王文治一生以書法聞名於世,早年書法從書畫家笪重光書法入手,受影響頗深。
“淡墨探花”王文治題字《陶淵明詩意圖冊》賞心悅目“淡墨探花”王文治題字《陶淵明詩意圖冊》賞心悅目
“淡墨探花”王文治題字《陶淵明詩意圖冊》賞心悅目他的楷書得益於褚遂良,他的行草書得益於《聖教序》及《蘭亭序》但他的用筆錢泳認為得益於趙孟頫和董其昌,到了中年,又學習宋代書法家張即之。從王文治傳世書法來看,其飄逸俊秀的點畫和嫵媚勻淨的結體,透露出董其昌、笪重光二人書法的傳承關係,線條的扁與薄得於笪重光書法的效果。除了笪重光,董其昌的影響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王文治中年以後潛心修禪,對於關於佛家的書法尤為關注。他曾得到張即之寫經墨跡,用功學習過,所以得其用筆的特點。
“淡墨探花”王文治題字《陶淵明詩意圖冊》賞心悅目“淡墨探花”王文治題字《陶淵明詩意圖冊》賞心悅目
“淡墨探花”王文治題字《陶淵明詩意圖冊》賞心悅目​​​

​王文治喜用羊毫長鋒筆,喜用淡墨,這與他富有韻味的有表裡相成之妙。其書法結構密而內斂,筆法規矩而灑落,用墨以淡墨為主,著實是董其昌風貌的在現。清代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中說:“國朝劉石庵相國(指劉墉)專講魄力,正夢樓太守(指王文治)則專取風神,故世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錢泳也將他與梁同書、劉墉作比。

“淡墨探花”王文治題字《陶淵明詩意圖冊》賞心悅目

“淡墨探花”王文治題字《陶淵明詩意圖冊》賞心悅目“淡墨探花”王文治題字《陶淵明詩意圖冊》賞心悅目
“淡墨探花”王文治題字《陶淵明詩意圖冊》賞心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